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幾個姓氏不需要謙稱「免貴」?爲什麼呢?

相思藤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迭代過程中,文化的傳播和繁衍始終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從春秋亂世的百家爭鳴,拉開了文化興起的大幕;到南北朝的亂世,少數民族的融入造就了文化的融合和發展;再到民國亂世對文化批判性的吸收,造就了現如今文化的多樣性和普適性,如酒文化、茶文化、佛文化。而在這眾多的文化之中,姓氏文化可以說是源遠流長了。

姓氏的起源,要追溯到遙遠的太古時期。據說伏羲氏就曾經開始"正姓氏,別婚姻"。那時的姓氏,其實是兩個獨立的概念。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姓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是同族集團的名稱。而氏,表示部落的名稱,後來逐漸成為貴族總組織度的代表和稱號。夏商周時期,男子多稱氏,女子多稱姓。如秦始皇嬴政,贏氏,趙姓。這裡用的便是“氏”+“名”。

二、

在日常的交流中,請教別人姓氏,總會用一句“請問貴姓?”來表達尊敬。這個時候,一般的人為了表示謙虛,總會回答一句“免貴姓X。

這裡的“免貴”,其實是一種謙稱。但在百家姓中,有兩種姓氏卻不用“免貴”,可以直接說“姓X”,它們便是孔姓和張姓。這也是為什麼很少會聽到“免貴姓孔”和“免貴姓張”。

這兩個姓氏,究竟和其他的姓氏有何不同?能享受到這獨一無二的待遇呢?

先說張姓。

張,據說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姓氏。而玉皇大帝作為天庭的主宰,地位自然高貴無比。再加上人對待神明,總會充滿一些敬畏的味道。因此來說,因為玉皇大帝的緣故,張姓的人可以再回答的時候可以不用說“免貴”。

再說孔姓。

提起孔姓,恐怕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孔子了。沒錯,儒家思想作為中國曆代帝王統御萬民的主流思想,乃至現在尚且有借鑑之處。這就不得不說,這是孔子的傑作了。

也正因為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巨大影響力,孔姓才有了這份高高在上的待遇。

三、

其實說到底,雖然有一些文化的含義在裡面,可真要論現世的為人處世哲學,我想倒也不比死扣這點。在回答別人的“請問貴姓?”之時,即便是孔姓和張姓,也可以謙虛的回答一個“免貴姓張”,“免貴姓孔”,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只要高興就好,還能留下個謙虛的印象,何樂而不為?誰又會真正的在意該不該“免貴”呢?


奇點歷史


這個問題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一般的回答是,姓張和姓孔的,在被問及姓名的時候,可以不需要謙稱“免貴”。原因是,姓張據說和玉皇大帝同姓,自然高貴。而姓孔的是沾了孔子的光,孔子是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姓氏自然是高貴的。

記得以前曾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今天還來繞舌的原因,是覺得這個問題很沒有討論的必要。原因很簡單,這個問題如果有了標準答案,人們在日常交往中體現出來的話,大概不會讓人覺得自己有文化,而體現出的恰恰是沒修養。

陌生人因交往的需要,互相問一下姓名,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一般會問“請問貴姓?”回答的時候,一般會說:“免貴姓某”。這一問一答之間,體現的是互相客氣與尊重。一問一答之間,體現出的是平等相待。兩個人之間情感上是否平等,在傳統的社會交往中,並不完全體現在,對方是否說出“免貴”二字上。而是在語氣和態度上。

古代的稱謂,是有高低貴賤之分的。但在社交場合中,高低尊卑的分別,不用通過相互問“貴姓”體現出來的。比如當官是屬於“貴”的範疇,官越大越貴,最貴的是皇帝。這種貴與賤的差別,在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都能體現出來。

電視劇《康熙帝國》中有個情節,落榜書生伍次友遇到了微服的康熙皇帝,他問“公子貴姓?”這時,不用康熙自己做答,他的隨從馬上回答說:“我家公子姓龍?”在這個情景中,伍次友問康熙的時候所說的“貴姓”表現的是他對人的客氣,假如他不提“貴姓”,而是說“上姓”,“高姓”或是“公子怎麼稱呼?”難道就不行了嗎?當然是可以的。康熙的隨從照樣會說:“我家公子姓龍。”

