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買不起房?你以爲回到古代就能買的起了嗎?

世界銀行有個說法:當房價超出居民收入的6倍時,就會對居民幸福構成威脅。

而現代的房價根據這個標準已經完全超出了大眾的承受能力,不外乎大家對房價問題都關注無比。

現在我們不妨回到過去,看看古代歷朝歷代房價如何,可以對比參考一下。

現在買不起房?你以為回到古代就能買的起了嗎?

漢代的漢中屬於一線城市,城內房舍1萬錢的有,2.5萬錢和7萬錢的也有,當然越貴的就越豪華。《後漢書·百官志》記載的等級最低的公務員也就是當時的佐史,每年也能領到96斛米,摺合9600錢。按照這樣的年薪計算,漢朝一線城市置業僅需兩三年。

現在買不起房?你以為回到古代就能買的起了嗎?

南北朝

到了南北朝,大城市建康(今南京)一套稍大點的房舍價格就有數百萬。而《南齊書》記載:“其民資不滿三千者,殆將居半。”也就是說,半數居民的收入只有幾千錢,那幾百萬的房價是居民收入的上千倍。

唐朝唐玄宗時期,曾有一座擁有房屋39間、佔地2.9畝的大別墅,拍賣成交價只有138貫,摺合13.8萬文錢。唐玄宗年間1文銅錢的購買力相當於人民幣3塊錢,13.8萬文錢就相當於40萬元。所以只花40萬元,就能在一線城市買一棟大別墅,那時候人們的幸福生活指數還是挺高的。

但是到了唐憲宗時期,大文豪白居易一度官居刑部尚書,地位相當於今天的公安部部長了,但是在長安的時候,主要還是靠租房子生活。工作多年之後,才在離長安不遠的渭南買了第一套房子,節假日騎馬回家。相當於你在北京工作,在廊坊買房子,週末才能回家看看。到了快50歲的時候,白居易才終於在長安買下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併為此寫詩:“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就算是高官加名人,還是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才在長安買下第一套房子,可見當時房價算起來未必比現在便宜。

詩聖杜甫,奔波大半生,名滿天下,最後只能在成都住茅草屋。老淚縱橫的寫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

再到唐宣宗大中十年,敦煌居民沈都和因為急等錢用,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房屋轉讓合同寫的是:這套房子按面積計價,每尺價值小麥兩碩五升,另外房子裡所有傢俱陳設也隨房子一起出讓,總共價值小麥二十九碩五斗六升有餘。“碩”是古代的容量單位,跟“石”通用。唐朝時期一石約有90斤,按當時麥價每斤8角摺合下來的話,那麼每平方米的房價能賣到1555元。而當時敦煌平民每月的收入一般不會超過兩石小麥,也就是在300元以下。也就是說一個平民想要買一個100平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40多年。

現在買不起房?你以為回到古代就能買的起了嗎?

宋仁宗時的宰相杜衍,因為為官清廉,不置私產,退休後連遷居鄉間住宅的退路都沒有,只能長期借居在南京車院,直到去世。

蘇轍退居許州後,看到李方叔的新居,羨慕不已地說:“我年七十無住宅,斤斧登登亂朝夕……不如君家得眾力,咄嗟便了三十間。”

蘇軾晚年靠著借自己弟弟蘇轍3000貫錢才在江蘇常州買了第一套房子。宋朝時候1貫=1000文。而當時地方上一個基層公務員,月俸不過4500文左右,算下來也就是不過每月4.5貫,然而這已經算是比較體面的收入了。也就是說,一個基層公務員,就算不吃不喝不花錢,也要50多年才能在一個當時的小城市買得起一套像蘇軾這樣的房子。如果按普通農民工一個月賺1貫錢,那麼要買一套那樣的豪宅,需要不吃不喝783年。就算是當時的高級白領,也要不吃不喝花150多年才能買到。

