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YC做投資:陸奇「廉頗老矣」的選擇

今天科技圈最大的新聞莫過於陸奇的去向終於"塵埃落定"——YC中國創始人兼CEO。

作為曾經美國科技界職位最高的大陸華人,陸奇在今年5月"因個人和家庭原因"離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後,其去向一直受到外界關注和揣測。坊間曾盛傳他將去騰訊、小米等公司任職,而在拼多多IPO時陸奇也被爆出擔任獨立董事和薪酬委員會主席。

今天,"靴子落地",陸奇最終選擇創業加速器元老級企業Y Combinator,做起了創投的生意。按陸奇自己的說法,這是一個以"老祖宗的智慧"來指導,能稱得上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的選擇,會幫助他創造中國之後"五年、十年的美麗新世界"。

但如果仔細看看媒體的態度,我們會發現陸奇心中的這個上上之選,似乎在不少科技圈兒老炮眼中倒是一個下下策。粗略看下來大致有這麼幾個代表性的看法:

1. 陸奇服老,去YC是養老:不少媒體認為陸奇去YC其實是選擇了最簡單的那條路,畢竟此前業界BAT級的公司給過陸奇極誘人的offer,但按照陸奇今天的話來說自己"馬上要57歲……繼續在大公司做大規模、強度高的工作已經不適合。"而作為YC中國的創始人和CEO,陸奇發揮的作用將更多在於資源整合層面,具體衝鋒陷陣的工作將由下面的人來執行。這不得不讓人感嘆陸奇剛從百度離開就已經"廉頗老矣",到YC成了一個養老的好去處。

去YC做投資:陸奇“廉頗老矣”的選擇

2. 不幹實事,倒做起了洋買辦:陸奇的能力在於對科技的理解和趨勢的把握,他的實幹在百度時外界也有目共睹。事實上最能夠發揮陸奇價值的領域一定是高科技行業,是互聯網。他更大的價值在於幫助中國科技企業創新,去建立全球的競爭優勢,而不是做一個洋買辦,幫著外國人賺中國創業公司的錢。這種"創造美好新世界"的方式,恐怕並不是那麼美好。

去YC做投資:陸奇“廉頗老矣”的選擇

3. YC本身並非最佳去處:就孵化和投資圈的公司來看,YC目前風光大不如前,而且投資條件不夠友好。對於入選項目,YC會選擇性提供12萬美元的投資,佔股7%。即便在硅谷這樣的"條件"也算得上非常苛刻。事實上隨著AI帶來的水漲船高,越拉越多的優質項目不再把YC當做"鍍金地",其結果就是近幾年YC產出的優質項目越來越少,口碑也直線下滑。而來到中國,12萬美元佔股7%的策略近乎"壓榨",更何況國內風險投資和項目估值也比硅谷活躍得多,頭部優秀公司的競爭力與國外公司不相上下。陸奇做出這一選擇,不禁要讓人打個問號。

去YC做投資:陸奇“廉頗老矣”的選擇

4. 走李開復的老路,行不通:陸奇做孵化,不得不讓人們聯想到從谷歌出走後創辦創新工場的李開復。李開復從谷歌這個大平臺出走後除了豌豆莢一度在業界有過一定影響力,其後沒投出過什麼太知名的項目,反倒是貼上年輕人創業導師的標籤到處傳道受業去了。陸奇和李開復一樣都具備國際背景和中美人脈資源,他一定考慮過自己的優勢所在,去YC倒符合陸奇"順勢而為"的一貫作風。但是,這條路還行得通嗎?

去YC做投資:陸奇“廉頗老矣”的選擇

媒體人對於陸奇這一選擇不看好其實也可以理解,事實上縱觀國內企業,符合陸奇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特長,能夠幫他完成自己宏圖的國際化平臺級公司也只有百度。百度可以說是陸奇最好的機會,也是最後一個機會。然而陸奇卻沒有抓住半路放棄,說到底還是他對中國市場瞭解不夠深入,在百度高強度的挑戰和中國複雜的市場環境下最終只能選擇退縮。這也是為什麼陸奇這次會去YC,一家美國背景公司對於他而言也許更加遊刃有餘。對於年近耳順的陸奇,我們沒法苛責他永遠衝鋒陷陣,對他來說,這個服老的選擇或許已經是"下下策"中僅剩的"上上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