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省队的欧洲乒乓球冠军:国外的竞争小,但生存也并不容易

来自中国省队的欧洲乒乓球冠军:国外的竞争小,但生存也并不容易

2018年乒乓球欧洲锦标赛已经落下帷幕,虽然没有中国运动员参加,但不代表这个比赛就和中国乒乓球无关了——在前中国辽宁省队选手韩莹与队友一起拿到混双冠军后不久,另一位曾经的河北省队运动员拿到了分量更重的女子单打冠军,她就是波兰国家队选手李倩。

和许多“海外兵团”前辈一员,李倩的故事,也早已成为了一段传奇。

来自中国省队的欧洲乒乓球冠军:国外的竞争小,但生存也并不容易

李倩生于1986年,今年已32岁,比李晓霞、郭跃等前国乒世界冠军选手都要大。2002年,当时仅16岁的李倩因为在国内竞争中难以占得优势,所以选择了出国发展,并于2007年入籍波兰,成为了波兰乒乓球国家队的一员。

和韩莹一样,李倩也是横拍削球打法选手,这种打法在半个多世纪前曾风靡全球,但现在早已衰败。自韩国的朱世赫退役后,削球手已经在世界男乒一线彻底绝迹,女乒也只剩下武杨、金宋依、徐孝元等人可与超一流选手勉强过招,但真打起来的话也基本上没多少胜算。

来自中国省队的欧洲乒乓球冠军:国外的竞争小,但生存也并不容易

不过和东亚地区比起来,欧洲女乒的技术发展比较缓慢,这就给了削球这种特别考验基本功的防守打法更大的发挥空间。李倩在国内几乎只有当陪练的命,但一到了欧洲,立马便成为了一个顶级选手——欧洲很多女运动员正手尽在那里拍、反手在那里对搓,这水平还真打不好削球。

当然,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李倩在欧洲的竞争压力小,但生存压力却又增加了许多。在没有举国体制的波兰等欧洲国家,乒乓球并不是特别被重视的运动项目,所以运动员们的训练环境和中国没法比,对此李倩曾无奈地表示“欧洲有场馆训练就已经不错了”(囧)。

来自中国省队的欧洲乒乓球冠军:国外的竞争小,但生存也并不容易

而一到公开赛等比赛到来的时候,各国比较一般的乒乓球选手只能等着俱乐部掏钱给自己作为经费,有时候经济不景气俱乐部给不了钱,那运动员就只能自费解决问题了。

更糟的是,欧洲一些乒乓球俱乐部真是开着开着就没了,说倒闭便倒闭,然后运动员们便只能自己去谋生路。李倩因为水平高,是奥运会参赛人选,所以国家会给予一定补助,但她的很多队友就没这个福分,也是挺可怜的。

来自中国省队的欧洲乒乓球冠军:国外的竞争小,但生存也并不容易

就世界范围而言,乒乓球这项运动目前的商业化运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与网球、足球、篮球等没法比。国乒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与举国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乒乓球队近年来重新复苏,主要也是因为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在其中。

大格局方面的事情这里就不做过多讨论了,最后还是对李倩现在的成绩表示祝贺:作为一个已经32岁的老将,李倩能在欧锦赛获得单打冠军,确实不简单!期待她在未来还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将中国的乒乓球技术推广发扬下去,促进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地区的发展:加油!

来自中国省队的欧洲乒乓球冠军:国外的竞争小,但生存也并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