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斋艺术馆呼吁慧眼识真,肃清艺术品行业鉴定评估乱象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又一投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超过八千万人从事艺术品收藏活动。艺术品升值空间近年来也水涨船高,幅度从1倍到数千万倍增长。

珍宝斋艺术馆呼吁慧眼识真,肃清艺术品行业鉴定评估乱象

然而,另一方面却是艺术品鉴评市场的乱象令人触目惊心。较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在2011年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套“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实际是高仿工艺品却被鉴定专家描述为“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并且以2.2亿元成交。央视“315晚会”上,也曾曝光一些拍卖公司把低廉的现代工艺品“鉴定”成是有巨大收藏价值的文物。节目播出之后,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鉴定家”被相关机构除名,而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艺术品鉴评市场的乱象追根溯源是鉴定难问题。目前,我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欠缺行业统一标准和统一监管。最为尴尬和无奈的是艺术品的真伪、价格的评估还一直高度依赖于所谓大牌教授专家的“一言堂”结论,导致艺术品的鉴定评估风险极高,无论是民间购买还是拍卖,购买艺术品都是自己负责,买对了算走运,买错了只能自认倒霉。这也是赝品泛滥的根源之一。

在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和市场亟须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艺术品鉴定体系来引导市场的规范发展。2016年发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56号《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中,明确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作为艺术品尽职调查证明材料之一,并规定艺术品经营单位从事艺术品鉴定、评估等服务应当遵守一系列细则条款。这一政策的推出也标志着国内艺术品鉴定评估进入一个有法可依的新篇章。

珍宝斋艺术馆呼吁慧眼识真,肃清艺术品行业鉴定评估乱象

2018年,深圳珍宝斋艺术馆联手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评估委员会,邀请国内艺术品各领域具备多年鉴定经验的资深权威鉴定专家,采用“背对背鉴定”、“一票搁置制度”、“终身责任制”等先进的鉴定机制,为艺术品的鉴定严格把关,并出具带有国徽的艺术品鉴定评估证书。一旦该件艺术品由专家形成认定结果,后期即使流入个人或者拍卖公司后,也不会因此无法追溯,专家对该项鉴定的结果不能因为时间、岗位变化而免责。这无疑为整个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树立了标杆,拉起一道警戒红线。

珍宝斋艺术馆呼吁慧眼识真,肃清艺术品行业鉴定评估乱象

近期,珍宝斋艺术馆举办了“去伪存真,甄选艺术”——首届艺术品收藏专家大讲堂,邀请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评估委员会吕少民、温尚光、赵曰斌等艺术品行业资深专家现身说法,分别从艺术品鉴定的严肃性以及制度化建设、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收藏鉴定及陶瓷艺术品收藏鉴定方法等各个主题作了精彩论述。让藏家朋友收获艺术品鉴赏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练就一双“慧眼”。活动吸引了数百名艺术品爱好者和藏家朋友到场参与,学习艺术品收藏知识的热度可见一斑。

珍宝斋艺术馆呼吁慧眼识真,肃清艺术品行业鉴定评估乱象

较早之前,珍宝斋艺术馆还和多家艺术品机构合作,并成为太平洋保险艺术品保险指定承保机构,为艺术品的流通确立了重要的保障。2018年5月,珍宝斋艺术馆正式成为美国好莱坞艺术品拍卖公司中国区总部,进一步打通艺术品鉴定流通环节上下游产业链。由此倒逼艺术品行业鉴定评估形成规范,严防赝品“随意”进入艺术品高端市场,让更多真品和珍品脱颖而出,进入整个产业的流通环节,真正做到“物有所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理由相信,随着民间普通藏家在艺术品收藏鉴赏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国家层面政策不断的发布以及珍宝斋艺术馆等行业优秀品牌的共同推动,整个艺术品行业一定可以走出乱象丛生的困境,使广大藏家找到艺术品鉴定评估、有序流通、快速变现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