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话不得罪人?

微家


蔡康永有一句话:“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意思是说,一个人说的话,就是这个人的标签,说话的内容能反映他素养的高低。

其实,除了说话的内容,说话的音量也同样暴露了一个人的修养。

你说话的音量,就是你的教养

有人说:你说话的音量,就是你的教养。

细想一下,确实是这样:

约束自己,在公众场合,能管住自己的音量,不扰于人,是一种礼貌;

一视同仁,面对弱者不高声呼和,面对强者不低声维诺,是一种品德;

管住脾气,对亲近的人不大声嚷嚷,对陌生的人不一团和气,是一种美德。

最难能可贵的是,音量里藏着善良,音量是有温度的。

前段时间,和学长在餐厅吃饭,一对夫妻抱着宝宝坐在我们对面。

过了一会,婴儿开始啼哭起来,丈夫听到孩子哭了,心烦地冲老婆大声嚷嚷说:“孩子饿了,快给他喂奶啊!”

男人说完话后,很多人都扭头看了过去,女人很难为情地让丈夫小声点,没想到他反而更大声地呵责妻子。女人又气又恼,又碍于公众场合不好发作,只好忍了回去。

过了一会,她还是没有给孩子喂奶,只是很羞涩地往我们这边看了一眼。学长看到后,立刻压低了声音告诉我要换一个餐桌。

作为丈夫,男人毫不顾忌地大声说话让妻子难堪,做为陌生人,学长悄无声息地为女子解围。

小事最能见人品,细节最能见智慧。

两人简单的反应,个人的修养,高下立见。

在不同的场合,用合适的音量,需要的是智慧;对不同的人,都能谦和有礼,不卑不亢,需要的是格局。

你的音量是一种修养,去控制音量亦是一场修行。

以声压人,不如以德服人

生活中许多人以为声势浩大就可以显得更加强势,更令人信服。

于是在很多时候,人们总喜欢抬高音量来为自己壮胆:

吵架时,扯着嗓子,吹鼻子瞪眼,一声比一声大;

讨论时,为了证明自己,不仅声音大,还会忍不住有其他动作;

比赛时,有时会用语言向对手示威,让对手求饶。

以声压人真的有效果吗?并不一定。

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孰是孰非明眼人靠心就可以分辨了,音量大小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

错的事情不会因为你声势大变成对的,对的东西也不会因为你音量小而变成错的。

最近热播剧《延禧攻略》中有两个角色设定很有意思。

一个是秦岚饰演的后宫正主富察皇后,温柔端庄,做事也十分低调。

另一个角色是后宫排行第二的高贵妃,她与皇后的性格截然相反,她嚣张跋扈,泼辣无比。

高贵妃,说话声色俱厉,经常大声训斥责骂后妃,众人都被她的气势所震慑,从不敢反驳她。皇后则是完全没有架子,对待谁都温声细语,不急不躁,让人倍感亲切。

高贵妃以声压人,众人表面上信服高贵妃胜过皇后,实际上却是对高贵妃恨之入骨。皇后以德服人,在众人心中的威望也颇高。

于是,每次出事时,人们总想着拉皇后一把,再顺势推高贵妃一把。

俗语说“有理不在声高”,你是否在理和讲话的声音大小无关。

“自古贵人声音低”,以声压人不如以德服人。

以声压人,要么关系破碎,要么只能要让别人信服一时,以德服人却能让人心服口服,皆大欢喜。

有修养的人懂得和颜悦色地解决问题,不给你压迫感和不适感,用尊重的态度赢得尊重。

以声示人,不如以才示人

蔡康永曾说:

讲话时最好自觉地降低音量 , 不光是因为太大声会吵到别人 , 而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 会让别人很难信任你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一个人的才华不是高声宣扬,吹嘘就能够被发觉被认可的,你若没有实力,即使你发出的声响再大都会被淹没在人群里。

上周朋友公司讨论一个项目,公司两个策划小组分别提交了一份策划案。

在报告大会上,A组负责人一边报告,一边自吹自擂起来,声音也比常人高出了好几个分贝,听他的汇报,周边的人也频频摇头,表示不赞同。

可是,别人的反应越不赞成,A组负责人为了撑住场面就越大声说话,听到后来老板都不耐烦地叫停了他。

轮到B小组负责人汇报的时候,低调成稳了许多,面对他人的质问,他也都不慌不忙地应对,一个个耐心地给出解答,报告结束部分,他还慢条斯理做了很多延伸分析,让众人眼前一亮。

