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神話體系之二——多體系的古印度神話,耆(qí)那教、佛教

印度神話的三個時期——吠陀神話,婆羅門神話,佛教神話,很多神都是共通的,只是時代不樣,他們存在的也就不一樣。現在還有很多人信奉的印度教又是什麼情況,下面敘述。

從古代起印度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古老的當地文化融合東西方的精髓,形成自己獨特的東西,諸如婆羅門教,印度教,佛教等眾多的宗教的教派廣泛分佈在南亞大陸上。雖然表面上這些宗教間水火不相容,但彼此是很有淵源的,很多魔神都是共用的,不但吃好幾處香火,而且還總是變幻模樣。

世界神話體系之二——多體系的古印度神話,耆(qí)那教、佛教

古印度神話

印度神話的形成與其本身的歷史關係密切。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遷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經過無數次戰爭後,他們的勢力從印度河流域進入恆河流域,並大肆奴役當地的土著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壞以及改變。

世界神話體系之二——多體系的古印度神話,耆(qí)那教、佛教

小兒子雅利安(Airya)執掌中南部,演化成了伊蘭人(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祖先。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經》問世,吠陀神話裡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羅,他是天帝,眾神之首。據記載,因陀羅原本是帶領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後成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詩人對於權利的一種附會。吠陀文化後期,印度產生了婆羅門教。

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在各方面快速發展的印度進入列國時代,出現了佛教與耆那教,而這兩大教派又各自繁衍著不同的神話。

公元前四世紀之前,印度最大的兩部史詩出現——《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在這裡,因陀羅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話基本上恢復了其最初的體系。

世界神話體系之二——多體系的古印度神話,耆(qí)那教、佛教

在《梨俱吠陀》記載了因陀羅最廣為人知的故事:他與弗慄多的決鬥,傳說巨蛇弗慄多阻擋了地下的水流出來,導致嚴重的旱災。因陀羅喝了三大杯祭禮中所奠蘇摩酒來提高其戰鬥能力,準備與巨蛇交戰,並用金剛杵(雷電)殺死了弗慄多和它母親Danu,釋放了被堵住的水流。他的盟友有駕雲降雨的樓陀羅(或摩錄多〔Marut〕)、雙馬童以及毗溼奴。

阿耆尼:火神。阿耆尼,即火天,是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

伐樓那:水神。 早於吠陀時期,伐樓拿是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他亦是掌管法規與陰間的神,是《梨俱吠陀》中記載最突出的阿修羅神,阿迭多(Aditya)眾多神之首。他的名字可能起源於原始印歐語的詞根wer-或wel-,表示“遮蓋”。

世界神話體系之二——多體系的古印度神話,耆(qí)那教、佛教

因陀羅節

從以上三位主神可以看出,印度很多神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稱謂,但在不同時期人們心中地位是一樣的。這是因為,儘管有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製造了神,但既然是神就需要人們去膜拜,需要活在人們心中,因此,眾多的印度神魔看起來複雜,其實歸結起來還是很有條理的。

世界神話體系之二——多體系的古印度神話,耆(qí)那教、佛教

因陀羅

後期,佛教的發展,創造出了很多自己的神,佛教不同於耆那教的是,佛教的神是新創造的,而耆那教的神是改編髮展的前人的神包括印度土著人及公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統治印度後創造的神。

佛教的諸神,想必大家瞭解的很多了,這裡不再說了。說下目前信奉最多的教派,印度教。印度教形成於2世紀左右,奧義書集大成,六派哲學體系漸成,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而在2世紀之前又被稱為是婆羅門教並且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持。表面上印度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多數印度教徒只崇拜一個天神。

世界神話體系之二——多體系的古印度神話,耆(qí)那教、佛教

梵天——創造之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溼奴和溼婆。

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

世界神話體系之二——多體系的古印度神話,耆(qí)那教、佛教

毗溼奴

毗溼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

世界神話體系之二——多體系的古印度神話,耆(qí)那教、佛教

溼婆神

溼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生殖器為象徵,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溼奴或溼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神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