對於,姓張與姓孔的可以不說免貴,我也是近期在網上看到討論才明白的。我們學習傳統文化,要吸收它優秀的部分。而這個所謂可以免貴的理念背後,體現的是一種明顯的社會等級觀念。是與人格精神平等的現代觀念相違背相沖突的。

假如你姓張,別人問你貴姓的時候,你當然可以說,“姓張”,也可以說“免貴姓張”免貴的意思是“不用客氣”。瞭解中國文化的人都明白,當別人問你“貴姓”的時候,決不是堅信你的姓比別人高貴,而是對你的客氣。而在社交過程中,過分的客氣代表情感上的距離。在一個圈子裡,相互叫“名字”的人,絕對比叫“先生”的關係更近。

在中國人的社交中,“貴姓”二字,只是代表對對方的客氣和尊重。與姓氏的是否貴重沒有太大關係。古代皇帝的姓在當時當然是尊貴的,所以在唐朝時,李姓比徐姓尊貴,因此徐茂公被賜姓,成了李茂公。明朝的時候,朱姓比鄭姓尊貴,鄭成功被賜國姓,成了朱成功,也是一種榮耀。可是在今天,徐姓還會為改為李姓感到光榮,鄭姓還會願意姓朱嗎?時代不同了,大家成為了百家姓中平等的一員。如果我們今天還拿著這些說法覺得自己的姓氏高人一等,那就非常無知了。

在今天的時代裡,唯一能讓自己的姓氏顯示出高貴的辦法,就是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七月流火140400643


中華姓氏的起源於距今大約5000多年前伏羲氏時期。可謂是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之中只有三個姓氏不用說免貴。但是現代社會可以不用講究。說一聲“免貴”只會顯得有禮貌。不會有其他問題的。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三個姓氏。



第一個就是孔姓;

孔姓在歷史上是十分尊貴的姓氏,

孔子在歷史上是儒家創始人,被稱之為聖人。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也被譽為“萬世師表”。在此基礎上,中國向來最講究的就是尊師重道,並且儒家學說也是封建王朝的正統學說,古代社會也十分講究禮數。在古代您如果說免貴那就是對孔聖人不敬。所以孔姓成為見人不用說免貴的姓。



第二個就是張姓

我排到第二是因為張姓比孔姓“免貴”的時間要晚。唐宋時期《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說到玉皇大帝經歷了3200億劫才成為了玉皇大帝。但是沒有說到姓張。據說是在明朝時期人們才編排玉帝姓張的。所以我說張姓“免貴”的時間要比孔姓晚。



第三個隨朝代改變改變。

一般來說當朝古代帝王的姓氏可以不用“免貴”。帝王身為九五之尊,封建王朝中的帝王就是最為尊貴的姓氏。如果在唐朝。那麼李姓就一定是最尊貴的,宋朝最尊貴的就是趙姓。明朝最尊貴的就是朱姓。這個國姓在當朝的時候尊貴程度遠超張姓或者孔姓,但是過後就完了。一旦朝代滅亡什麼都不是了。



有個問題,為什麼明朝的國姓爺叫鄭成功,不是應該叫朱成功嗎?大家有知道的嗎?


我是越關


“免貴”就是一種常見的自謙的說法。朋友初次見面,相互打招呼、問好。如,“請問貴姓呀?”“免貴,姓X。”看似簡單的一問一答,卻體現對彼此的尊重和禮貌。

那麼,歷史上有哪幾個姓氏不需要謙稱“免貴”呢?又是為什麼呢?