最后B组策划案高票通过,A组负责人只好灰头土脸地离开了。

以声示人,不如以才示人。用实力说话,要胜过千万句的废话。

“王婆卖瓜式”的自我宣传,虚张声势的自我包装,不仅不能博取认可,反而会让人心生厌烦。

你不优秀认识谁都没有用,与其天天大张旗鼓地寻找伯乐,不如先打磨好自己,成为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当你足够出色,你的才情是无论如何都藏不住的,即使你不说话,你的才华也会替你说话。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以声拒人,不如以诚聚人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一位老师对学生提问道:“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要用喊?”

思考后,有学生回答:“因为丧失了‘冷静’,所以要喊。”

老师又问:“可是,为什么别人就在你旁边,你还是要喊呢,难道不能小声的说吗?”

没有学生能给出合理的答案,老师解释说:

“生气的时候,两个人心的距离很远,为了穿越心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人的声音很大。但是彼此声音越大,就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更大声地喊……”

是啊,声音越大,彼此的间隔就越大了,心也就远了。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时候,一时的小脾气,一点的小情绪,就足以让一个人心寒,一不小心,你就会赶走一个对你好的人。

亲情、友情、爱情,没有那一份感情是经得一次又一次考验的。

因为没有谁喜欢一张生气的脸,也没有谁会喜欢冰冷尴尬的谈话,也没有那一份感情是在愤怒与嘶吼中滋长的。

与其筑起心墙用言语冷落了他人,不如敞开心扉,坦诚以待,心平气和地对话。以心换心,才能换来赤诚之心。

小事说开了,误会也就随风而散,大事说透了,心结也有可能被打开,相视一笑,冰释前嫌,岂不妙哉。

从今天起,把好的情绪留给重要的人,给身边的人和自己一个安宁干净的小圈子,生活自然会好起来。

余生,做一个温和有底气的人

前段时间,遇到大学同学,被她的改变打动。

她以前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说话也是自带扩音器,自己还总觉得这样有一种江湖女子的豪迈,所以她从来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更不会听别人的意见,降低自己的音量。

可是,上次遇到她,她说话风格完全变了,不再是“咄咄逼人”的语气,而是很有亲和力低语。

她说,自己的改变不是妥协,而是一种修养和提升。

是啊,音量大本身并没有错,也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标准。可是,当一个人能够学会音量得体,既能提升自己,又能顾及到他人,这何尝不是一种修养。

音量大小是天生的,音量得体则是后天习得的。

音量是一种本能,音量得体就是一种能力。

余生,愿你,做一个温和有底气的人。

从不慌张,从不胆怯,有态度,有温度,有气度,悦己悦人,不失天真。


十点读书


题主的这个问题我原来也思考过,也有过困惑。就我现在的理解而言,我觉得我们需要让别人真正的感觉到我们传达的信息首先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善意的,只有基于这一点再加上准确的话语去表达,我们才能做到说话不得罪人。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别人为什么会觉得我们所说的话是不怀好意的。我觉得有以下两点原因:

说话的态度不真诚

一个人说话的态度不真诚的话,即使说出的话再动听别人也能感觉到这是虚情假意。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例子,有一次外出聚会,天气热,我出钱给大家买了一个西瓜大家分享。在场的同事都很开心,对我表示感谢,我也报以微笑回礼。其中有一个平时说话就不太讨人喜欢的同事走过来跟我说,“我今天才发现,你怎么这么帅啊,我觉得你是全世界最帅的人,买的西瓜也甜,真好吃。”听完这话,我高兴不起来,虽然话里都是好词儿,但是她的态度不真诚,那些美丽的辞藻就失去了表达的意思。相反地,我还觉得那些话非常刺耳,非但没有让我高兴,反而让我觉得难堪。

传达的信息不准确

很多时候说话得罪人是由于说话的人传达的信息不够准确,造成了听话人的误会,使得听话的人觉得自己被冒犯了。这种情况其实说话的人挺冤枉的,他本意是好的,就是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所谓的好心+嘴笨=误会。比如说,同事因为一个项目做得好,得到了领导的鼓励,他本来想表示祝贺。但是他却说“恭喜你啊,这次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平时看你也没怎么用功啊,没想到这么厉害,以后我得好好向你多多请教”。

