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做村民們的“貼心人”

為確保海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硬任務和底線目標如期實現,省委、省政府決定,向全省所有鄉鎮、行政村選派工作隊,集中2年時間開展振興鄉村工作。2019年2月,本人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和院黨委的號召,主動報名參加了醫院振興鄉村工作隊。

2月20日,帶著組織的信任,肩負著光榮的使命與責任,我毅然背起行囊、告別了家人和朋友,滿懷信心和期待地奔向了定安這片沃土,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根據工作安排,我被分配到定安縣富文鎮新聯村駐村,與縣組織部周有國及縣執法局吳國鼎組成了鄉村振興工作隊。

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做村民們的“貼心人”

駐村期間,我所在的工作隊共計修建村村通1條,環村路3條,巷道2條,共計4.6公里。通過動員村民自發捐款,在三個自然村安裝了路燈,基本覆蓋村內所有小路;修建2200餘萬元深水防洪堤,有效解決防洪和灌溉等問題;利用400萬元打造美麗鄉村,升級改造人居環境;幫扶深水村成為全縣第一個通天然氣的村莊,同時正在進行汙水管網建設.......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三亞中心醫院院黨委的關懷,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縣組織部的大力支持,更離不開工作隊同全村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

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做村民們的“貼心人”

“努力幹,醫院永遠是你們堅實的後盾。”這一年的扶貧時間裡,黨委書記、院長陳仲、黨委副書記安楓及其同事們多次到定安調研走訪關心。“你們要記住是人去改變環境、改變人,工作隊要做改變環境的人,從而才能通過環境改變村民”。我的記憶裡也不會忘記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符氣和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座談會說的這句話。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我們修的既是村民們的致富路,更是黨與農民群眾的“連心橋”。富文鎮新聯村道多為“斷頭路”、泥土路,交通不便,特別是下雨天,嚴重影響了村民的出行,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要想富,先修路,工作隊一邊奔走申請資金,在獲得資金支持後,又一道難題擺在了我們面前。

對村民而言,土地是他們的根,農作物更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如何發動群眾自願且無償讓出自家的耕地用於環村路的修建,成為了我們的“疑難雜症”。在一次又一次走訪過程中,我們吃了不少的“閉門羹”,但工作隊並沒有因此而畏難放棄。

為了加快建成環村路,做好前期規劃踩點工作,工作隊帶領村“兩委”幹部及生產隊長親自上陣,頭戴草帽、汗流浹背地穿行在田間地頭。明明是為老百姓做好事,可當我們在耕地規劃設計時,他們卻不理解這些人奈何要在耕地上“指手畫腳”,沒有真正的理解,也難免和村民產生“激情辯論”,甚至有不理解的百姓直接用鐮刀砍斷我們拉的定位線。越是困難,我們越要攻克它,一次又一次上門去做村民們的思想工作,對村民們既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週而復始、孜孜不倦,最終如期將環村路修好。

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做村民們的“貼心人”

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尖坡村的一位老者說:“我可以在死前看到這條環村路的建成,都要感謝你們呀!”我們的付出得到百姓的認可,成為了我們繼續努力工作的動力。慢慢地工作隊從村民最初的“不理解”到成為他們的“貼心人”。

鄉村振興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加大力度改善新聯村基礎設施,加快建成在建的健康步道、深水防洪堤、深水文化廣場等項目。村委會整體規劃重建、整村安裝路燈、玉爪文化廣場等擬建項目也將提速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