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甲午风云》中有哪些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蝶恋花绯


老电影《甲午风云》拍摄于上世纪中叶,那个时候中国史学界对甲午海战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充斥着最多扑朔迷离谣言的一段历史,很多真相长时间不为人所知。

一、丁汝昌受伤轻重

在黄海大战开战五分钟的时候,一发炮弹就把主舰定远舰的信号索具和舰桥打坏,偏巧水师提督丁汝昌就在舰桥上。这个镜头在《甲午风云》也有所展现,但是电影里根本看不出丁汝昌受伤的严重性,像是仅仅被撞伤后背而已,而且他还被水兵扶走。
但是实际上,丁汝昌从很高的舰桥上被炸得摔了下来。他的脸被烧伤,腿脚也受了重伤,完全不能走路。早在黄海海战之前,朝廷中就有人指责丁汝昌怯战,他原本非常想借助黄海海战证明自己并不怯战。因此在如此重伤的情况下,丁汝昌拒绝回舱内躲避,而是坐在甲板上以身作则,激励全舰将士奋勇还击。

二、刘步蟾形象大翻个

《甲午风云》拍摄于1962年,那个时期历史学界主流意见,就是认为刘步蟾是贪生怕死,评价是负面的。以前的人对北洋舰队的印象就是军纪败坏训练水平极差,除了邓世昌邓公极少数人,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就是中国国耻等等。
但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
黄海海战的失败绝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导致的,而是其背后的朝廷从上而下的执行力的全面失败。但是在黄海战中,绝大部分北洋官兵都以身殉国,船舰倾覆仍不断射击敌舰。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表现是可歌可泣的,他们的勇敢和训练水平在亚洲也是一等一的水平。
时至现代,晚清北洋海军“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的历史评价和定义都是——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炮弹打完后炸毁自己亲自在德国监造并驾驶的“定远”号,最后服毒自杀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在2012版电影《甲午大海战》中,刘步蟾的形象也非常正面,风头仅次于邓世昌。
而在此之前,他被描绘成一个贪生怕死、阴险狡诈、陷害邓世昌的无耻鼠辈……
上世纪六十年代老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刘步蟾(左)
刘步蟾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这是晚清海军人才培养的摇篮。船政学堂的教学要求极高,以至于一半的学生都难以适应毕不了业。而刘步蟾在船政学堂的成绩非常好,后来他在欧洲留学。刘步蟾留英三年,学业猛进、出类拔萃,每试“成绩冠诸生”。英国海军中将斐利曼特对其有两句评语:“涉猎西学,功深伏案。”《清史稿》亦有评论称:“华人明海战术,步蟾为最先。”
但是刘步蟾这个人是个非常有性格的人(邓世昌如是)。他因为反对洋教习英国人泰莱推销战舰等事被泰莱怀恨在心。甲午海战之后,泰莱出版回忆录将刘步蟾描绘成贪生怕死、故意挂错旗号之辈。由于泰莱是甲午战争见证者,他的回忆录一度被认为是正史。所以刘步蟾就成了《甲午风云》中的猥琐形象。
改革开放后,历史学界思想空前解放。甲午战争史料不断丰富,刘步蟾的形象也开始得到纠正。可他至今的历史评价仍在邓世昌之下。

三、北洋水师没有足够的炮弹,炮弹多被偷工减料填沙土

在电影《甲午风云》中,致远舰炮弹不足且有填充沙土现象,这成了关于北洋舰队的谣言中最著名的一个。
黄海大战北洋舰队炮弹不足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是这些被海军官兵望眼欲穿的炮弹全都堆在威海卫和旅顺的军港仓库里。大战在即,北洋水师出港前却连现有的炮弹都没带够。
而且根据史料显示,慈禧挪用海军买炮弹的经费导致炮弹不足根本不属实!慈禧虽是历史负面角色,但这个帽子扣得确实有些大。因为慈禧挪用的是海军衙门办公经费,后来也还了。她不曾染指军队武器的经费。
对于中日爆发海战,丁汝昌早有心理准备,并不存在仓促应战准备不足的情况。所以问题出在丁汝昌的顶头上司李鸿章身上。李鸿章觉得北洋海军打不过日本海军,但是只要船在,日本人就会有所忌惮,不会在海上肆意妄为,更不敢到天津大沽口去打北京。能不打尽量不打是李鸿章的指导思想,因此他指示丁汝昌舰船少带弹药以免日本人误会。

四、邓世昌的致远舰中鱼雷沉没

这也是甲午战争最著名谣言之一,其实海战当时,无论是中方的档案还是日方的档案,致远舰都没有接近过敌舰,并不在鱼雷有效的射程范围,所以致远舰根本不可能被日本的鱼雷击中。
后来在历史档案中证实邓世昌确实驾驶致远舰冲击日寇吉野号。致远舰沉没的原因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致远舰被一枚日舰的大口径炮弹击中舷侧鱼雷舱,使存放在里面的“黑头”鱼雷(德国磷铜鱼雷)殉爆,导致致远舰沉没。第二种观点认为致远舰水线处被日军大口径炮弹击穿,锅炉被击中,导致锅炉爆炸使致远沉没。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除了大方向之外,1962年拍摄的电影《甲午风云》,在其中的历史细节方面做的很差,很多甚至于真实的历史南辕北辙,也影响了很多观众对历史的了解,当然由于那个时代对历史的考证并没有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么精确,出现很多细节上的偏差也是不能理解,只能算是时代的差异吧。