其实他的本意不坏,想要说的也是祝福的意思,错就错在遣词造句上。这话让别人听了很容易产生误会,别人就会觉得那是在讽刺自己是不是走了什么后门才取得了这个成绩,不是凭着真本事完成的。如果他换句话去表达,“恭喜你啊,我为你这次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这个奖项就是你这阵子的付出最好的回报,以后我得向你好好学习”。这么一说的话,别人自然会明白我们是发在内心的赞美,传递的信息清晰,没有歧义,这样话语才能表达我们的情感。

如何做:真诚+准确的表达

通过上面的分析,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怎么说话不得罪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以真诚为基础,以准确表达为原则。我们的真情实意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给对方,让对方能够听懂我们话语背后的情谊,不会产生误会,这样说话才能够让对方理解我们。这就是有效的沟通,沟通只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是一种途径和手段,真情才是根。

结语:我们所说的话只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其实人与人交往,比起说话,更重要的是交情,如果没有真情作为基础,再动听的话语也失去了意义。交人先交情,才能长久。

欢迎点赞并关注匠心粥馆——粥济万物,匠人匠心。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


匠心粥馆


我老家有个亲戚当官,他本身很负责,每天忙来忙去地为公司付出,可是后来因为嘴碎,说话总得罪人,所以只当选了一届领导,就被人投票给投下去了。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可见说话对我们事业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说话才能不得罪人呢?

我最近看了一本《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获益匪浅,参考其中的观点,让你说话不得罪人。

一、一个黄金法则

如果你满嘴虚伪,你说话别人一听就是明显地拍马屁,那么,无论你说话多么好听,都不会受到别人的喜欢,这世界上,没人愿意和虚伪小人在一起共事,所以,说话一定要真诚,真诚是说话的黄金法则,这也是说话的基本标准。

二、三个黄金步骤

有时候,和别人说话,惹别人不开心,大多数原因就是说话不过脑,所以,按照下面这三个步骤,可以让你说出的话达到进阶标准。

第一步:不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不会达成说话目的,还容易惹的别人不开心,甚至招致反感。所以,发现自己说话没过脑时,马上停住!

第二步:揣摩对方的心理

揣摩对方的心理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方便后面七个措辞法则的实行,第二个就是,让自己不断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第三步:选择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辞

这一条,体现了双赢原则,我们一般说出口的话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这一条就是让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或者双方共赢的角度去谈论问题。

三、七个措辞法则

用好这七个措辞法则,说话不得罪人的高阶标准也就达成了!

1、投其所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如果说话你能真正符合对方的喜好,对方一定会感觉很开心。

2、儆其所恶

说出对方看不见的坏处,让对方知难而退。

3、二选其一

只说出两个选择,而这两个选择,都能达成你的目的。

4、被认可欲

每个人都喜欢被认可,所以,多去夸赞别人,说话认可别人,别人会更喜欢听你说话。

5、非你不可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可或缺,如果你说话能透漏非你不可的意思,可以提升语言的说服力。

6、结为同盟

多用“一起”,多用“我们”。

7、经常感谢

把别人放在心里,有感恩心,经常要表示感谢。

——END——

你学会了吗?欢迎你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话,人人会讲,但要讲得好,很难。

首先难在脑与嘴的统一协调上,表现在:

一、有些人,遇事嘴比脑快。不经思索或稍微思考,便条件反射,单刀直入,脱口而出。此类人心脑手奇快,心不藏事,事不过夜。大多说过沒有恶意,事后早已忘记。回想也常懊恼不已,但话已出口,覆水难收,悔之已晚!

二、有些人,脑快嘴慢。此类人脑快嘴不动,大智若愚,看似笨拙,实则聪明。老成持重,说话慢条斯理,均词酌句。看若木鸡,其实早成竹在胸。但表达迟缓,有时也失先机。

三、脑嘴合拍。此类人反应敏捷,脑嘴统一协调。一开口便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可让死人穿衣,活人上天,却让人找不出缝隙。很多主持人,演说家都在此例…………。

总之,人人都有一张嘴,好比钢刀开刃口,张口把握驰张度,朋友多了好行路。

谢谢大家,朋友多多益善。祝中秋快乐!





