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才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傳承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我們每個人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家風,作為一個家庭所呈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價值取向的總和,對於每個家庭成員狀態的影響極大。可以說家風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道德。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傳承,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

今天,我們摘編了來自三個家庭談家風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那些中國尋常百姓家庭樸素又醇厚的家風故事。


家風,才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傳承

在閱讀中成長

文 | 朱文靜


古往今來,許多人把讀書定為家風。清代書畫家鄭板橋說:“咬完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以此教育兒孫讀書做人。晚清重臣曾國藩戎馬倥傯,也不忘敦促家人每日堅持學習,並多次為全家擬訂嚴格的學習計劃,他把讀書、勞動作為家風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人以賺錢為本,但在商海浮沉中認識到:“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處世無如為善樂,傳家唯有讀書高。”將讀書列為“第一等好事”,作為“傳家之寶”,成就了極富地城色彩且幾百年昌盛不衰的“徽商文化”。

……

讀書,也是我的家風!我爺爺、爸爸、媽媽都喜歡讀書。小的時候,我家房子很小,總共加起來不足十平方米。但現在已年近五十歲的我依然懷念那間小平房,依然懷念那盞景德鎮青花瓷檯燈。多少個晚上,我們全家人一起在燈下讀書。做了人母,我最喜歡的事還是讀書。冬日的午後,剛剛把家收拾乾淨,給自己倒杯茉莉花茶、捧本書,席地而坐,曬著太陽,潛心閱讀是最最幸福的事了。

有的學生家長跟我說,讓孩子喜歡閱讀太難了。我真沒有這種感覺,我兒子從小就喜歡讀書,我想這和家風、父母的言傳身教有直接關係吧!

我是語文老師,又是班主任,每接一個班,我都會把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當作我的首要工作。我堅信:沒有一個愛讀書的孩子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一個愛讀書的人一定是一個有修養的人!一個愛讀書的民族一定是最優秀的民族!

熱愛閱讀,這就是我的家風。

(北京市西城區實驗小學教師)

將心比心 源遠流長

文 | 孔軍


還記得兒時,母親常常教導我的一句話:“做人,要將心比心,常常換做他人的角度想一想,這樣,就沒有處理不好的人和事。” 那時的我,並不理解其中含義,常歪著小腦瓜好奇地追問。母親說,這是她兒時,我的外公教導她的,本著這樣的家規為人處世,令她受益一生……

所以“將心比心”這句簡單的成語,就成了我從小必須領悟的家規。為了使這句家規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父母時常耐心地教導我,時刻為我心中這顆種子施肥澆水。

入學後,很多小夥伴經常拿一些不懂的問題來問我,剛開始,我經常會有不耐煩的情緒,不願意為他們講解。父親知情後,教育我要學會將心比心,如果我有了不會的問題,一定會希望身邊的老師同學能夠認真細緻地為我解答,而且,予人玫瑰,手留餘香,在為他們講解的同時,你也重溫了當天的課程。經過父親的教誨,我開始耐心地為同學解答問題,不僅收穫了小夥伴的認可,還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做了複習。

自我工作後,“將心比心”的家規依舊銘記於心,在工作中、交往中,我本著這樣的信條為人處世,經常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如果是我,我應該怎樣處理,給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多一些尊重和理解,也換來很多知心的朋友,這條簡單的家規,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將來,還會開花結果,傳遞給更多的人。

時至今日,母親依舊會不厭其煩地對我講述她本著“將心比心”這條家規處世的益處。她告訴我說,只有學會將心比心,異地而處,才能培養更大的人格魅力,才會淨化心靈,才會在人生的旅途中行走得更加坦蕩,更加久遠……

“將心比心”,這是我的家規,多年來已經形成了我家族的家風。“將心比心”的處世哲學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要我們人人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我們的人際關係一定會更加和諧、文明與美麗!

