湖南廣電駐江華東沖河扶貧隊長戴新華:貧困村民的「貼心人」

紅網時刻永州9月26日訊(通訊員 柏勁松)從大西北到大湘南,從穩邊興疆到駐村幫扶,戴新華見識了大漠長煙,也習慣了高山煙雨,他坦言自己是個戀家的人,卻不曾想到自己過上的並不是安穩的生活。今年2月,一個偶然,讓曾經掛職吐魯番的他臨危受命成了駐村扶貧隊長,從此他的心安在距省城千里之外的江華瑤山,安在了老百姓的身上。

用腳丈量大山

沿著九曲十八彎的山路逶迤前行,一邊是近似垂直的大山,一邊是深不見底的峽谷,路的盡頭是一段幾百米的街道,有些破敗的磚牆,在訴說著曾經的繁榮,這是江華瑤族自治縣最貧窮落後的兩岔河地區,湖南省廣播電視臺戴新華駐點扶貧的東衝河村還在前面數公里的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之上。

村裡200多戶人家散落在10多平方公里的大山之中,常常一個上午爬山涉水就為了一戶村民,近60度的大山讓他的鞋子穿了不到一個星期前面就開始穿洞了。如今,十三個村民小組,只要有房子的地方他都走到了,這一點連有些村幹部都自愧不如。每天不管颳風下雨,他都要堅持走訪幾戶人家,甚至開始習慣在下午5點帶上一碗熱稀飯,走訪到晚上10點。他說,這個時間段,村民都在家,熱鬧,好掌握情況。從端午到中秋,他只到省城培訓過一個星期,一直呆在村裡整整一百天了。妻子帶著剛上高一的孩子租房住,他說,現在租住的房子連門還沒有認清,這讓過去一直陪著學習的孩子經常問媽媽,爸爸什麼時候能回來一趟。長時間的守候贏得了老百姓的認可,村民的熱情就是最好的證明,如今他走在村裡,從小孩到大人,遠遠近近向他打著招呼,他已經是百姓信任的外鄉人。

心牽病人就醫

十三組的李二保是他最牽掛的人。

原來戴新華進村才幾天,聽說有一個村民重度燒傷無錢醫治回家了。這讓他憂心忡忡,因為他明白對一個創面廣泛的病人來說停藥意味著什麼。他在第一時間帶領村幹部到李二保家看望,瞭解到李二保今年春節後到廣州黃埔街務工,3月10日進廠,第二天因煤氣爆炸被燒傷,燒傷面積達85%,燒傷程度為四級。在當地救治一段時間後,3月28號被送回家裡。由於身體還不能穿衣服,有的地方開始感染,隨時有惡化的危險。由於無錢醫治,家人不願意送他上醫院治療,他舅舅怎樣勸說也不行。獲知這些情況後,隊長戴新華送上了慰問金,勸慰他:“經濟上有困難,我們一起想辦法,一定要把病治好”;他再三向李二保家人做工作,解釋健康扶貧政策,當晚他多次聯繫村幹部,共同勸導其家人送去住院。

如今的李二保臂上裹著一層薄紗,裡面雖層層瘢痕,但是已經如常人一樣能夠開著摩托車,還在當地的小微企業幫著妻子幹活。闖過生死線的他,每每見到戴隊長總是露出靦腆的笑容,而在戴新華的心裡則有一種甜甜的滋味。

情繫貧困學子

作為一個桃江地頭走出來的農村伢子,戴新華自然知道一個大學生對一個農村家庭意味著什麼。

彭豔玲,今年考上了湖南農大。這本是一件讓大家都高興的大好事,但她卻因交不起學費而愁眉不展。她全家有5人,母親患精神病,有兩個弟弟正在上學,全家僅靠父親打零工維持一家的生計。家裡拿不出錢上學,她一放暑假就到深圳打工,兩個月賺了4000元。但與應交的學費還有相當的距離。

象彭豔玲一樣,今年考上大學卻沒湊齊學費的,大圩鎮還有不少。當駐村幫扶工作隊瞭解情況後,立即聯繫芒果V基金。8月27號,芒果V基金派員來到現場,捐獻出6萬元善款,平均分發給十個貧困孩子,讓他們安心上學。

