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同齡人拋棄了嗎?

你被同齡人拋棄了嗎?

你被同齡人拋棄了嗎?最近幾天,朋友圈都在被一個類似的標題刷屏。《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還沒來得及思考自己是不是被同齡人拋棄,我的同齡人韓寒發了一條微博,直指那篇流傳甚廣的朋友圈熱文:“它已經不光光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在製造恐慌。”

你被同齡人拋棄了嗎?

真要感謝這個同齡人沒有拋棄我,直接懟了回去,要不,至今沒有套現1塊錢的我,怎麼在同齡人圈裡混啊?

同齡人,其實只有兩個,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別人家孩子。

在別人家孩子發表了《三重門》,引發社會大討論的時候,我正在一所普通院校裡讀大學,身上都鋪著報紙,在研究消息的寫法。在同齡人鋼琴都過了9級的時候,我連鋼琴都沒有見過。記得2000年的這個春天,才第一次吃了菠蘿,帶給我菠蘿的,是我同齡的小夥伴,在失散了五六年後才在北京重逢。而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初中畢業的小夥伴們開始結婚,現在孩子都上了高中。

被同齡人拋棄真的那麼可怕嗎?到底是誰拋棄了誰?在三四線城市穩定就業怎麼了?在農村種地怎麼了?多少個穩定的家庭,為社會的穩定做著貢獻。通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理說,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總理還說,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創業者和打工者,都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憑空得到1.5億的事,有那麼令人雀躍嗎?腦子稍微動動,是不是也有了其他思考。

開創企業,為更多的人創造就業,引發創業熱潮,企業上市抑或是被收購,這樣的魄力和能力都值得人敬佩。而面對這樣普通的商業現象,就說同齡人遠遠的被拋棄了,把賺大錢當成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將各行各業做著基礎工作,默默奉獻的人都批成不成功,都是在養活房東。這樣的價值判斷,本身就值得商榷。

早在30多年前,就有人在討論張華跳糞坑救老人是不是值得的問題,當時的二元價值觀是大學生和農民哪個更值錢?這個社會更需要誰?如今的觀點是,有錢人成功還是沒錢人成功?

有人說,當然有錢人成功,還有文章寫:“你不知道有錢人的想象力有多大?、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諸如人家的狗坐飛機是生活的日常。而你家的狗大概出去 流浪才是日常!這些有錢人的個案,不斷打擊著貧困者的信心。以前有個朋友,每天做夢都想中五百萬,他掙得錢幾乎都用來買彩票。最近一些視頻直播網站,把未成年女孩未婚先孕包裝成網紅到視頻網站上售賣,紅了,有錢,便是拋棄同齡人,然後,高喊:我成功了!這樣的亂象,讓人看著確實有如被拋棄的悲哀!

金錢是作為一般等價物出現的,也就意味著比較是沒有上限的。你掙100萬,我掙1000萬,永無止境。

而生活中的同齡人,在40歲的時候,不可否認出現了收入的分層。收入高的,坐擁市值上億的公司,收入低的,一年掙的錢還不到2萬。而大多數人,都是中等收入水平,有20多年的房貸,養著至少2個沒有退休金的老人,還有個每個月上輔導班花五六千的熊孩子。不敢辭職,不敢生病,更不敢死。

而翻看朋友圈的時候,你會發現,曬圈的都是這類人,大家到一樣的餐廳吃飯,在一樣的博物館前喊茄子,一樣想懟那些崇拜有錢人的言論,一樣也想看看,自己到底是如何被拋棄的。

而那些拋棄了我們的同齡人,各個行業所謂的精英,大概在若干年前就拋棄了我們,根本不在我的圈子裡。那些被人認為奮鬥在社會最底層的同齡人,也不發朋友圈,一臉汗,一身土,為節約點流量費,節約下來給孩子交學費呢!而他們的幸福,他們的人生,一樣豐富多彩。

有句電視劇名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被同齡人拋棄不拋棄其實沒什麼可怕的,因為小時候也沒替你寫作業,長大了也沒幫你找工作,只要自己不拋棄自己就行了。

我媽說:“你吃的大米飯,我吃的苞米碴子飯,一樣都飽了,誰還會扒開你肚子看啊!個人過個人家日子,別看人家蔥葉蘸醬都比自家香,沒用!”

即使我不自律,早晨也是按時送孩子上學;即使我不上進,每天也能讀點有用的書;即使我不成功,可內心充滿陽光。起碼沒有五十步笑百步,說著風涼話,自以為了解有錢人的世界。

生活總是那樣普通,在時間面前,所有同齡人都是平等的! 甚至在發現有朋友圈的朋友也在我曾經照相的地方留影,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因為, “被拋棄”的我們才是大多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