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插手中東,離間阿拉伯國家聯盟,美國操縱簽訂《巴格達條約》

二戰結束後,阿拉伯世界成立了阿拉伯國家聯盟,英法勢力急劇衰落,隨著冷戰的開始,英法勢力在中東阿拉伯地區開始撤離。美國便趁機填補英、法退出中東後所造成的帝國主義權力真空。按照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話來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地區像中東那樣得到我和我的同事們的如此經常的密切關注”。

為插手中東,離間阿拉伯國家聯盟,美國操縱簽訂《巴格達條約》

美國控制中東,一方面是為了控制中東的石油資源,更重要的是阻止蘇聯勢力進入中東。為此,美國企圖按照北約模式,在中東建立一個軍事條約組織,把中東國家納入以美國為首的同盟體系,從而遏制共產主義勢力向該地區的滲透和擴展。

1952年10月,美國企圖組織“中東司令部”,之後又提出一項建立“中東防禦組織”的計劃,但是均遭到埃及和一些阿拉伯國家的拒絕。1953年5月,美國國務卿約翰·杜勒斯上任不久就出訪中東,繼續推行“中東防禦組織”計劃,意在通過土耳其將中東與北約組織連接起來,通過巴基斯坦向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伸展,逐步完成其冷戰包圍圈。

由於埃及的拒絕,美國要把埃及和中東各國同時拉入軍事集團的計劃一時難以實現,於是決定先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間建立聯盟,即“北層軍事聯盟”。以此防止蘇聯勢力向中東滲透,阻止蘇聯進入地中海和波斯灣。

為插手中東,離間阿拉伯國家聯盟,美國操縱簽訂《巴格達條約》

1955年2月24日,土耳其和伊拉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簽訂了《互助合作公約》,即“巴格達條約”。該條約規定:“締約國為了它們的安全和防務進行合作。”“阿拉伯聯盟的任何成員國或其他國家都可加入本公約。”英國為了保證自己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於1955年4月也加入巴格達條約。隨後,巴基斯坦和伊朗也於9月和1 1月相繼加入該條約。

埃及反對巴格達條約,認為它是美、英為插手中東事務,破壞阿拉伯聯盟的中立,“旨在分裂阿拉伯世界,迫使它屈從西方的意志”而設下的圈套。1955年10月,埃及和敘利亞、沙特阿拉伯分別簽訂了雙邊防禦條約,以對抗巴格達條約集團。

以色列同樣反對西方在中東地區建立防禦組織條約。它認為,英美為建立中東防禦體系而尋求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不僅會削弱英美所承諾的對以色列的保障,也意味著西方將向阿拉伯國家提供更多的武器,對以色列的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為插手中東,離間阿拉伯國家聯盟,美國操縱簽訂《巴格達條約》

鑑於埃及和以色列出於不同的原因都強烈反對建立地區性條約,美國在最後時刻決定不正式加入該條約,而是派“觀察員”列席該組織的理事會,對這個條約組織實行事實上的控制。這也反映出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的中東政策同英國的有所不同。就把蘇聯排斥在中東之外這一點而言,美、英插手中東事務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英國人更關心保持自己在中東的政治影響,進而保護自己的石油利益和通訊交通免受阿拉伯國家的威脅。這就意味著要支持那些親英、不損害英國石油利益的政權,必要時還給予這些政權以軍事支援。而美國關注中東,主要是出於冷戰和遏制共產主義勢力的需要,它並不想捲入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糾紛和阿、以間的衝突。這同杜魯門一味親猶的政策也不大一樣。在維護美國戰略利益的同時,美國既要在阿拉伯國家中交朋友,拉住埃及以免它倒向共產黨國家,又不願意得罪以色列,以免惹惱國內龐大的猶太人財團。巴格達條約的簽訂,意味著一個由“北層”國家組成的對蘇聯南部實現“包圍”的安排已經基本完成,中東地區被拉進了全球冷戰的範圍。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發革命,推翻了親西方的費薩爾王朝(見伊拉克革命)。1959年3月,伊拉克卡賽姆新政府宣佈退出巴格達條約組織。8月該組織改名“中央條約組織”。美國雖為非約國,但在1959年3月,先後分別與伊朗 、土耳其、巴基斯坦簽訂雙邊軍事合作協定,在該組織中享有正式成員的地位,參加常設理事會。

為插手中東,離間阿拉伯國家聯盟,美國操縱簽訂《巴格達條約》

從20世紀60年代後半期開始,中央條約組織成員國之間在關於以色列侵略、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經濟和技術合作等一系列國際問題上的分歧日益擴大,組織內部趨於癱瘓。

1979年3月,伊朗和巴基斯坦宣佈,因該組織不再能起到保護成員國安全的作用,決定退出。接著,土耳其也宣佈退出。同年4月30日,該組織舉行會議,與會的英、美、巴、土四國代表決定,該組織於1979年9月28日不復存在。巴格達條約組織維持了不到4年,其改名後的中央條約組織存在了約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