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最新監管政策梳理:區塊鏈未「涼」,它在蓄積熱能

各国最新监管政策梳理:区块链未“凉”,它在蓄积热能

各国最新监管政策梳理:区块链未“凉”,它在蓄积热能

作者/坎村設計/大腳 排版/TOM

現在區塊鏈行業可謂進入“深秋”。最近筆者參加一些區塊鏈行業相關活動,譬如鏈改、地方區塊產業基金髮佈會、區塊鏈項目投資對接會等,現場情形也莫不是“涼涼”的氛圍。

儘管這一方面是因為區塊鏈技術發展不成熟,項目無法實際落地應用;另一方面,國內區塊鏈行業監管態勢收緊,相關項目缺乏生存土壤也是重要原因。

東方不亮西方亮,相較於國內而言,國外的區塊鏈監管政策到底如何呢?是否也像國內一樣缺乏生存土壤呢?

為此,區間集梳理了包括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俄國等相關監管新聞大事件。

從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國家對ICO融資並不十分“感冒”,現在很多國家通過完善各項ICO融資基礎設施,積極引導市場資金規範入場。比如像美國當局允許穩定幣發行,允許Bitgo開展資產託管業務;還比如,法國正在通過立法制定ICO引導方針,給企業營造友好的環境氛圍。

如果回到一年前,那時的景象讓人很難想到最近發生的監管政策。一年的時間,市場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已經開始意識到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數字金融正在到來,併為之完善基礎設施,努力爭奪這一波數字金融浪潮的先機。

那麼,國內嚴格監管的區塊鏈行業是否就意味著大大落後呢?我以為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此次區塊鏈監管態勢收緊很大程度上受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宏觀政策影響,並且大國制度轉身有著自己的難度。

預計未來幾年隨著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逐漸化解,以區塊鏈代表的數字金融行業也會回暖,屆時我國也會迎頭趕上。

另外,在人才、技術方便我們並不差,而且還有一定優勢,更為關鍵的是市場需要。在產業轉型大的時代背景下,幾乎大部分的實體行業不好做,要想成功跳出泥淖,就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數字金融會讓企實體行業通過更加低成本、更加便捷渠道獲得資金。

當然有人說,當年P2P在興起時也打著這樣的口號——為實體經濟輸血,最後結果是一地雞毛。前幾個月爆雷不斷新聞相必大家還記憶尤新吧。筆者認為區塊鏈不是P2P二者不能劃上等號。區塊鏈自誕生就和P2P擁有不同基因,P2P是中心化,區塊鏈則是去中心化,這是二者本質的差別。這也是區塊鏈最核心價值,犧牲效率、犧牲能耗,不就是為了實現這點嗎?

昨天,人民銀行召開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座談會,易綱強調,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持,做好金融服務工作。各大銀行要發揮表率作用,準確把握民營企業的發展特徵,提高風險定價能力,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構建服務民營企業的商業可持續模式,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要實現這一目標,沒有新金融技術應用是不行的,新金融技術沒有區塊鏈釋放的能量也是有限的。所以,筆者認為:

區塊鏈未“涼”,它在蓄積熱能,它在自我進化,它正與監管一起成長。耐心等待,結果自成。

美國

美國監管部門對於加密貨幣的發展一直採取相對中立態度,既不嚴格限制其發展,也不突破自己底線。從近幾個月情況來看,一方面監管部門積極促進加密貨幣底層設施的建成,讓機構資金可以安全進場;另一方面,對於加密貨幣ETF申請一直採取審慎態度。現在,金融衍生品與資產託管,正成為華爾街競相角逐的新藍海。

9月13日,區塊鏈安全公司Bitgo宣佈獲得美國監管機構批准,提供加密貨幣託管服務。

9月10日,紐約金融服務部(NYDFS)批准兩種穩定幣,兩者均與美元掛鉤,且受美國法律監管。

8月初,彭博社報道高盛正在考慮為加密貨幣提供託管服務。

整個8月份,美國證監會已經拒絕了總共9起比特幣ETF申請。

7月初,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黑石集團,一改此前的批評態度,正在成立加密貨幣工作組。Coinbase正在審慎剋制地走合規化交易所的道路,並在探索對機構投資者的託管業務。

加拿大

和美國不同的是,加拿大在加密貨幣監管方面動作較為遲緩,相關監管框架也沒有十分完善。

不過,民間組織力量正在積極推進監管框架的落實,目前加拿大區塊鏈研究所BRI已經向聯邦財政部提交了研究詳細的建議報告。

9月10日,加拿大首隻受監管的比特幣基金現已獲得共同基金信託的地位,使高淨值投資者能夠在其註冊賬戶中持有比特幣投資。該基金還包括註冊退休儲蓄計劃和免稅儲蓄賬戶。

8月31日,加拿大政府推遲發佈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公司的監管規定,據悉這項監管法規至少要到2019年底才能在加拿大政府公報上公佈。

4月8日OSC表示,加拿大未經授權的加密貨幣交易可能面臨法律上的風險。

今年2月,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和加拿大多倫多銀行禁止用借記卡和信用卡購買加密貨幣。

英國

英國對於數字貨幣發展沒有太嚴格的控制,監管相對比較溫和。“監管沙盒”由英國首創,只要在沙盒內,創新型企業就可以在一定範圍內不需要受到原本的法律規範的限制。在英國加密貨幣和代幣都被視為私有貨幣(Private Currency),而ICO發行者都是基於自己對於法律的解讀來操作,自行承擔政策和法律風險。

9月11日,英國財政部經濟部長John Glen表明,財政大臣尚未與英國央行就國家支持的數字貨幣進行任何正式討論。

9月13日,英國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首席執行官呼籲採取加密貨幣投資人採取一種平衡的方式,在獲得收益的同時降低風險,不要盲目跟進,也不要盲目退出 。

7月4日,英國財政部數字貨幣聽證會上,一國會議員表示,英國數字貨幣監管落後於人。

7月,英國金融監管局(FCA)批准了11家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技術相關公司進入監管沙盒,這是最新的第四批加入監管沙盒的創業公司。

法國

和其他國家相比,法國正積極擁抱加密貨幣。前幾天,法國計劃為ICO制定方針也無疑說明了這點。據悉這項法律是由總統馬克龍推動的,旨在為法國創造更好的企業氛圍。法國政府針對ICO推出的指導方針,很大程度上激勵了人們對於區塊鏈融資的信心。從這裡我們也看出,法國政府對於ICO這種新型融資方式的重視,想借此打造世界金融中心的野心。

點評:

點評:

相關新聞事件:

點評:

相關新聞事件:

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