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部“因为名字翻译”差点让人弃追的电影

1:先说个人曾经非常喜欢印度的一部神片,中文译名《三傻大闹宝莱坞》,从而认识了阿米尔·汗这个印度国宝级明星。在那之前,听到这个名字并没有看的欲望,若不是因为无聊,也听说有不少人都不大喜欢这个名字,也因为名字错过了很久没看,片名感觉有些误导。按理说,宝莱坞(Bollywood)是宝莱坞制片厂外景的简称,位于印度孟买电影基地,代表部分印度电影产业,这个中文翻译就觉得欠妥,因为看不出来与宝莱坞有什么关系,没有直译来的好,原名叫《Three Idiots》,据说是类似于“总动员系列”约定俗成的译法,但如果直接翻译成《三个傻瓜》、《三兄弟》什么的给人的悬念就比较大些,更容易让人有看的欲望,一味追寻习惯只会让人生腻,甚至会让人反感和感觉到脱节。

7部“因为名字翻译”差点让人弃追的电影


2:The Reader

中文译名《朗读者》,简洁明了,很上口,直奔主题。而一些其他的翻译则显得很不尽人意,什么《生死朗读》、《为爱朗读》的,感觉有些不妥,存在明显的剧透。

7部“因为名字翻译”差点让人弃追的电影


3:中文译名《肖申克的救赎》,被台湾译成《刺激1995》,感觉这种翻译掉了几个档次,没有大陆翻译的传神啊,一部好电影翻译被毁成这样。

7部“因为名字翻译”差点让人弃追的电影


4:中文翻译《海上钢琴师》,香港翻译为《一九零零的传奇》,没有前者来的传神,前者给人感觉更经典。

7部“因为名字翻译”差点让人弃追的电影


5:中文翻译《这个杀手不太冷》,台湾翻译成《终极追杀令》,虽然两种翻译都还不错,但还是觉得前者给人感觉好一些,更有看的欲望,后者虽然也不错,但如果看完会觉得前者翻译更有意思。

7部“因为名字翻译”差点让人弃追的电影


6:中文翻译《源代码》,香港翻译成《危机解密》,哇,不得不说,当初就是因为《源代码》这个名字才看的,如果是《危机解密》说不定还没看过这部电影呢。

7部“因为名字翻译”差点让人弃追的电影


7:中文翻译《爱在黎明破晓前》,香港翻译成《情留半天》,这一看就知道谁翻译得更出色了,这个中文翻译得太诗意了,和后者一对比感觉后面的翻译真的很low,以前我们大学英语老师还特别觉得这个翻译中文翻译《爱在黎明破晓前》翻译得特别好,这才叫传神。

7部“因为名字翻译”差点让人弃追的电影


当然还有很多电影翻译给人感觉不是那么完美,这里虽然举例了很多港台翻译得欠妥的地方并不是有意针对,而是有些港台的翻译总是有些随意和主观了,有些还剧透甚至很生硬。当然翻译这些东西有地区文化和译者的主观因素,也并不奇怪,也实在没必要去纠结,好电影总会以优异的成绩站出来,想不出名都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