對此問題,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張、孔及各朝代皇帝的姓氏。

1、張姓“不免貴”。


據說是道教創始人老子(原名李耳)給中國創造出了那麼多姓張的神仙,如玉皇大帝,神通廣大的張天師,八仙之一的張國老,還有臘月二十三農村家家廚房貼的“灶王爺”。這麼多大神仙都姓張,姓張的理所當然的跟著沾光了。


所以張姓成為一個受萬人敬仰的大姓。 普通人誰敢說神仙不尊貴呀,所以就不能說“免貴”了。


2、孔氏家族。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春秋以來,禮崩樂壞,但是出來了個孔子,他扶大廈將傾,修復禮儀,提倡儒家思想。


眾所周知,孔子的後人在歷史上也受到至高的禮遇。孔子的直系子孫都會受到冊封,是全國僅次於明清皇宮的最大府第。


曲阜孔氏家族受歷代帝王追封賜禮,譜系井然,世受封爵。而且從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統治者都把尊孔作為統治人民的手段,所以孔姓在歷史上也是十分尊貴的姓氏。

孔子是最講究禮數的,孔老夫子又被稱為至聖先師,如果說免貴姓孔,這在古代社會是十分失禮的。

3、各朝代皇帝的姓氏。


古時皇帝的姓氏可是無尚光榮的,也因此,賜國姓是一件莊重謹慎的事,普通的人不會被賜封國姓的,只有大功之臣才會尊享。

據說,唐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又因避諱唐太宗李世民,最後改名為李勣。婁敬建議劉邦都關中,為劉邦所納,劉邦便賜婁敬姓劉。



所以和皇帝一個姓是很尊貴的,如果有人問你千萬不要說“免貴”,敢說皇上的姓不尊貴,會惹來殺身之禍的。

所以,如嬴、劉、楊、李、趙、朱,在他們當政時代,不知者詢問他們的姓氏,回答者會驕傲的直接回答,不會“免貴”的。

第二種說法是姓氏中帶女字旁的姓氏“不免貴”!

如以姬、姜、媯、姒、嬴、姞、姚、妘這八大古姓為首的20幾個帶女字旁的姓氏,因為她們自古以來就一直是姓!其他的姓都是子姓,包括“氏”都只是相當於姓。也就是說,姓是千萬年不變的,氏可以隨時空推移慢慢變化!

第三種說法是,清朝以前,不用“免貴”這個詞彙。

據說,最早貴姓的用例出現在1943年版的《雍正劍俠圖》中的第十四回裡。

老俠一笑:“夥計貴姓?”“免貴您哪,我小子叫劉二。”

按時間推算這已經算是現代文學了。

所以說,實際上在清朝以前是沒有“免貴”這一說的,一般都用的是“不敢,晚生姓x”, “小生姓x”,“小子姓x”,“敝姓x”,“賤姓x”,“小可”、“小弟”等等,


比如:《紅樓夢》李十兒過來拉著書辦的手,說:“你貴姓啊?”書辦道:“不敢,我姓詹,單名是個會字。”

《水滸全傳》石秀道:“小人不敢拜問二位官人貴姓?”戴宗道:“小可姓戴名宗,兄弟姓楊名林。”

……

當然,這些說法都只是古代時流傳下來的民間傳說而已,反映古代時期人們的封建保守思想,還迷信神靈之類的說法,另外,當時的人有尊卑貴賤之分。

現代社會講究人人平等,所以就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了。因此,現在早已擴大“免貴”的使用範圍了,包括前面提到的幾大姓氏在內的所有人。既表示對人的尊敬,也是表示自己的謙虛,同時,還體現了中國千年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bf6663cdd2c1fc3770d3100e18a9f528\

創業集結號


只有孔姓和張姓兩個。

姓孔的″不免貴",是因出了個孔聖人,一人得道,合天下姓孔的跟著沾光,當別人問姓孔的貴姓時,姓孔的會內心充滿自豪地四答“不免貴"。

姓張的″不免貴"。應該自豪不起來。

張姓這個″不免貴"還是沾了姓李的光,是名叫李耳的老子所創的道家文起給中國造了哪麼些姓張的神仙,如,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神通超過聖人的張天師,八大仙之一的張果老,就連最小的神″灶君"“一家之主"至今農村還家家張貼在廚房裡。這些鋪天蓋地的大神仙這麼多都姓張。姓張的自然禿子跟著月亮走,沾光,″不免貴"也就理所當然了。


魯南觀點


哪一個姓都應該免貴,這是基本禮貌問題,不以為自己姓張或者姓孔就可以不免貴,那是丟祖宗的人!

