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龜雖壽》:人生命運詠歎調
丁啟陣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龜雖壽》
1
從詩歌內容看,應該作於曹操晚年。
這詩帶著明顯的擁有顯赫權勢的老年人的特點,權勢無限、慾望無限與壽數有限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使得這種老年人有了焦慮。情動於衷,發為詩歌,既深感憂慮,又自我寬慰。
2
神龜,古人視龜為通靈而長壽之物。《莊子·秋水》:“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南朝宋鮑照《松柏篇》:“龜齡安可獲,岱宗限已迫。” 宋葉適《資政殿學士參政樞密楊公墓誌銘》:“瞻彼何山,言樹之麓;豹文而隱,龜壽而伏。”古人的認識當然是有侷限的。目前已知世界上最長壽的生物是2005年英國科學家在英國芬得克里夫蘭郡的地下發現的“瑪士撒拉小蟲”細菌,已經存活了2.6億年;最長壽的動物是一隻叫“明”的蛤,活了507歲;最長壽的龜名叫阿德維塔約255歲。最厲害的是登塔水母,這種小型水母在性成熟後會重新回到水螅型狀態,因為可以無限次重複這一過程,所以實際上是永生不死的生物。
騰蛇,龍類,傳說能騰雲駕霧。《韓非子·難勢篇》:“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螾螘同矣,則失其所乘也。”
盈縮,這裡指壽命長短。
養怡,修養平和沖淡,不為利慾傷神。
3
詩分四節,第一至第四句,為第一節。用龜蛇兩種東西說明生命有限、終歸塵土的道理。實際上,這正是詩人內心的焦慮、憂傷之事。
第五至第八句,為第二節,用比的手法表現詩人內心的不服老精神。人老心不老,體衰志不衰。這一節是全詩的亮點,尤其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堪稱針對老年人的千古勵志名句。
第九至第十二句,為第三節,進一步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對戰勝生命的侷限,充滿信心。
最後兩句為一節,是尾聲,表達詩人的快樂心情。
4
曹操這個歷史人物,在民間故事中、戲劇舞臺上,都是奸臣、梟雄的反面形象。這種評價並不公平。三國時代,曹操是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的人物。實際上,也是曹魏為日後司馬氏的晉朝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曹操之所以招人嫉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坦率、真實、狂放的性格。
拋開偏見,認真瞭解一下曹操人生的軌跡,不難發現,他前後的變化其實是合乎情理的。曹操在《述志令》中稱早年是“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後,“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做了宰相後,則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5
鍾嶸《詩品》對曹操詩歌有一句著名的評語:“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但其實曹操在詩歌裡表現出來的,是一個豐富而充滿矛盾的內心世界。
風格上,有昂揚慷慨的,例如《步出夏門行》、《短歌行》;也有感傷消極的,例如《氣出唱》、《精列》。《精列》:“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莫不有終期,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龜雖壽》是兩種風格兼而有之而偏於昂揚的一首作品。
閱讀更多 讀寫人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