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輔佐三代帝王,當官52年從未犯錯,後人卻稱:大清正是亡於此人

魏武帝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梟雄,他的一生文韜武略,為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魏政權只經歷了短暫的40年時期,後來就被司馬氏家族篡奪,建立晉朝。

司馬氏家族對曹操後代是殺的殺、貶的貶,自此以後一千多年時間,曹操嫡系後代均沒有出現過什麼像樣的人才,據說有一波曹氏後代為了躲避司馬氏追殺還把曹姓改為操姓,就是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曹操。

1500年後,清朝出現了一對父子宰相——曹文植(父,官至乾隆戶部尚書)、曹振鏞(子),二人均考中進士,為曹操嫡系後代,特別是曹振鏞(1755-1835),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歷任工部尚書、戶部尚書、首席軍機大臣等職。

他輔佐三代帝王,當官52年從未犯錯,後人卻稱:大清正是亡於此人

▲曹振鏞(1755-1835)

嘉慶年間,一次嘉慶帝外出三月,曹振鏞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代理皇帝處理政務,他的家鄉安徽歙縣流傳這樣一句話:“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無”,用來形容曹振鏞受到的殊榮。而在道光時期,曹振鏞更是道光皇帝的肱股之臣,受封太子太師、太傅,授首席軍機大臣,在曹振鏞死後,道光帝親臨弔喪,並賜諡號文正(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等重臣死後也被授予此諡號),曹振鏞畫像入紫光閣,列次功臣之首。

曹振鏞27歲考中進士,從此踏入仕途,一生為官52年,直到80歲才退休,不僅位極人臣,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當官期間從未犯過大的過錯,被稱為政壇不倒翁,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輔佐三代帝王,當官52年從未犯錯,後人卻稱:大清正是亡於此人

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據《瞑庵雜識》記載:“門生某請其故,曹曰:‘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這句話意思是,曹振鏞的一個門生問他當官之道,曹振鏞說:“沒有別的,就是‘多磕頭、少說話’。”

“多磕頭、少說話”6字真言,即曹振鏞總結出來的為官秘訣。

“多磕頭、少說話”這六個字,確實精闢的道出了封建社會的當官之道,是官場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但也正是因為這六個字,清人評價曹振鏞實際是大清的掘墓人。

這六個字代表的是“無所作為”,而無所作為的官,只會讓官場所有人鑽營權力與人際關係,向上一味迎合,從而限制官員的聰明才智,最後造成一個不痛不癢的天下。清人甚至直接說他的罪過是“幾至亡國,罪過極大”。

他輔佐三代帝王,當官52年從未犯錯,後人卻稱:大清正是亡於此人

這種過於走形式的官場作風,正是由曹振鏞等大臣帶頭形成的,特別是道光年間尤為流行。比如,道光皇帝十分勤儉節約,連皇后過生日也只吃一碗打滷麵,對朝政更是兢兢業業、日理萬機,給老百姓留下了一個好皇帝的印象……而這些都官場作風,實際上確實誤國誤民,正是在道光時期,發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而在他死後更是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大清王朝內憂外患,從道光開始走向衰弱。

曹振鏞為官六字秘訣總結的十分精準,體現了千百年來封建社會的官場現象。但是,無所作為的官,跟貪官、壞官一樣,是社會的一大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