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齋藝術館呼籲慧眼識真,肅清藝術品行業鑑定評估亂象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國家對文化產業的大力支持,藝術品市場已經成為繼股票和房地產之後又一投資熱點。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大約有超過八千萬人從事藝術品收藏活動。藝術品升值空間近年來也水漲船高,幅度從1倍到數千萬倍增長。

珍寶齋藝術館呼籲慧眼識真,肅清藝術品行業鑑定評估亂象

然而,另一方面卻是藝術品鑑評市場的亂象令人觸目驚心。較為典型的案例就是在2011年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套“漢代青黃玉龍鳳紋梳妝檯及坐凳”,實際是高仿工藝品卻被鑑定專家描述為“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歷史價值”的文物,並且以2.2億元成交。央視“315晚會”上,也曾曝光一些拍賣公司把低廉的現代工藝品“鑑定”成是有巨大收藏價值的文物。節目播出之後,在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有的“鑑定家”被相關機構除名,而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藝術品鑑評市場的亂象追根溯源是鑑定難問題。目前,我國藝術品鑑定評估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欠缺行業統一標準和統一監管。最為尷尬和無奈的是藝術品的真偽、價格的評估還一直高度依賴於所謂大牌教授專家的“一言堂”結論,導致藝術品的鑑定評估風險極高,無論是民間購買還是拍賣,購買藝術品都是自己負責,買對了算走運,買錯了只能自認倒黴。這也是贗品氾濫的根源之一。

在藝術品市場迅猛發展的今天,社會和市場亟須具有權威地位的“第三方”藝術品鑑定體系來引導市場的規範發展。2016年發佈並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令第56號《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中,明確第三方鑑定評估機構出具的證明文件作為藝術品盡職調查證明材料之一,並規定藝術品經營單位從事藝術品鑑定、評估等服務應當遵守一系列細則條款。這一政策的推出也標誌著國內藝術品鑑定評估進入一個有法可依的新篇章。

珍寶齋藝術館呼籲慧眼識真,肅清藝術品行業鑑定評估亂象

2018年,深圳珍寶齋藝術館聯手中國民間藝術品收藏評估委員會,邀請國內藝術品各領域具備多年鑑定經驗的資深權威鑑定專家,採用“背對背鑑定”、“一票擱置制度”、“終身責任制”等先進的鑑定機制,為藝術品的鑑定嚴格把關,並出具帶有國徽的藝術品鑑定評估證書。一旦該件藝術品由專家形成認定結果,後期即使流入個人或者拍賣公司後,也不會因此無法追溯,專家對該項鑑定的結果不能因為時間、崗位變化而免責。這無疑為整個藝術品鑑定評估行業樹立了標杆,拉起一道警戒紅線。

珍寶齋藝術館呼籲慧眼識真,肅清藝術品行業鑑定評估亂象

近期,珍寶齋藝術館舉辦了“去偽存真,甄選藝術”——首屆藝術品收藏專家大講堂,邀請中國民間藝術品收藏評估委員會呂少民、溫尚光、趙曰斌等藝術品行業資深專家現身說法,分別從藝術品鑑定的嚴肅性以及制度化建設、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品收藏鑑定及陶瓷藝術品收藏鑑定方法等各個主題作了精彩論述。讓藏家朋友收穫藝術品鑑賞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練就一雙“慧眼”。活動吸引了數百名藝術品愛好者和藏家朋友到場參與,學習藝術品收藏知識的熱度可見一斑。

珍寶齋藝術館呼籲慧眼識真,肅清藝術品行業鑑定評估亂象

較早之前,珍寶齋藝術館還和多家藝術品機構合作,併成為太平洋保險藝術品保險指定承保機構,為藝術品的流通確立了重要的保障。2018年5月,珍寶齋藝術館正式成為美國好萊塢藝術品拍賣公司中國區總部,進一步打通藝術品鑑定流通環節上下游產業鏈。由此倒逼藝術品行業鑑定評估形成規範,嚴防贗品“隨意”進入藝術品高端市場,讓更多真品和珍品脫穎而出,進入整個產業的流通環節,真正做到“物有所值”。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有理由相信,隨著民間普通藏家在藝術品收藏鑑賞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國家層面政策不斷的發佈以及珍寶齋藝術館等行業優秀品牌的共同推動,整個藝術品行業一定可以走出亂象叢生的困境,使廣大藏家找到藝術品鑑定評估、有序流通、快速變現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