细数一下电影版甲午风云与真实历史的冲突。

1、电影开头的丰岛海战,应该在松岛号上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海军司令伊东佑亨错误的出现在吉野号上,还在军舰上发布命令:秋津洲号攻击运兵船高升号,浪速号攻击广乙号,实际上顺序完全搞反了;事后在北洋水师的酒席宴上,方伯谦讲述丰岛海战经过时提到广乙号逃跑触礁沉没,事实上广乙号是与日本夜鏖战了很长时间后被击毁搁浅,并没有出现逃跑触礁沉没的情况。

2、对刘步蟾的描述完全失实,当然这是受困于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一些有关刘步蟾错误的历史资料还在流传,造成电影中对他的描写完全成了反面人物。



3、过于拔高丁汝昌与邓世昌的亲密关系,在实际历史中,两人的关系比较一般也只是上下级,而在电影中丁汝昌经常私会邓世昌,甚至单独带他找李鸿章请战,这些都是不现实的。

4、李鸿章校阅北洋海军的时候,致远号因为炮弹质量问题无法发射礼炮,视察的李鸿章竟然询问这艘军舰是哪艘军舰,以及舰长是谁,事实上作为北洋水师的创始人,怎么可能不认识自己的主力战舰和指挥官。

5、邓世昌在甲午战争之前,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李鸿章革职查办,实际历史上并无此事。

而随后的黄海海战中,由于电影中需要宣传邓世昌的形象,造成很多细节失实。



1、刘步蟾挂错信号导致北洋舰队阵型错乱,历史上不存在。

2、经远号沉没于致远号之前,实际情况正相反。

3、西京丸号被致远号击沉,历史上不存在,在真实的历史上,西京丸号在黄海海战中虽然中弹很多,但并无人员死亡。

4、电影中最有意思的一句台词,吉野号遭到致远号的连续打击后,错误出现在吉野号上的伊东佑亨竟然大喊:命令西京丸缠住邓世昌!编剧大哥,历史上西京丸号上的最高长官是日军海军司长桦山资际,级别比伊东佑亨还高,你伊东佑亨让自己的领导上去送死,开国际玩笑吧???


辽宁资深球迷


方伯谦之死

方伯谦因在甲午海战中怯战逃跑而遭到了后世排山倒海的非议。在电影《甲午风云》中,他被济远舰造反的官兵杀死。但是在历史上,方伯谦是因为黄海海战怯战被朝廷处斩了。
历史上的方伯谦是在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留学的留学生,相对于刘步蟾、邓世昌等性格火烈的水师管带,他的性子比较柔和。管带们对陆军出身的丁汝昌当了水师提督颇有微词,但方伯谦对丁汝昌则比较恭顺,所以丁汝昌对方伯谦也比较宽和。
方伯谦家有二妾,与甚少回家的铁血军人邓世昌相比正好是个反面典型。他是个没甚血性的胆小军人,但要他负责北洋水师的战败未免苛责太过。
从民国开始,就有不少人为方伯谦喊冤,称所谓方伯谦自己砸坏大炮谎称是被敌舰击伤纯属与管带不睦的洋员造谣诽谤。方伯谦处斩电文下达次日,据《卢氏甲午前后杂记》记录,“济远”士卒闻之‘均奔麓伏尸而哭,声闻数里,见着无不泪下。’“卢当时是”广甲“舰管轮,可以说是目击者第一手资料,现存福建师大图书馆。这与《甲午风云》中展现方伯谦与济远舰官兵不和的情况可谓截然相反。
《海军大事记》代表了清末民初广大海军的意见,他们中许多人参加了甲午海战。这其中称军中人认为方伯谦被冤杀,实属被谗言陷害。

但现代史学界已经将刘步蟾翻案还其清白,方伯谦却没有这个待遇。者足以证明他确实不干净,但可能也存在部分指责与历史真相不符的情况。

所谓假冒伪劣炮弹填沙土的谣言

填沙土的炮弹主要作用是让敌舰击穿后漏水,在晚清属于造价低廉但仍然很有效的炮弹。当然这种炮弹放到现在只能是演戏用,但是在清末确实合法上舰的。而真正填充火药的开花炮弹对于穷困潦倒的清政府来说是无力负担的,只能在每只船舰上放固定的数额。填沙土的实心弹可以多配备,这种炮弹击中船只下半身比较有效,但是打到桅杆一类甲板上目标,杀伤力自然大打折扣。
甲午海战中,日本的开花弹直到战争结束还剩1200多颗,北洋水师靠很少的开花弹和一堆实心沙土弹打到后来惨烈的状况,已经是个奇迹。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雲绯文学号:芳绯文学
欢迎点赞和评论

