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拋棄」的比特幣與前赴後繼的暗網新寵

被“拋棄”的比特幣與前赴後繼的暗網新寵

文章字數:4000字左右

閱讀時間:約4分鐘

6月底,歐洲執法官員對暗網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緝毒活動,並查獲了價值520萬美元的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資產。即便是在熊市,使用加密貨幣進行的非法交易和暗網活動也沒有停止;相比幣價的漲跌,毒品販子和暗網殺手更在意的是支付方式的安全和快捷。

如今,我們把比特幣和互聯網看做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也未嘗不可。

上個世紀70年代,在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間,加密朋克思想便開始在一些注重個人隱私的學者圈子中流行起來;80年代末,有人開始公開討論加密技術是否應該被應用在政治社會領域,隨後關於這類問題的爭論演變成了一場運動,被後人稱為“加密朋克”。

1993年,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家Eric Hughes教授在《加密朋克宣言》中寫到:“

電子信息時代,個人隱私在一個開放的社會環境中是必需品。我們不指望政府、公司或者其他什麼組織來承諾我們的隱私權。但必須有人站出來做一個軟件,用以保護我們的隱私安全。

1996年,隨著“加密朋克”隊伍的不斷髮展,他們建立了一個郵件列表,通過郵件來進行交流和溝通,這份郵件列表的名單中有一個名字現在看來格外顯眼——“中本聰”。當初在不少科學家和極客眼中,“中本聰”就是那個為了個人隱私安全挺身而出的人。

誕生於“加密朋克”時期的比特幣核心思想萌芽,經過多年的沉澱和探索,終於在2009年成功落地。那一年,中本聰發佈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詳細論述了比特幣去中心和匿名性的特點。

但事與願違的是,比特幣沒能成為個人隱私的保護傘,反而與暗網的需求不謀而合。2013年10月1日,暗網“絲綢之路”的締造者Ulbricht被逮捕,絲綢之路通過比特幣做非法交易的事實浮出水面,整個平臺26000枚比特幣全部被查封,Ulbricht本人被判處無期徒刑。據FBI公佈的數據顯示,絲綢之路從創建之初到被迫關閉,總交易額在950萬枚比特幣左右。這一事件,讓比特幣名聲遠揚,從此與暗網和非法交易結下不解之緣。

早在2012年就曾有數據顯示,30%的比特幣交易指向暗網。到了2014年,六大暗網中平均每天的比特幣交易量達到65萬美元,而當年BitPay平均每天的交易量才只有43.5萬。暗網市場成了比特幣在現實世界最大的價值來源。

比特幣在不見天日的暗網世界風光了近八年時間,卻從2016年起走上了下坡路,其在暗網中的市場份額從之前的30%下降到了這兩年的1%。數據顯示,靠暗網發家的比特幣正在被暗網所拋棄。

1.悄悄“崛起”的萊特幣

今年二月,加密貨幣市場調查公司Recorded Future通過對150個暗網市場及地下交易網絡留言板的調查發現,比特幣的好評率大幅下降。

從2016年起,網絡犯罪分子的地下組織中,關於加密貨幣的功能、安全性以及可用性的討論頻率開始增加。大部分人都在吐槽比特幣作為一種支付方式的手續費高昂以及轉賬龜速;與此同時,萊特幣的使用率逐漸上升,成為了暗網中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受歡迎的加密貨幣,其發展之勢大有超過比特幣的勁頭。

被“拋棄”的比特幣與前赴後繼的暗網新寵

(圖片來源:Recorded Future)

用今天的話來說,萊特幣實際上就是比特幣的一種分叉幣,和比特幣使用了相同的代碼框架,除了挖礦算法不同之外,其他的功能和特性幾乎一模一樣。

自2017年年中以來,隨著價格的大漲,比特幣在全球用戶、投機者以及機構投資者中的受歡迎的程度急劇增加,這給其網絡帶來了巨大的負荷,從而導致支付手續費暴增,鏈上交易擁堵不堪。在暗網,大部分交易都是通過線上進行的,你不知道在電腦的另一端坐著的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十惡不赦的無賴還是手藝精湛的黑客,所以時間就是金錢,每一秒鐘的拖延都意味著資產被盜的風險