姓為什麼要免貴?



中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當問到別人的姓氏名諱時,往往是說“敢問貴姓高名?”

(瞧見沒?這就是禮儀,逢人敬三分,誰敢小瞧有禮貌的人?)

這時,應該這樣回答“免貴姓x,賤字xx”。當別人有敬意,我也回覆敬意,這就是和諧的人際關係。

如果別人問你貴姓,你不僅沒有免貴,還要說出一大堆我的姓氏很高貴,我家如何如何牛逼,你確定不會被打死嗎?

我姨父年輕時在外開大車,習慣性的隨口一句髒話,惹怒路人,被打掉了門牙。解釋有毛用?誰會慣你的臭毛病!



哪些姓足夠貴?不需要免貴?

傳言說有三種姓不需要免貴,聽知事給你一一駁斥。

1,張姓。

張是玉皇大帝的姓,不用免貴。玉皇大帝姓張名百忍。

關於玉皇大帝本姓張的說法,最早來自於明清的《玉皇寶卷》,那是典型的地攤文學,根本不是什麼神學著作。當然即使是神學著作,也基本是牽強附會的張冠李戴而已。

如果明朝的地攤文學能當做免不免貴的一句,那今天的網絡小說也可以的。

2,孔姓。

孔姓來自於大成至聖先師孔丘,雖然司馬遷寫《史記》讓他位列世家,但後世始終沒有很厲害的身家,除了孔融有點本事,兩千年來沒出幾個優秀人才,就是曲阜的土財主而已。到北宋末年,孔子後人才有了“衍聖公”爵位。

孔姓不免貴,估計孔子第一個不答應,孔子一生謙虛謹慎,自稱始終是“丘如何如何”,連“為師”都不用。

3,皇姓。

歷朝歷代的皇姓始終是尷尬的存在,一個人不會因為和皇帝一個姓就高貴到哪裡去。

對別人你貴姓的問題,和皇上一個姓的人最好這樣回答“免貴姓x,和當今皇帝不是同一個x”。

如果你強行回答“不免貴姓x,因為咱家和當今皇帝一個姓!”

對面的人會打電話報警“外,妖妖靈,這裡有人裝x,快抓走!”

冒充皇親是死罪,可要小心了!

當然如果你見了真正的皇親還問貴姓,多半會被罵一句“瞎了你的狗眼,瞧不見我的黃帶子嗎?”


所有的姓都是平等的,姓就是一個符號而已。

在我國,每個人都很珍視自己的姓,因為這是祖宗留下的,這是宗教般的信仰,褻瀆祖宗就等於褻瀆神靈。

所以,中國人把姓放在名的前面。

但,姓並沒有表示尊卑的職能。

先秦時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用來明貴賤,姓用來別婚姻。同樣的羋姓,熊氏是楚國國王,伍氏是通緝犯伍子胥。

秦漢以後,姓氏合流,但與此同時也分化出世族和寒門。如果是寒門,直接說自己是姓什麼就好了。如果是世族,一定要告訴別人自己的郡望堂號。

比如同樣是姓王的,王猛是寒門憑才智學識幫助苻堅建立前秦帝國,王導是世族,靠家族實力復興晉朝。王導如果和別人介紹自己,一定會說自己是琅琊王氏某某分枝。王猛不會。


現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我介紹時一定要免貴,否則祖宗一定會在天上譴責這個不孝子孫了。


歷史知事


歷史上有三個姓氏不用說免貴,有你的姓嗎?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188000d7dca8c828215\

123zcd


出於禮貌,別人問“您貴姓?”不管姓什麼,回答“免貴,姓xx”這是必要的謙虛。

那麼到底有沒有不需要謙稱“免貴”的姓呢?