宋朝文人張仲文《白獺髓》中記載了歷史上第一個“房奴”:“妻孥皆衣蔽跣足……夜則賃被而居。”用存款和借來的錢買了房子,之後日子過得節衣縮食,不但妻子兒女穿破舊衣服光著腳沒鞋子穿,晚上睡覺的被子都是租來的。在古代不僅有房奴,還有蝸居。北宋初年大學士陶轂記載:"四鄰局塞,半空架版,疊垛箱籠,分寢兒女。"意思是房子太小,只能在房頂和地板的中間加一層,隔成兩層,臥室太小放不下床,把箱子櫃子拼起來讓孩子睡覺。

宋徽宗時朝廷僱人抄寫書籍,每人每月能掙3500文,相當於3貫多一點。而宋朝都城東京——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郊區的房子一處大約1萬貫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這位書記員在開封郊區買一所普通住宅,得不吃不喝攢錢長達270年以上,才能買得起郊區的房子。

對比一下現在一線城市的房價,好像北宋的房價還要略勝一籌。

時間到了明朝,據歷史記錄,萬曆元年,徽州休寧縣出售一套佔地半分的小套院,只要紋銀2兩。萬曆四十二年,徽州休寧縣居民出售正房3間,廂房3間,門面3間。共計獲得50兩紋銀。

這兩宗都是發生在農村,那麼一線房屋要多少錢呢?當時中國最大的城市有三個,北京、南京和杭州。

在萬曆時期京城有一位小商人,把馬路邊的門市房賣掉,前後各四間共計8間房屋,賣了35兩銀子。相當於平均每間是4兩多銀子。

《金瓶梅》中武大郎的家是一個臨街的帶院子的二層小樓,花了十幾輛銀子,是潘金蓮變賣首飾,再加上武大郎的積蓄,湊了十幾輛銀子典了這間房子。“典”是使用權的轉移,沒有產權,可以在一定期限內住下去,不用月月交租金。不過房主有了錢,還可以贖回去。

而西門慶為了取悅李瓶兒,花了三百兩買了一個大宅子給李瓶兒,而這個宅子原本是花子虛的叔叔的,他叔叔原本是皇宮中惜薪司管事,這宅子有園林長廊、雕樑畫棟,足有上千坪。明朝一兩銀子最高的時候能換2000塊錢,也就是說西門慶花了最多六十萬塊錢就買了大豪宅。

這說明,至少在明朝萬曆年間,房子是不怎麼貴的,普通平民百姓只要攢幾年錢都能買上一處房子。

現在買不起房?你以為回到古代就能買的起了嗎?

時間再到清朝,乾隆時期,清朝公務員的基本年薪:"一品歲支銀180兩,二品150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兩有奇,從九品、未入流31兩有奇。"這是基本工資,獎金大約和基本工資一樣,所以一個七品的公務員的年薪90兩左右。當時在京城花85兩就可以買到一處房子。所以在乾隆時期,任職兩年足以過上幸福生活。

但這是官員,普通平民沒有這麼高的工資。

在光緒年間,北京有人借錢蓋房,有首竹枝詞曰:“搭得天棚如許闊,不知債負幾多錢?”這樣看來,不論何朝何代,普通小民買房都不是件容易事。

民國

到了民國,根據史料記載,魯迅和周作人花了3675元買下八道灣11號一座“三進的大院子”。1924年,魯迅花不到1000元買下阜成門內西三條的一套四合院。

1919年、1924年北京的米價每百斤平均價格分別為5.35元和7.94元。這就是說,八道灣房產約值7萬斤米,以現在米價2元一斤來算,大概值14萬元錢。同理,西三條四合院房價約值12500斤米,相當於現在的25000元。魯迅的收入,包括教育部月薪300元及稿費、講課費。這樣看來,八道灣房產約需魯迅一年的工資,而西三條四合院只值兩三個月的工資。

另外民國中期,北京宣武門西大街四合院處的瓦房,18間房屋總共售價2500塊大洋,摺合到現在也就20萬元人民幣。

這樣看來,各朝各代情況不一樣,有的朝代房價比現在還貴,比如唐宋,而有些朝代房價則相對便宜。

其實,買房自古以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家還是需要努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