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作怎麼辦」推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人文化、大衆化、實體化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當今時代,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千變萬化,要適應形勢,注重人文化、大眾化、實體化,推進理念、手段、方法的創新。

這一重要論述,揭示了宣傳工作在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的新規律和特點,為我們深入推進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工作指明瞭方向。

在我們國家,民族團結就像陽光、空氣和水,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要像陽光普照那樣,在全社會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團結宣傳教育;要像淨化空氣那樣,堅決反對一切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言行;要像保護水源那樣,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根基。這個根基,就是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各族幹部群眾都要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

抓好民族團結,載體和方式十分重要。《五朵金花》《劉三姐》《冰山上的來客》這些老電影,《北京的金山上》《阿佤人民唱新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些老歌曲,影響和感動了幾代人。新中國成立之初,拍電影、寫歌曲,就是載體的創新。這些年,也有一些好的書籍、電影、歌曲和節目,但總的說還不夠,要多一些,再多一些。當今,媒體技術發展一日千里,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千變萬化。老年人更習慣聽廣播、看電視、翻報紙,年輕人更喜歡看微博、微信、微電影,小朋友則更容易接受卡通、動漫、遊戲。我們要按照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要求,

根據不同群體的信息接受習慣,順應網絡時代宣傳工作的新趨勢,抓住喜聞樂見這個核心,樹立人文化的理念,運用大眾化的方式,打造實體化的載體,推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創新發展。

要樹立人文化的宣傳理念。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改變單一的“漫灌式”宣傳教育,針對不同受眾的特點,多做“滴灌式”的宣傳教育。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不同地方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特別是不同民族的心理特點,以當地群眾可以接受、樂於接受的方法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從宣傳主題到口號標題,從具體內容到表現形式,都要把準各族群眾的脾性,都要切實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要多講各民族共同創造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疆土的歷史,多講少數民族為鞏固邊疆、保衛祖國、守邊固邊作出的重大貢獻,增強少數民族的自豪感、榮譽感。

要多運用大眾化的宣傳方式。適應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的新形勢,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充分掌握自媒體時代海量信息的極速傳播形式,將一張張宣傳展板變成一個個二維碼,多運用微信、微博等工具,讓民族團結進入每一臺信息終端。讓各民族群眾一同參與民族節慶,在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加深瞭解的同時,與少數民族同胞增加來往、增進感情。對青少年學生,要進行中華民族團結友愛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知識方面的教育,使民族團結進步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

要大力打造實體化的宣傳載體。將宣傳教育資源向基層、社區傾斜,向普通民眾貼近,創建一大批能起示範作用的社區、鄉村、單位、學校、連隊和寺院,推進創建活動向縱深推進。要設置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標,建立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的規章制度。國民教育、幹部教育、社會教育都要嵌入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知識要進教材、進學校、進課堂。

網絡是把雙刃劍,要趨利避害,善加運用。要加強研究應用,堅持疏堵結合,亮出底線,畫出紅線,嚴厲打擊利用網絡造謠生事、挑動民族情緒的行為,鼓勵有利於密切各民族感情、增進各民族瞭解的做法,把網絡建設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臺。

(來源:統戰新語微信平臺;原來源: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主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創新觀點面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