老老强575


记得有个相声段子说的好,说话是一门语言艺术。既然是艺术,那就有很多的技巧。会说话的人,非但不会得罪人,批评都能把人批的开开心心,甚至热血沸腾。那么,如何说话才不会得罪人呢?以下六种话是不能乱说的。

一,不说直话。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这种直来直去的话不要说。比如,她的头型很不适合她的脸型,你说一句“这头型真难看”,能不得罪人吗。

二,不说妄话。妄话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的话,不说正好,说了就多。比如同事干活比较慢,提醒一下就行,如果多说一句“跟个娘们似的”,人家能不生气吗。

三,不说醉话。酒后说的话,往往正是心里想说而平时又不敢说的话。喝点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旦秃噜出来,迷迷糊糊的状态下就把人得罪了。

四,不说深话。心里话是要说给懂的人听的,交情不够就不要语重心长地说什么心里话。你说了,人家不但不领情,还会反感你,甚至记恨你。

五,不说实话。都说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但是有时老实话是很伤人的。比如,领导说欢迎大家对自己提意见,你如果不管不顾实话实说,领导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心里必然不快。

六,不说气话。气头上的话,往往怎么恶毒怎么说,自己虽然解气了,但是人也会得罪苦了。所以,人要学会制怒,免得祸从口出。

七,不说脏话。做人要有点修养,出口成脏要不得。生活中要养成好习惯,不要随便带口头禅。有时自己一句无心之言,因为带了“花把儿”,有可能给自己招来口角是非。

温馨提示:1.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2.每天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讲职场和管理那点事,如果感兴趣,请阅读本头条号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善于说话的人总能左右逢缘让人羡慕。然而也总有那么一些人总会委屈地说:“我明明没说什么啊,怎么就把人给得罪了呢?”其实,得罪人呢有显性和隐性两种。

显性因素也就是我们能看得见的事件成因,比如双方当面起了冲突、口出恶语。但很多时候呢,我们即便没什么恶意可还是伤害到了别了,导致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那么这就要归纳到隐性方面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呢,有三种情况最容易让人感到不舒服

第一:想表示关心,但别人听起来却是指手画脚

比如在职场当中,你的同事工作很出色拿到了公司的奖金。同事们都称赞他:“你真棒”,祝贺你。这样说显然没什么问题。可是如果有人突然拍拍他的肩膀并且来一句:“做的不错,我看好你哦”!甚至还要发表一些工作上的建议及点评。你不觉得哪里怪怪的吗?如果是你的话会作何感想呢?总的来说当你想要评价别人的时候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只要指手画脚的对别人的行为作出评判,在对方看来都是“你处在比我高的位置上。”所以在与同等人交流的时候这样说话显然就很容易得罪别人了。

如果刚刚那位同事是这样说:“真棒!我要是能像你这样有才就好了”!你看,这样既能表达祝贺,又避免了评价,岂不一举两得。

第二:想表示安慰,在别人听起来反而是漠不关心

当我们遇到同事朋友出现困难时,有人常说:“人生就是这样,没事的,我是过来人,这都是小事”这句话炸一看也没什么问题,但在别人的心底会认为你这并不是安慰,反而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风凉话。所以,在你还没完全意识到情况时,已经将人得罪了。因此当我们在安慰被人的时候最好强调人,用:“这件事对你真可惜,但你的付出,我都知道”来取代“别难过了,这件事根本不重要。”

第三:想表示委婉礼貌,别人听起来却是暗藏新机

回想一下,生活中是不是经常有人给别人的微信留言“在不在”、或者有些人托人办事的时候总是会说“你什么时候有空啊?我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样的消息时会觉得头皮发麻,甚是心烦。我怎么知道你找我是什么事情呢?或者我没空怎么办,又不好拒绝。虽然我知道你这样说话是怕会打扰到对方,但是你要知道对方一旦明确表示有空,就意味着很难拒绝你的请求,有点道德绑架的成风。所以当你有事需要找人的时候不妨直接一点,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哪些方面有顾虑、有没有实际的好处等等都跟人说清楚,才算是不给人添麻烦,也算是尽到了求人帮忙的义务。

