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事件後,針對晶片問題阿里百度華爲等科技巨頭是如何表態的?

這兩天科技圈的頭條新聞,非中興通訊被美國政府“封殺”莫屬。

美國商務部日前宣佈,今後7年內,將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

中興事件後,針對芯片問題阿里百度華為等科技巨頭是如何表態的?

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表示,這一禁令可能導致中興通訊進入休克狀態。為啥這麼嚴重?

眾所周知,我國一直處於“缺芯少魂”狀態,芯片行業起步晚,極度依賴進口,沒有代表性企業,雖然百度、華為、小米等企業都已經宣佈或正在進行芯片方面的研究,但也都是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強大的生態系統。所以沒有了芯片這個核心器件,中興無疑將進入非常困難甚至停擺的狀態。

此事件一出,芯片問題一下子引發了中國媒體的熱議。網上各種關於芯片的文章不斷刷屏,“芯片之戰,難受的絕不僅是中興”、“一顆‘芯’是如何煉成的”、“中國的芯片有多爛?”等等。所有觀點都指向了中國缺少自主研發的芯片這一嚴峻問題。

芯片難題怎麼破?目前,百度、阿里、騰訊等幾家擁有強大資金和研發資源的科技巨頭們,開始站出來表態了。不管是力挺自主研發,還是親自上場研發芯片,他們給出了他們的行動舉措。

中興事件後,針對芯片問題阿里百度華為等科技巨頭是如何表態的?

阿里造“芯”

就在中興事件發生後不久,阿里宣佈全資收購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表明了自身在芯片領域的戰略佈局。

據阿里方面表示,早在4年前,其就開始佈局芯片戰略,在2014年首次投資了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並在2017年追投,直至今年正式全資收購。除此外,阿里還相繼投資了寒武紀、深鑑、耐能等多家芯片公司。阿里的策略是:我們必須要做自己資源可控、技術可控、比較安全、有核心能力、競爭力的一些事情,這最底層就是芯片了。

騰訊支持自主研發

在BAT中,騰訊對於芯片的佈局目前主要以投資為主,其在2016年領投了可編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2300萬美元C輪融資。

而在近日舉行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馬化騰對於中國芯片問題作出了表態:中國擺脫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只有科技這塊“骨頭”足夠硬,我們才有機會站起來,與國際巨頭平等對話。

對芯片領域的佈局,百度主要是以自主研發和與其他企業結盟的形式來進行佈局。目前百度自主研發了智慧芯片DuerOS,以及XPU,同時投資了上海漢楓、Lightelligence等企業,此外與華為、賽思靈、ARM等建立了芯片方面的合作。

在今年3月份,李彥宏還呼籲國家出臺更好的機制促進企業開展基礎研究,這樣企業對市場的需求把握得更好,研究成果更有針對性,可以儘早地進入市場運作。

華為六年前就開始佈局芯片

作為全球第一大通信系統設備供應商,華為在芯片領域的佈局可以非常具備戰略眼光。早在六年前,任正非就表示,華為要在芯片領域投入“四億美元和兩萬人”進行“強攻”。

目前華為自主研發的芯片主要集中是通信和網絡協議處理相關的專用芯片,如5G芯片,麒麟芯片等。

中興事件後,針對芯片問題阿里百度華為等科技巨頭是如何表態的?

漫漫芯片路,我們需要自己的中國“芯”!希望中興事件給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加強自主研發,不管是芯片,還是操作系統,我們要中國自己造,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中興事件的再次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