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白如雪,以远见卓识维护王朝安稳,却不得善终

这次要来谈一谈鼎鼎有名的《石灰吟》的作者,该诗通过赞扬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清白的石灰,来表达作者本人的立场,可以说是“明志”的典范,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于谦,是明朝有名的功臣,曾经在国家飘摇之际救国家于水火,但是最后却不得善终。

他清白如雪,以远见卓识维护王朝安稳,却不得善终

在于谦7岁的时候,就有人看得出他的天分。曾经有一位远游的和尚见到他之后觉得十分惊奇,预测他以后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对时世有卓越贡献的官员。果然,这位和尚的话成真了,于谦凭借自己的远见卓识使风雨飘摇的明王朝得以延续。

他清白如雪,以远见卓识维护王朝安稳,却不得善终

在1449年的时候,来自蒙古族的瓦剌突然向中原地区发起了攻击。那个时候在任的皇帝是明英宗,他在身旁的宦官的鼓吹下做出决定,打算亲自上战指挥。不过事先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粮食供给不足,军队人心涣散,因此明英宗所指挥的队伍惨败而退。

他清白如雪,以远见卓识维护王朝安稳,却不得善终

当这支队伍退到土木堡这个地方的时候,两军又再次相遇,本就落荒而逃的明军自然不能抵抗,大量的精锐士兵被屠杀,连带着一些重要的大臣惨死,甚至连明英宗都被敌方俘虏了,可以说是一败涂地,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他清白如雪,以远见卓识维护王朝安稳,却不得善终

前方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堂,所有的人都感觉自身危险,整日忧虑,也有一部分人对这个明朝表示失望,认为已经到了灭亡的时候了,开始谋求新的出路。朝中不能没有领导的人,所以大臣们拥立景帝上位,而且极力劝说将国都迁移。

他清白如雪,以远见卓识维护王朝安稳,却不得善终

此时作为兵部侍郎的于谦却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他表示国都是整个王朝的命脉所在,一旦迁移就会影响整个国家,南宋就是一个例子,那些叫嚷着南迁的人就应该被诛杀。于谦凭借自己远见卓识,将地方的军事力量给集中到中央,用来保护明王朝,并且从地方调取了大量的粮食运往京城,有了食物和军力的双重保障,人心开始安定。景帝见此,便给了于谦可以自由下达指令保卫京城的权力,终于京城的危难解除了,他总算是没有辜负景帝的信任。

他清白如雪,以远见卓识维护王朝安稳,却不得善终

虽然于谦身上有拯救明朝的功劳,但是他也没有因为这个就开始骄傲放纵,他还是像曾经一样遵循着律法和心中的原则,把身心都投入到维护明王朝中去。他关心民情,还会翻阅卷宗纠察案件,他清白如雪,让民众们十分信任。但是他最终没有落得好结果。

他清白如雪,以远见卓识维护王朝安稳,却不得善终

曾经作为俘虏的英宗回来了,他得到了一部分臣子的支持,然后发动政变再次上位了。当时的很多簇拥英宗登位的人都看不惯于谦,他们仗着自己扶持有功的身份,在英宗面前极力的向于谦身上泼脏水,他们诬陷于谦企图谋反,暗中扶持另外的太子,英宗信以为真,就把于谦关进了牢笼,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诛杀他的心,因为英宗觉得于谦曾经救国于水火,有天大的功劳。但是实在禁不住小人的鼓动,当时他身边的宦官和于谦有冲突,他进言说不诛杀于谦的话,英宗此次发动政变进行复辟就找不到借口了。于是英宗才下了杀心,于谦最终被斩首,甚至没能留全尸,算得上是不得善终。 在于谦被斩首后,有关官员们对他的府邸进行搜查,发现除去皇帝赐给他的东西以外就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了。正如他的诗所言,“要留清白在人间”,可是他赫赫的功劳,连个善终都换不来,可以说是引人悲痛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