就沟通这件事来说,本来就是点点滴滴、不厌精细的过程。不要一副我说话就这样的心态示人,也不要怪罪世人的“玻璃心”,当你懒得用心被别人的玻璃割的满身是伤的时候就实在怪不了别人了。


小小姐说


俗话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由此可见语言艺术是多么重要的。说话对我们事业发展的重要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说话这门艺术的要点:


第一个就是要适当保持沉默和真诚。


不开口说话就不会得罪人,这是永恒不变的。在刚认识一个新朋友时,适当保持沉默,多观察不仅会让人有安全感,也不会容易得罪人。一旦开口说话就要遵循一个黄金法则——真诚。如果一个人说,满嘴跑火车,毫无真诚可言,那无论说的多么天花乱坠,都不会受到别人的喜欢,在这个世界上没人愿意和不真诚的人一起共事,所以真诚是说话的黄金法则,也是说话的基本标准。


第二个是三个黄金步骤;如果你跟别人说话,会容易惹别人不开心,那多数是因为你说话不过脑子,因此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a) 不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说话不过脑子的人,要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往往是达不到目的的,因此开口前先想想自己的话应该怎么说。例如,你在朋友家吃了一道菜,但是味道欠佳,但你不可以张嘴就说菜做的不好吃,而是可以说你在书上或电视上或网上看到过同一道菜的另一种做法,菜里加了某味调料,使菜的味道更鲜美,有机会可以验证一下,这样听起来就不会使别人不开心了。


b) 要仔细观察、揣摩对方的心理这点即可以让自己不断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也可以让自己说出来的话听起来会顺耳一些。


c) 尽量去选择说出来会产生双赢效果的话语,在可以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可以满足对方利益,这样的话讲出来会让对方感到很舒服。


第三个是要懂得通过生活中的接触了解对方的忌讳,投其所好。

要知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的道理,假如你说话能够正中下怀,而闭口不谈对方的忌讳,那就不会成为那个说话就让人讨厌的人。


第四个是不要过多的评论对方

朋友之间会有很多事情相互分享,在倾听别人诉说自己事情的时候,不要去做过多的评论,而是要站在对方角度去仔细考虑,理解对方。


第五个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自己和别人观点相悖是会经常出现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总是会想尽办法去证明对方是错误的,甚至是吵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这样争论的结果就是即便是你赢了,也会因此失去一个好朋友,那争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六个是要学会尊重他人

朋友之间关系再好,也要有最起码的尊重,因为即使是夫妻之间也要有尊重,何况是朋友,所以不让朋友丢脸,不再别人面前说朋友坏话是最基本的。


第七个是要多用礼貌用语

跟别人说话时多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你好”、“你辛苦了”、“再见”等等礼貌用语,并且还要牢记别人对你的好。我们中国那句俗语“礼多人不怪”就是这个道理。还要学会微笑说话,如果一个人愿意倾听你说的话,一见到你就先点头微笑,那你一定不会讨厌他,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伸手不打笑脸人”。


最后,如果你周围的语言环境非常恶略,即“恶语环境”,毕竟在人与人交往的社会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你的好好说话,因为人和人的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你好好说话,有人就会有蹬鼻子上脸的架势,所以一旦出现不如意的语言环境,那你就应该当机立断远离这样的环境。



朋友们如果出现说话容易得罪人的现象,不妨可以照着有书君以上罗列出来的几点来试试,看看是否能够行之有效。如果你曾经遇到什么样的烦恼,可以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有书快看


生活中,总是会有很多“低品质”的沟通者:他们说话往往让对方感觉不舒服,致命的是,他们全然不知。你是否也是其中一份子?

我曾经讲过一个课程《如何让你的职业发展看到更多可能性》,在这个课程中,我谈到了一个观点,就是如何遇到自己职场的贵人。所以在课程中间,我让参加培训的人进行了一个分组讨论: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遇到了哪些对你的职业发展影响比较大的人?讨论开始后,大家都很积极。

在一个小组中,一个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引起我的注意,不是因为她长得有多漂亮,也不是因为她奇形怪状的打扮,而是她在声嘶力竭的说话状态。


低品质沟通者的第一个特质,是喜欢跟别人抱怨。也许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一遇到可以聊天的机会,一遇到可以倾诉的人,他们的嘴里总会蹦出一些抱怨。我们称之为“负能量的复读机”。这些人的思维里,总是关注负能量的东西,而完全忽略了在他的生命里,还有一件叫做积极向上的事情。