蝶恋花绯


《甲午风云》这部老电影非常经典,我认为该片至今依然是反映甲午海战最好的电影。当然这个评价是从艺术角度来说的,从历史角度看,确实有很多与历史不符的地方。

一、中日军服都与史实不符

双方海军军官的制服都是白色,这显然是受到了电影拍摄时海军制服的影响,而实际上北洋海军是深蓝色,日本海军是更深的藏青色,而且并非西式军服,而是有点中式风格。

二、日方旗舰有误

电影中描写日本海军旗舰是吉野号,实际上吉野只是第一游击队旗舰,联合舰队旗舰是松岛号。

三、炮弹填沙子有误

电影中致远号发射礼炮时,由于弹筒里都是沙子没有火药,所以炮弹不响。编剧不知道的是,北洋海军的炮弹并非带有金属药筒的整体式炮弹,而是使用丝绸药包的分装式炮弹,而且药包内的黑火药也不是类似鞭炮的沙状,而是六角药饼,是不可能用沙子冒充的。

四、致远追击吉野有误

电影中最激动人心的是致远追击吉野的情节,但其实致远航速只有十四、五节,吉野有二十二点五节,致远是根本追不上吉野的。

五、致远被鱼雷击沉有误

电影中致远躲避鱼雷的情节相当惊心动魄,但实际上日本海军为了避免鱼雷被打爆,战前抛弃了鱼雷,而且当时鱼雷最大射程只有四百米,有效射程一般是二百米,必须抵近发射,是不可能远远偷袭的。

六、致远击毁西京丸有误

电影中日本海军让西京丸去牵制致远,结果被致远击毁。实际上西京丸是一艘商船改造成的代用巡洋舰,只有一门120毫米炮,是海军军令部长的座舰。海军军令部长是联合舰队司令的上级,后者不可能让西京丸去担负作战任务。海战中西京丸被北洋海军定远、广丙、福龙等舰艇误认为日本运兵船进行了攻击,但其中不包括致远。

七、经远先被击沉有误

电影中经远先于致远被击沉,实际上是致远先沉没后,经远才被第一游击队四艘日舰包围击沉的。

八、刘步蟾的形象有误

由于和外国顾问关系不好,刘步蟾一直是外国顾问回忆录抹黑的重点,电影显然受了影响。实际上刘步蟾才是海战总指挥,丁汝昌受伤后 正是刘步蟾指挥舰队一直英勇作战,直到逼退日本海军,战后因此受到表彰。

九、日本海军并没有悬挂美国旗帜偷袭

电影中这一情节曾经深入人心,实际上并无此事。

十、王国成并没有调到致远号上

电影中用尾炮击中吉野的济远炮手王国成,作为普通水兵的形象代表,塑造成一个调到致远号上,最后牺牲的英雄形象。实际上王国成在拿到赏银后离开了北洋海军,因为赌博输光了,很年轻就病死。









海军史研究会员


《甲午风云》的“故事”很多,一是在当时,二是在几十年以后。

影片本身,不符甚至歪曲历史事实的人物主要有两个。一是对爱国将领刘步蟾形象的完全歪曲,其“奸诈阴险狡猾毒恶”的原因可能很多,本人更愿相信是在特殊的拍摄背景下,为了更好突出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高大全”形象。二是对贪生怕死的败类方伯谦最终下场的处理,在电影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方伯谦是被艺术的处理为让王国成等爱国官兵杀死的,实际上,方伯谦是在战后被清政府处斩的,这固然有外界强大压力因素,但方伯谦临阵逃脱,死得一点都不冤枉!

影片之外,几十年后,“花絮”灿烂。一是方的孙女,曾经的美国华人商会会长吧,强烈要求中国政府:不得公开播映电影《甲午风云》,不得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出现方伯谦名字。我们政府的态度不得而知,但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确实发现,方伯谦真的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了。二是方的孙子,曾经的东海舰队司令,组织了几十个权威砖家,“造出”了一本著作《西征战将方伯谦》,公然为方翻案,只是“史料”太假,终成笑料…… 这在当时,“中华读书报”的真实报道则更利于去伪存真:历史,永远都是历史!虽然,黄河尚有澄清日,但泾渭绝对分明!


如義齋人


补充几个实际情况:甲午年时火药弹技术己提高,而清舰炮弹大部分是实心弹打中日舰的效果只是一个洞,引进的火药弹很少,而日舰全部是火药弹威力大,另外双方舰龄有十年技术代差,造成的结果一个是跑起来日舰快而清舰慢,这也是为什么用一字队形迎战的原因,另外清舰主炮全部是半埋入式直接影响射击角度,也是为什么用一字队形原因,通过甲午海战以后的世界军舰火炮技术上徹底全部放弃半埋入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