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定位: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框架

浦东新区为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黄浦江东而得名。全区面积12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0.10万人。 2017年,浦东新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651.39亿人民币。

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经过26年的开发开放,浦东改革创新生机勃发,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已经形成,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上海浦东新区定位: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框架

古代的浦东(川沙)是戌卒屯垦的海疆,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解放后,川沙从江苏省划出,改属上海市管辖。此后,行政区域又几经划并调整。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浦东,由此掀开了浦东发展的新篇章。1993年,川沙县撤销,同时将黄浦、杨浦等区的浦东区域划入,正式成立了浦东新区。2009年,南汇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这标志着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

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2%;引进合同外资413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240亿美元;新增内资注册资本超过1万亿元。浦东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总部经济高地。截至2015年底,浦东已汇聚了400多家各类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46家,其中具备全球事业部或亚太区总部功能的达106家;国内大企业总部15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在浦东子公司合计年营业收入超过9500亿元,纳税额超过600亿元,对浦东新区销售额、税收、进出口贸易额的贡献超过所有外资企业总量的30%;内资总部年营业收入合计超过5000亿元,利税超过60亿元。

上海浦东新区定位: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框架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高度开放的自贸试验区,着力推进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等领域的制度创新。围绕“四个中心”( 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浦东新区加快要素资源集聚,增强核心枢纽功能,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依托一批功能性、重量级的大项目,不断优化完善生产力布局,积极促进城市功能的转型和提升,有力地推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陆家嘴、金桥、张江、保税区等成熟区域,强化主导功能、完善配套功能,增加公共空间、提升文化内涵。

“十三五”时期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基本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框架,基本建成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的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率先构建与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