所以别让别人成为你负能量的话筒。只说负能量的话,是低品质沟通者的致命一点。久而久之,所有的朋友都会远离他。

“满嘴跑火车,试图靠哗众取宠来把自己当成话题的中心”是低品质沟通者的另一个令人讨人的特质。很多人说话不着边际,听者表面应付着,他还以为别人喜欢听,其实人家心理都明白。别人只是不想拆穿你而已。

低品质沟通者的第三种特质,是在大家聊得兴高采烈的时候,说着大家都不关心的话题。也许你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大家围在一起,正热火朝天地说着美国攻打阿富汗的话题,讨论着小布什是如何部署将萨达姆赶下台,你来了一句:昨天我去东门逛街买了一件很好看的衣服。可以想象,这时候的气氛该是多么尴尬。又或者一群大妈正讨论着“来自星星的你”的那个长腿欧巴,你来一句“听说昨天美国又发生枪杀案了,死了几十人呢”,估计大妈都要给你白眼了。

很多人在初进职场的时候,都会犯这种错误。大家下班之后去聚餐,那些职场老油条,在说着公司里的八卦,而你,却无言以对,感觉是一个局外人。如果你来一句,我们来谈谈工作上的事情吧,可以想象,大家谈话的兴致都让你拉下来了。在谈话中,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大家谈话兴致的促进者,就要努力不成为谈话的搅局者。此时此刻,如果你不了解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你最好的做法就是点头,微笑。

我还见过一种超级低品质的沟通者,那就是喜欢踩低别人。生活中,总有一种人,每一次你跟他说话,听他说了一句,你就不再想跟他说第二句。因为他们总在话语中,若隐若现地在贬低你。为什么用“若隐若现”,因为你不知道他们是真的不知道他们的话已经让人反感,还是情商不够,总之,就是用说话把朋友说没了的代表。

以前,公司一个女同事N跟我抱怨,说都不想跟另一个同事S说话了。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前天自己在天虹花大价钱买了一件衣服,自己穿起来觉得挺好看的。今天穿过来上班,和S同事去吃饭的路上,S同事对的这件衣服品头论足,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不大合适!”然后S同事问N同事:“这件衣服在哪里买的?”N同事心里很不开心,脱口就说了一句:“地摊货,很便宜!”本来想给S同事一个台阶下,谁知道S同事又说了一句:“我就知道是地摊货!”气氛瞬间崩塌。

S同事回来后,决定再也不跟N同事来往。

很多时候,一句话,会让我们得到一个朋友,但也会让我们失去一个朋友。别做“低品质”沟通者,提高说话的品质,才能活出有品质的生活!(完)


刘仕祥讲生涯


我是不将就的张小果,我正在创业中,我善于不将就的看问题,欧耶!

如何说话不得罪人,在小果总结来说是需要有大智慧的。

我记得得到的罗振宇,在哪个音频里曾经说过哪个创业大佬跟一群来拜访的朋友一起吃饭,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在大部分人看起来很是没有礼貌,不断的抢话说自己是做什么的,做的怎么样,这个过程就是自顾自一直说,也不管别人的脸色和看法。这个时候这位大佬并没有直接的训斥和责难,而是接过他的话题,用赞赏的语气去肯定他自己所说的,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把话题引导给其他的朋友,就这样,一场饭局在尴尬中获得了解脱,那个年轻人也没有因此失去面子。厉害的人你就可以看出处理方式跟普通人的不同所在。(如果你记得是谁,在讨论区分享给朋友们吧)

要说话不得罪人需要大智慧,但大智慧是需要时间和机会去养成的,那么对于普通人,怎么说话不会得罪人呢

  • 一个是尽量少说话、晚说话。特别在你处于晚辈、下属、学生、跟随者这样的角色,让你的上级或者影响力和资历比你高的人多说话,这样你就知道他的意见是什么。当你不得不需要做表态的时候,就能尽量去符合他的观点,或者避开他反对的内容,这样就不会出现你跟他意见相左的尴尬情况。

  • 二是要批评,只批评自己,要调侃,也只调侃自己。不要以为天底下所有人都能跟你一样开得起玩笑,你无心他有意,有的时候就是表面不表现出来,也会藏在心里,成为一个炸弹,哪一天爆炸了你才知道这是当时种下的果。批评和调侃自己是最没有风险的。

