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三次进城

母亲三次进城

母亲三次进城

老婆临产前,母亲第一次来到上海。母亲刚来的时候兴高采烈,摸摸我们家的墙壁,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都参观了一番。

我们家的电饭锅只够煮两个人的饭,母亲来了,我嘱咐她做饭的时候多添碗水。兴许是在城里上班不做体力活的原因,我和老婆的饭量都很小,一顿饭一碗粥一个馒头也就够了。

母亲喝一碗粥明显的意犹未尽,她又拿捏着,在儿子儿媳面前局促地像个客人,我就主动把锅里剩下的粥都倒在她碗里。

老婆爱干净,每次炒菜的时候都要先把炒锅刷一遍,母亲没这个习惯,几个菜炒下来,总记不住刷锅。

老婆说了母亲几次,母亲就记在了心上,炒菜的时候严格按程序来。

老婆喜欢吃水果,虽然我们家的日子并不宽裕,我还是经常往家买各种新鲜的时令水果。每次买回水果,见母亲在客厅我就给她一个,剩下的都拿到我们的卧室了。

客厅里放着一台健康秤,母亲刚到家的时候称过一次,脸上笑眯眯的。待了一个月,母亲又称了一次,脸色由晴转阴了。

老婆偷偷的把健康秤挪到了卧室,母亲很少进我们的卧室,她怕自己讨人嫌。

老婆在医院生下一个七斤重的女儿,连续一周的时间,母亲在家和医院之间来回跑,给儿媳妇送饭。

孙女出了满月,母亲执意要回老家。我劝她多待一些日子,她说:“等秀秀休完产假,我再过来帮你们带孩子。”

母亲三次进城

母亲第二次来城里是和父亲一起来的,母亲不想来,可是老婆上班后,孩子没人照顾。在城里请保姆就凭我和老婆那点工资是请不起的,自己的父母总比保姆对孩子照顾的要精心。我好说歹劝,才把父母哄来城里。

我们家住顶楼,楼层高格局小,母亲和父亲都已经年过六旬,上下楼很不方便。他们尽量不下楼,出去买菜都是父亲一个人去,母亲在家照顾孩子。

老婆在一家商场上班,我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都是朝九晚五,平日里就是晚饭在家里吃。

我不知道早餐和午餐母亲和父亲是怎样对付的,父母亲没来的时候,我们家的晚餐是最丰盛的。可是父母亲在,老婆却很少在家吃饭。

她常常从单位带回一些剩米饭,一家人的晚餐就是青菜炒米饭,简单省事。

起初父母吃得津津有味,随着天气渐热,老婆带回的米饭有一种发馊的味道。四人饭桌上还经常少了一个人,母亲总是问:“秀秀,你怎么不吃饭”?老婆说:“我在单位吃过了。”晚上她却躲在卧室里一刻不停的吃零食。

老婆再往家带剩饭的时候,父亲一口也不吃,母亲也跟着放下了筷子。

母亲悄悄地问我:“儿呀,是不是家里没钱了?我和你爸来之前卖了几百斤小麦,身上带了些钱。”

母亲说着从兜里掏出五张百元的钞票塞进我手里,我的脸红得直想钻到地洞里去:“娘,我怎能拿你的钱,我有钱。”

父母亲在城里住了大半年,女儿断奶的时候,他们提出带孩子回老家,等女儿上幼儿园了再把她送回来。老婆起初不同意,舍不得女儿那么小就离开妈妈。

母亲就和我们摆道理:“你们两个在城里不容易,又供房款,又要养一家老小,我和你爸老在这儿住着也别扭,还是回去帮你们带孩子。”

母亲三次进城

女儿十个月大的时候由父母带回了老家,女儿在爷爷奶奶身边是个“小皇帝”,说一不二。母亲年纪大了,经常被这个小家伙捉弄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直到自己生养了女儿,我才知道天下父母对儿女是全心全意的付出与关爱,是不求回报的给予和呵护。

女儿三周岁的时候,我们给她在社区附近的幼儿园报了名,给家里打电话让母亲把女儿送来上海。

母亲主张让孩子在老家上幼儿园,由他们负责接送。老婆说城里的教学质量好,不能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她工作间隙可以腾出时间接送孩子。

其实我也愿意让女儿在自己身边,父母亲已经年迈,这几年的身体也不太好,孩子已经拖累了他们好几年,他们那把老骨头已经禁不起我们折腾了。

去年九月,母亲送女儿来到了我们身边,女儿不让奶奶走,抱住奶奶的腿大哭大叫。我们没办法只好留母亲在城里再住些日子,那段日子,母亲每天负责接送女儿上学放学,女儿甚至不肯跟我们睡在同一张床上。

一个月后,女儿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对奶奶似乎也不那么依恋了。母亲和我们商量:“我该回去了,家里快收玉米了,你爸一个人忙不过来。”

第二天,母亲把女儿送到幼儿园,我和老婆忙着上班也没去送他,母亲就那样孤零零的自己回了老家。

作者简介:徐俊霞,媒体撰稿人,笔名:海风,海风讲故事(ID:haishangfeng2016)一个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与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气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