(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東街小學教師)

忙碌的背影

文 | 時鬱


爸爸是名軍人,一個測繪部隊的技術員,平凡而又普通,但從我記事起,他就在一線忙碌著,我常常看到的只是他的背影。每天他總是在我睡眼矇矓時就去上班了,而晚上又常在我們睡著後才走進家門。母親每每詢問他工作情況,他只是低聲說:“這批圖要得緊,又得加幾天班了!”

有一年冬天,姥爺病重母親回老家了,爸爸匆匆忙忙地給我做完晚飯從外面鎖了門就去加班了。西北冷到零下20度,晚上天黑透了,北風呼嘯著一次次衝破了玻璃的阻擋,橫衝直撞地灌進屋裡,雪粒子打得窗戶噼裡啪啦直響,膽小的妹妹聽著這風聲嚇得睡不看覺,哭著說:“姐,爸什麼時候回來呀?我怕風把房頂掀了。”我也是又怕又氣,在心裡把爸爸埋怨了幾十回:“就你積極,人家爸爸下了班不是給孩子做好吃的,就是帶孩子堆雪人,你倒好,從沒帶我們玩一回,前年答應的雪人,到今年還沒堆起來!”新仇舊恨交織在一起,我一氣竟從屋裡面把門給閂上了。沒一會兒,睏意籠上心頭,伴著呼嘯的北風和雪打窗欞的陣響,我和妹林安然入睡了。

天明瞭,一夜風雪,我趕忙起床喊爸爸給我們做飯,這時才發現門閂得好好的,爸爸一整夜沒回來,我又急又怕,踩著積雪跑到辦公室去找他。一進辦公樓,看門的叔叔生氣地說:“你這個淘氣的丫頭,昨晚你爸忙到3點多回去,你怎麼從裡面把門閂上了,他敲門你沒開,又怕敲得聲大了吵醒鄰居,只好冒著雪回來加班,現在還在辦公室呢!”我心頭一震,輕輕地推開辦公室的門,才發現他披著軍大衣伏在桌上睡著了,胳膊底下還壓著一張曲線縱橫的地圖,桌上的菸灰缸裡也滿是菸蒂……

四十歲時,爸爸轉業到地方做了地圖印刷廠的廠長。我本想來到大城市爸爸總該放下工作陪我們好好地玩一玩,哪裡想到,在城市工作的二十年間,爸爸留給我的依然是忙碌的背影,只是這背影不像年輕時那般挺拔罷了。

地圖印刷在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手工技術活,沒有電腦、沒有激光照排技術、費時費力、全憑人工,加班更成了爸爸的家常便飯。地圖質量不達標要返工,國產印刷機質量不好要維修,曬圖熱度不夠要調整,事無鉅細、點點滴滴,一個兩層十多間房的小印刷廠,他不知道一天要跑多少趟!聯繫業務、山南海北,創造績效、不辭辛苦,那些曾經在他筆下靜止的曲線,都變成了他腳下的路途,他不知道一年要跑多少地方!

爸爸直到離開都沒有教育過我要怎樣做人、怎樣工作、怎樣生活,他只是為公家用心做著他那份平凡的事業,稱不上偉大與崇高,但他忙碌的背影總能帶給我無限的感動,因為那背影中飽含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無私敬業的精神。

現在我也在教師崗位上工作了整整二十年,這二十年間我經歷了太多坎坷,有時真想放下所有壓力,去尋找自己內心的閒適與寧靜,才發現我早已習慣了緊張忙碌的工作節奏,早已習慣了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狀態,早已習慣了對學生負責的工作態度。我不知道無私敬業算不算爸爸的家風,只想讓這種精神在我的身上發揚滋長,在平凡而普通的工作中投入所有,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北京師範大學實驗二龍路中學教師)

(以上內容摘編自《家風》)

家風,才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傳承

《家風》

人民出版社

任颺 主編

2015年12月

文章來源:人民出版社讀書會(rmcbsds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