  • 三是四不说,不懂的不说、不确定的不说、批判评价他人的不说、愤世嫉俗的不说。这些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得罪别人,还会让自己掉价。

  • 四是保持听的状态,学会听是一种能力。有的时候,人们在不断滔滔不绝的时候,其实并不需要你说什么,只是需要你认真当一个听众,用表情表示认同就可以。特别是女同学失恋的时候~~~~~就让她发泄好了,不用劝,静静陪着她,她会感激你的~~~

  • 五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给每一个人说话和表达的权利。让别人说,就是对于他们最大的尊重,听了他们所说,你才能真正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是什么,这样,不管你后面怎么说,你都可以有针对性避开得罪人的点。

以上是小果的一些小总结,在职场、生活、社交中,说话都是一门伟大的艺术,我们每个人都还要学习和实践,你有什么补充和不同看法也请在讨论区指出来吧,让小果也学习学习!

不将就的张小果


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决定了你的人缘。很多人羡慕那些会说话的人,其实是羡慕他们的好人缘。所谓不会说话,其实就是说话容易莫名其妙地得罪人。什么样的话容易得罪人?我们该怎么避免呢?最近有本新书《好好说话》,有一章专门分析了这个问题,我给你转述一下。

说话得罪人,不一定非得起正面冲突,口出恶言。很多时候,即便我们心里没什么恶意,但是表达和思路出了问题,还是会让对方觉得不舒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有三种暗示最容易让人觉得不舒服。哪三种呢?

第一种,对别人说话用评价的口吻,想表示关心,但是别人听起来像是指手划脚。比如你的同事工作出色,拿到了奖金,你称赞一句“真棒!祝贺你”这没毛病,但如果你用评价的口气说“做得不错”,甚至还要发表一些对他工作的点评和建议,那你就可能得罪人了。因为当你评价别人的时候,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传递给他人的潜台词都是“我的地位比你高”。这样说话当然容易得罪人。

第二种,降低事情的重要性,想表示安慰,但是别人听起来很冷漠。比如有人遇到困难,我们可能会说“没事啦,我是过来人,会过去的”。这么说就降低了事情的重要性,我们以为是在安慰对方,但从对方的角度看,却更像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第三种,说话不直接表达诉求,想委婉礼貌,别人可能会误以为你暗藏心机。比如有人发微信喜欢先问一句:“在吗?”或者求人办事之前先问一句“你什么时候有空?”这样问是怕打扰对方,但对方一旦表示有空,就意味着很难拒绝你的要求,这就有点绑架的味道了。所以你明明是想要礼貌地求人帮忙,最后却变成了他人眼里的别有用心。

这三种说话的误区,我们该怎么破解?这里教你一个小诀窍,把焦点放在“人”身上。

首先,当你想要评价别人的时候,试试以自己的感受为出发点。比如,“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是一个让人不舒服的评价,如果改成描述自己的感受,说“你这样让我很难做”,听起来就会好一点。因为我们无权评价别人,但是转换成陈述自己的状态,既能说明问题,又不至于得罪人。前边说到的那个祝贺同事的例子里,你就可以说“真棒,我要是像你这么有才就好了”。既表示祝贺,又避免了评价。

其次,要怎么避免给人留下漠不关心的印象呢?就是在安慰别人的时候,也要强调人的感受。比如前边说过,一个说话的误区是安慰别人时说“别难过,都会过去的”,还不如说“我知道你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结果变成这样,真是非常可惜”。这种表达显得就比较温暖,因为是以个人为重。

最后,当我们求人办事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把要求说清楚,对方才好确定这个人情该不该给。所以,一定要把想办什么事、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事情的来龙去脉、哪些方面有顾虑、有什么实际的好处等等跟人说清楚,才算是尽到了求人帮忙的义务。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说句话为什么要顾虑这么多?只要我是无心的,那么有些话就算对方听了不高兴,也只能怪他玻璃心。但是,沟通这件事,本来就是一个不厌精细的过程。那些说话让我们觉得舒服的人,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口才特别好,而是他们能预见到话里可能会伤人的地方,并且预先进行了改造。所以,会说话其实是来自好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