況且,組織龐大的暗網系統實際上是由日常性的小額支付支撐起來的。因此,當比特幣的交易手續費動不動就超過成交額30%的時候,與比特幣功能相似,但交易速度和手續費價格俱佳的萊特幣,就成為了暗網商家們青睞的對象。

被“拋棄”的比特幣與前赴後繼的暗網新寵

(圖片來源:Recorded Future)

從Recorded Future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方便快捷的萊特幣正在歐洲市場迅速虜獲人心;但在英文市場,人們似乎更加關注交易的安全性和匿名性。

加密貨幣分析公司Chainalysis日前曾發出聲明表示,他們可以追蹤與犯罪活動相關的加密貨幣錢包;Chainalysis 首席執行官 Michael Gronager 認為,是由於目前使用加密貨幣進行違法活動的人數還不是很多,因此追蹤犯罪行為相對容易;但對於門羅幣和Zcash這種以匿名性為中心的加密貨幣仍然是難以追蹤的。

2.門羅幣的晉升之路

在各國情報機構的窮追猛打下,比特幣和萊特幣的匿名性幾乎不堪一擊。

目前,大多數的銀行和加密貨幣交易平臺都添加了直接與用戶個人身份信息掛鉤的KYC功能,任何通過這些銀行進行的比特幣與法幣的兌換,都有跡可循;通過這類交易平臺進行的比特幣交易,其區塊鏈上不可篡改的數據,都會成為證明資產流向的鐵證。

從斯諾登洩露的政府機密文件來看,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從2013年開始就一直在通過代號為“OAKSTAR”的計劃追蹤比特幣用戶的行動,目前該機構的這種監控行為似乎已經開始嚮明確用戶身份的方向發展了;據最新的文件內容,NSA可能正在通過“OAKSTAR”的另一個子項目“MONKEYROCKET” 來進一步鎖定發起比特幣交易用戶的真實身份。

被“拋棄”的比特幣與前赴後繼的暗網新寵

被“拋棄”的比特幣與前赴後繼的暗網新寵

而對暗網用戶來說,一種匿名性更強,更難追蹤的數字貨幣成為了他們更為迫切的需求。

這個時候,門羅幣(Monero)就在暗網閃亮登場了。

與萊特幣直接複製自比特幣不同,門羅幣硬分叉自2012年7月發行的“Bytecoin(字節幣)”。字節幣是第一個基於CryptoNote算法的隱私性加密貨幣;但由於在它公諸於世之前,就已經被預挖了將近82%,因此Riccardo Spagni等人在字節幣的基礎之上發行了門羅幣,又在其中添加了環形簽名和混淆地址等技術來增加匿名性,使門羅幣能夠達到隱藏交易金額和交易雙方地址信息的目的。

美國陸軍和美國國家安全局也對開發追蹤門羅幣用戶的方案而感到頭疼。

2016年8月底,當時主要的兩個暗網市場OASIS和阿爾法灣宣佈整合門羅幣的支付功能。然而一年之後的2017年7月,最大的暗網市場阿爾法灣被查封,美國FBI對外宣稱,沒收了該網站價值近880萬美元的加密資產,其中包括1605枚比特幣、8309枚以太坊、3691枚Zcash,但唯獨由論壇匿名管理員保管的門羅幣,由於缺乏私鑰而數量不詳。今年四月,克隆阿爾法灣發展起來的替代網絡Empire宣佈,接受門羅幣支付。

被“拋棄”的比特幣與前赴後繼的暗網新寵

至此,門羅幣至少已經在暗網市場生存了三年時間。但是,只有強大的匿名性是無法完全獲得暗網信賴的,今年四月為了抵抗比特大陸在算力方面的壟斷,門羅幣宣佈將實施硬分叉修改挖礦算法,而此舉險些讓它失去在暗網中的地位。

通常情況下為了實現功能升級,門羅幣基本上是每六個月強制硬分叉一次,然而其針對比特大陸的方案打亂了原有的分叉節奏,而這也被反映在了暗網市場當中。當時,不少用戶在暗網論壇上投訴,硬分叉之後,他們從舊的錢包中提出了門羅幣,但是無法通過升級之後的新錢包接受這筆資金,以至於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還有多少門羅幣可以使用。

