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市崆峒區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 昔日「三跑田」變身今天「三保田」

中國蘭州網9月25日訊(記者 王彥達)平涼市崆峒區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讓昔日的陡坡地變身成為平整的梯田,以往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崆峒區是黃河上中游地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縣(區)之一,全區總土地面積1936.18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積1436.2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97.38萬畝。“近年來,崆峒區積極實施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昔日的陡坡地修成了平整的梯田,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9月21日上午,崆峒區水保局局長呂國春對“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採訪團的記者說, “在規劃上,崆峒區按照地形地貌類型,劃分了重點治理區、預防保護區和生態修復區。北部的7個鄉鎮以發展建設經濟林和蘋果種植為主。南部的四個鄉鎮加大造林力度,秉持‘種好玉米養好牛’的理念,崆峒區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做好農業生產。”

崆峒區水保局水保工程建設站站長張建平介紹說,“目前,區上正在建設強農富農的兩個水保精品工程,其中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2017年崆峒區榆樹項目新增水平梯田4170畝,營造水保林627畝。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2018年崆峒區甘溝項目目前完成梯田建設面2500畝,新修生產道路3.5公里,目前完成投資296萬元。”

據介紹,截止目前,崆峒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累計達到991.9平方公里,佔水土流失面積的69%,修築小型攔蓄工程7082道(眼、座)。列入重點治理的小流域25條,其中6條通過國家級驗收,被國家財政部水利部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十百千示範流域”。

“十二五”以來,崆峒區搶抓全省實施“500+750”萬畝梯田建設工程的大好機遇,超前規劃,通過規模治理共新增梯田面積24萬畝,佔建國以來全區基本農田面積的1/3。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以梯田規模化建設為主,綜合配置工程、生物、農業措施,促進土地增產、農民增收的水土保持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