民間傳言是有。有兩姓。

一是玉皇大帝的姓。二是孔姓。

首先,玉皇大帝姓什麼呢?諸君先聽我講個故事。

話說當年截、闡二教打完之後,眾所周知,闡教贏了這場戰鬥。

仗打完了,大家打仗時候都在拼命,仗打完之後那就得論功行賞啊。不然以後誰還願意拼命啊!

於是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斬將封神!姜子牙左手拿著杏黃旗,右手提著打神鞭,登上了封神臺,好不威風!

霎時間香火隆隆,風煙滾滾,天地三界,都來聽封。待到所有神位都封完了,唯獨留著正中間那個玉皇大帝的位置。一眾神仙都很好奇,到底是誰才能坐上玉皇大帝這個寶位呢?

於是便有神仙開口問姜子牙:姜老頭,這張椅子沒人坐嗎?以後我們老大是誰?

姜子牙其實心裡邊想著自己坐,但是又不好自己說出來,聽了這話,心想:成了!

姜子牙撫了撫自己的鬍子,滿臉喜不自禁的說:這張有人吶,有人吶!話畢,邁開腿正準備往椅子方向走去,但是有人卻比他更快的坐了上去!

此人是誰呢?此人就是姜子牙身邊的道童--張友仁!

原來張友仁在旁邊百無聊賴等著封神完事兒,反正本來就沒有他的事兒。可是突然間聽見師父給自己留了一個位置,心裡邊那個迫不及待啊。一溜煙的就坐在了那個位置上,於是乎就成了玉皇大帝。

所以說玉皇大帝是張姓,張姓可以不用謙稱“免貴”

二是孔姓。

這又是為什麼呢?得益於孔家出了一個夫子叫做孔子。

孔子創儒家,教化萬民,使人有教無類,每個人都受到他的恩澤,是每個人的貴人,所以孔姓也可以免貴!


關注歷史下酒菜,述說不一樣的歷史


歷史下酒菜


我們常言《百家姓》,其實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由最初的幾個姓氏。經過不斷的演變,形成了今天幾千個,甚至上萬個姓氏。這麼多的姓氏必然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兩個陌生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如何正確的詢問對方的姓氏呢?


這個其實很簡單,想必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遇到過。那就是上來問好後,緊接著問對方:“請問您貴姓?”

想必我們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曾告誡過我們,當別人問你貴姓的時候,你的正確回答是:“免貴姓*。”

但是並非是全部這樣哦。在中國有那麼三個姓氏。可以不用說免貴,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們三家的姓,確實貴!

第一個姓氏大家都一定很熟悉。那就是

張姓;張姓時至今日,都是我國的一個大姓。人口達到八九千萬,僅次於王姓和李姓。但並非是因為他人口多所以就貴,而是因為在封建的古代。人們相信世界上除了人之外還有神鬼妖魔等。而人們相信神仙,是來保護我們的。而神仙中的地位最高的一位便是玉皇大帝。而相傳玉皇大帝在得道成仙之前他的前世便姓張,因此張姓被認為是貴姓。不必說免貴。

另外一個姓氏,便是孔姓。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孔子被認為是我國古代集大成者。是萬世先師。被稱為文聖。歷代統治者無不推崇孔子。因此孔姓也是一位貴姓,說個題外話,歷代孔子的後人也因為孔子的原因被朝廷分封重用,明清時期更是尊孔子其後人為衍聖公。


最後一個姓氏是不固定的。那麼這個姓氏就是皇姓。中國悠久的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朝代,也換過很多姓氏的帝王,每當一個姓氏建立了一個王朝,那麼全天下所有與帝王同姓的人,都因為自己是國姓,而不必說免貴。因此帝王姓也是一個貴姓。只不過風水輪流轉,不知今年到誰家?

所以說,在古代有三個姓氏,不必說免貴。分別就是張姓、孔姓、皇姓。在今天,封建統治者已經不存在了,因此不必說免貴的也就變成了兩個姓。所以小夥伴們,如果你姓孔或者姓張,那麼當別人問你您貴姓的時候,你只需要告訴他,我姓孔(張)。就可以了。

歡迎大家關注我,我是珞珈山的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