對此,暗網市場Dream Market 表示,暫時停止使用門羅幣的支付選項;直到四月底,門羅幣的硬分叉事件告一段落,功能穩定之後,他們才又重新開啟了對門羅幣的支持。

但一言不合就硬分叉的技術發展方式,也成了門羅幣在實際支付場景中的不定時炸彈。

3.“黑暗”中的達世幣

達世幣DASH,原名叫做DarkCoin;光聽名字就知道,它是為暗網而生的。

目前,達世幣總市值排名第14位,相對幣圈個個堪比“戲精”的生存模式,達世幣則顯得低調了許多。但這並不影響它成為暗網中位列於比特幣和萊特幣之後的,第三大受歡迎的加密貨幣。和萊特幣一樣,達世幣也是基於比特幣的代碼框架開發而來的。

它在比特幣的基礎之上添加了雙層獎勵機制,即為整個區塊鏈網絡的全節點增加了補償方案,所有全節點被稱為達世幣網絡的主節點,每個主節點必須對網絡提供服務,同時抵押代幣,以利息的方式獲取運行全節點所需要的資金和帶寬資源。這種機制倒是和EOS的超級節點模式有些相似,但不同的是,達世幣的主節點不需要通過競選,而是自主選擇是否要加入網絡。

達世幣的匿名性是通過混幣技術所實現的。所謂混幣技術,指的是將幾筆交易的全部代幣混在一起,然後再發往不同的收款方,這樣一來每一次混幣,都會使得追查到交易發起方地址的難度呈指數型增加。通常達世幣會進行三輪混幣,來提高其匿名性。

除此之外,達世幣還可以做到防篡改的即時交易。它利用主網中隨機六個主節點暫扣支付DASH的方式,先確定完成支付過程,使達世幣即時到賬,然後才在網絡中進行交易廣播,等待六次確認之後,收款方才能夠繼續使用剛收到的達世幣。

根據Recorded Future的調查結果,截至今年二月份,達世幣在暗網中的接受率已經超過20%。

被“拋棄”的比特幣與前赴後繼的暗網新寵

即使在市場輿論方面沒有引起大風大浪的達世幣,依靠其天生為暗網而生的匿名性和即時交易的特性也得以成功上位。

4.暗網市場所使用的加密貨幣最終都將成為主流幣?

一位加密貨幣論壇中的活躍者曾評論稱:“通常,毒品販子所使用的加密貨幣最終都將成為主流幣”。

不可否認的是,暗網確實促進了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

  • 在暗網中佔據主流地位的比特幣八年暴漲300萬倍,而其價格的上漲吸引了眾多用戶和投機者參與其中,最終也成為使其被暗網拋棄的最大原因之一;
  • 達世幣2017年增幅8000%,最高時其增幅是比特幣的六倍;
  • 動盪的門羅幣受暗網影響最為明顯,2016年阿爾法灣和OASIS兩大暗網宣佈接受門羅幣,使其價格增長50%,2018年4月,當門羅幣身處硬分叉風波時,阿爾法灣的替代網絡Empire添加門羅幣支付選項,使其價格逆轉跌勢,掉頭向上。
被“拋棄”的比特幣與前赴後繼的暗網新寵

被“拋棄”的比特幣與前赴後繼的暗網新寵

但實際上,與其說萊特幣的便宜便捷、門羅幣的匿名特性以及達世幣的即時支付是暗網的需求,不如說是加密貨幣在現實應用場景中的實際需求僅僅於此。大多數技術都是帶著美好的願景被開發出來的,但能堅持初心的寥寥無幾,聊天工具Facebook成了虛假新聞的集散地,社交平臺Twitter也成了ISIS招兵買馬的媒介,到了加密貨幣自然也不列外。

在加密朋克的理想中誕生的比特幣,卻在暗網巨大的匿名性需求中成長,在市場投機性的催化下壯大;以保護隱私和去中心為初衷的比特幣,最終難免淪為不法者逃避罪責的工具或者投機者實現暴富的手段。

現在,從暗網發家的比特幣開始向主流金融圈靠攏,而更多的加密貨幣步上了比特幣的後塵。那些想要通過加密貨幣實現財富自由的投機者們,在擔心自己錢袋子的同時,也該擔心一下正在失去暗網“寵幸”的比特幣,之後的應用場景會在何方?或者下一個被暗網拋棄的代幣將會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