而令戴新華最不安的是,一個村小有十多個孩子卻只有一個老師,而且還只招一二年級。如果要去山外上學,孩子要走十多公里,既無校車也無班車,只能由家長每天接送。有的家長為了讓後代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不得不到鎮上租房陪伴小孩讀書。37歲的趙仙寶帶著兩個女兒在鎮裡租房子,每月需租金300塊錢。東衝河村象這樣的家庭還有不少。

扶貧工作隊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急群眾之所想,引進省內教育集團的先進教育理念,在鎮裡建立起託管孩子的芒果家園,準備把全村40多個小學一至三年級小孩全部集中託管起來,聘請專門的生活和文化老師為小孩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將他們父母的勞動力釋放出來,通過務工獲得收入。戴隊長說:“我們建託管中心,目的就是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優化孩子們的成長環境,讓他們不重走父母所走的路,培養一代新型村民。”

助力村民增收

54歲的趙善旺二夫婦,一見到戴新華就連連感謝:“您們是好人。謝謝您們!謝謝關心!”

趙善旺原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全家六人,除夫妻倆外,還有女兒、女婿和二個活潑可愛的外甥。天有不測風雲,他們女兒發生車禍,離開了人世。女婿也緊跟著離家出走,將全家的重擔全部交給年老的夫妻倆。夫妻倆以淚洗面,難以自拔。

戴新華在走訪時瞭解到這一情況,時常對他們進行勸慰,還送了兩條豬仔給他們餵養,以增加其收入。村裡拍攝電視節目時又安排他們務工,每人每天180元,從8月開工到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二人已做工38天,獲收入7240元。二個外孫在大圩鎮二小讀六年級和三年級。由於有了可觀的收入,他們夫妻逐步走出陰霾,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七組27歲村民趙威,缺技術、缺資金,無信心,無發展方向。戴新華駐村後,鼓勵他養雞,併到外地聘請師傅為他提供技術服務。目前,他養殖了一批雞,長勢較好。鄧元祿等四戶貧困戶在他的示範帶動下,也紛紛效仿養雞。趙威對戴隊長深有感觸地說:“你們不來,我們真的不敢養雞。”

心在村裡安放

東衝河,是一個成立僅有一年多的合併新村,許多人並沒有多少歸宿感,但戴新華來了不到三個月,就讓東衝河村民找到了回家的路,如今,許多村民一提到東衝河,流露出來的是滿滿的自豪感。

從大圩鎮往東衝河十多公里的鄉道兩旁,掛滿了道旗,以東衝河村的風景為背景,上書“煙雨東衝河歡迎您”。村民順著道旗就能找到自己的家,讓周圍許多村民羨慕不已。

在村口有一個90多平方米的活動中心,以前因為常年緊閉散發著黴味,附近住了近十年的村民說從來沒走進過這裡。工作隊著力打造這一方屬於村民的開放式場所,全村高清的圖片讓每一個村民熱心的尋找自己的房屋;為每一位村民遞上一杯熱情的茶水,讓村民不再陌生;免費的醫藥箱從過去一放而空到現在自覺的按需領取,村民的素質正在提升;有心才有村,開放式的村委正在贏得村民的心。

今天,黨員找回了榮譽感,當趙付球和趙吉英接到一甲子黨齡的《榮譽證書》後,聲音哽咽。小山村裡出了光榮榜,黨員趙明貴、馮龍城因為精準扶貧和熱心產業發展,評上了優秀黨員,黨組織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強。

今天,退伍軍人擲地有聲,退伍不退色,全村十二個退伍軍人在座談會上暢所欲言,回顧軍人歲月,展望明天美好。

今天,東衝河的兒童頭一次收到了熱情的節日寄語,駐村幫扶工作隊為全體學生贈送了書包、文具,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今天,村部有了免費的茶水、瓜子,村民到村裡辦事或休息時,感受到家的溫暖。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他的努力下,村級活動中心變靚了,黨員幹部和村民有了好的議事、聚會場所;村民喝上了放心的自來水;村道拓寬了,並加上了護欄,大家可放心開車了。9月5號,在江華縣組織召開的脫貧攻堅自主式申報核查驗收通報會上,東衝河村在全鎮32個村中名列第一,在全縣304個貧困村中,位居第一方陣,是42個達標鞏固村中的其中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