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那些公主面对屈辱,为何没有一个人选择自尽或者反击?

战败被俘的人是不幸的,不但随时有死亡危险,更要承受未知的侮辱和劳役。

战败被俘的女人,是不幸中的不幸,除了死亡危险,更要承受说不尽道不完的屈辱。

靖康之耻,那些公主面对屈辱,为何没有一个人选择自尽或者反击?


↑宋朝是缺乏男子汉风骨的朝代↑

在靖康之耻这段历史风云中,曾经的金枝玉叶,遭到了命运无情的飓风摧残,那么她们都遇到了什么样的摧残,以及,为什么不选择自尽或者反击呢?

请大家跟随小编,去看看这些不幸的金枝玉叶们的命运吧。

靖康之难中,金人几乎掠走了所有的宋朝皇室成员,据《宋史》记载,只有三个人幸免:

一个是宋徽宗第九子,也就是以后的宋高宗赵构;一个是曾经的宋哲宗第一任皇后孟氏,这是一位极其传奇的女子,以后有机会再专门说一说;一个是宋徽宗第34个女儿赵小金,靖康之难发生时,她才满周岁,金人没发现她,故没有被掠走,但她三岁时就死了。

据《开封府状》记载,北宋妃嫔83人,王妃24人,帝姬、公主22人,嫔御98人,王妾28人,宗姬52人,御女78人,近支宗姬195人,族姬1241人,宫女479人,采 女604人,宗妇2,091人,族妇2,007人,歌女1,314人,贵戚、官民女3,319人,共记11,635人被以不同的价格抵押折价统计,赔的钱拿不出,就用人抵扣,每个等级的女人价格是不同的。

靖康之耻,那些公主面对屈辱,为何没有一个人选择自尽或者反击?


↑靖康之耻给数以万计的女人带来了悲惨命运↑

可见,北宋亡国之际,这些宫女嫔妃都成了筹码,已经不再是人,而是货物了。

先看那些命运稍微好一点的:

1、韦后,乔贵妃等人被编入浣衣院——这里是为金朝皇族储备女人的地方,相当于高级青楼。许多金朝贵族闻风而来,争相感受一下宋朝后宫女人的滋味,一时间各种酒肉奢华,管弦淫糜,许多王妃天天以泪洗面。

后来一些王妃被赐给完颜家族成员为妻,可想而知她们的地位,娘家已亡国,谁来给她们撑腰?但她们算是幸运的,好歹嫁了人家,后来更是遇到赦免,很多王妃做了金朝的百姓,过过普通日子,这些人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2、年幼的小公主或者姬妾,被安置在洗衣院,从小就开始干苦活,长大后伺候金朝王公贵族,何来尊严?其中漂亮的,被纳为次妃姬妾。活脱脱现实版的红楼梦啊!

然而,上述女子的遭遇是不幸中的万幸。

接下来看看那些更悲惨的:

一些北宋普通宫女,官员女眷和平民女俘,被赏赐给了金兵,一些著作如《呻吟语》说明了她们的处境“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而且这些女子还被标上了价格,被金人买来买去,一个金朝普通铁匠“以八金买倡妇,实为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

靖康之耻,那些公主面对屈辱,为何没有一个人选择自尽或者反击?


↑国破山河在,但老百姓的生活是悲惨的↑

当时的一些词人,曾经在风月场所见到过沦为歌妓的北宋贵妇人,尤其以吴激一首《人月圆》描写最为生动:

“南朝多少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题主问,为何没有一个人反击,或者自尽,这样的问题其实有点过分。名节重要,还是生存重要?名节是谁的名节?那些宋朝男人的气节何在?他们面对金国外敌的入侵,选择抵抗了吗?抵抗成功了吗?到最后很多男人都逃跑了,留下弱质女子,让她们殉名节而死?谁有这样的资格要求她们放弃生命呢?

至于反抗,就连堂堂的皇帝(徽钦二宗)都只能苟延残喘,那些女子能够做什么反抗?

有一个历史故事就可以说明当时宋朝男人的风骨,靖康之耻发生后,赵构跑到临安建立了南宋小朝廷,李清照的老公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靖康之耻,那些公主面对屈辱,为何没有一个人选择自尽或者反击?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讽刺了宋朝和丈夫的懦弱↑

一天夜里,建康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以为金人打来了,不但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家为丈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她写下了千古名句,嘲讽南宋朝廷和自己懦弱的老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是啊,时无英雄,只有跳梁小丑,他们的本事就是指责女人不守名节罢了,小编反而很赞叹那些被俘虏后努力求生存的女性们,她们是了不起的,在惨淡的命运面前,努力活着,这本身就是非凡的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