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七句箴言:把握命運,從知命開始


《了凡四訓》七句箴言:把握命運,從知命開始

《了凡四訓》為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所著,是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給兒子的“戒子文”,包括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四個部分。

全書討論的是命運改造的途徑,觸及到重要的哲學命題,曾受到曾國藩的大力推崇,也得到了胡適的高度評價。

01

  • 進步的前提:自省改過。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

一個人必須要每天知道自己有過失,每天都要改過;

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過失,一整天就安安逸逸地覺得自己沒有過失;

如果一天都無過可改,那麼一天就都沒有進步。

據心理學所說:人對於自身的不足都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但是一般人都有一個毛病,若非有修養的人,還真不願意改正。

想要“知命”進而“改命”,很重要的就是要正視自己的錯誤過失,“過則勿憚改”。


《了凡四訓》七句箴言:把握命運,從知命開始


02

  • 由內修心,清風自來。


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追求這件事情主動權在我自己,不單單能夠得到道德仁義,也能得到榮華富貴。

心內修養和身外之物都能得到,這是孟子說的“這樣的尋求有益於得到”。

倘若不是修心自省從正途上去求,而只是徒然地向外追逐名利,那麼這樣的尋求無益於得到。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來年春暖花開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君選擇。”

面對誘惑,我們可以選擇追逐,但這並不是最好的獲得方法。

而若是修煉強大而富饒的內心,勤加反思,那麼該有的都會有的。


《了凡四訓》七句箴言:把握命運,從知命開始


03

  • 自我改正的竅門:知恥。


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

對於一個人來說最大的事情莫過於一個“恥”字了。

因為知道羞恥之心,並且主動改正自己不當的行為,就可以成為聖人;

若不曉得,就會胡作非為失去理智,便和禽獸無異了。

這就是自我改過的真正秘訣。

古來之聖賢,都是德行極高之人,留名千古。

但是為什麼現在的人卻往往貪圖享樂、幹盡惡事還總掩耳盜鈴呢?

因為聖人有羞恥之心,懂得自我反省和改正,故而不斷進德修行,逐步成聖。


《了凡四訓》七句箴言:把握命運,從知命開始


04

  • 上天無好惡,人品有高下。


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

這個世上能夠享用千金的,一定是有千金福報的人;

能夠擁有百金的,一定是有百金福報的人;

應該餓死的,就該是受餓死報應的人。

老天爺不過是在人本身的善惡質地上,讓他得到應有的因果報應罷了,並沒有加上愛恨好惡的意思。

雖然很多人都在說,“憑什麼他這麼有錢”、“憑啥他能當上領導”,其中免不了眼紅嘴酸的意味。

但是平心而論,能夠做到那個位置上的人,就必有能夠坐穩的資本和度量。

所以說不要總是抱怨別人的命好、事事順心,你和他們差的,就是福報的多寡罷了。


《了凡四訓》七句箴言:把握命運,從知命開始


05

  • 命中沒有註定,事在人為。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

《易經》上有為正人君子籌謀打算,趨利避害;如果非說命運是既定的規律,那麼又怎樣追求吉祥、躲避兇惡呢?

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的到53歲便壽終,一生還沒有子嗣,但是通過不斷做善事、思考人生,預言被不斷破除。

由此可見,就算人的未來是可以預測得知的,那也是根據現在他目前的功業福報決定的。

雖然“命”是個玄妙的東西,但是“運”卻是積極作為就能改變的。

一言以蔽之,只要不斷趨善、認真去活,未來由自己把握。


《了凡四訓》七句箴言:把握命運,從知命開始


06

  • 做人莫要太嚴苛,萬事都有個“度”。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餘好潔,宜無子者一。

越是骯髒的大地,越會“眾物居之,不可勝圖”。

相反地,很清潔的水反而養不住魚。我過分地愛乾淨,這是我沒有兒子的第一種緣故。

土地之所以能夠孕育萬千生靈,不過就是因為其博雜。

喜歡乾淨,這本來是個好事,但是一旦過了那個“度”,就會像清澈的水裡沒有魚蝦一樣了。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就是這個道理啊。


《了凡四訓》七句箴言:把握命運,從知命開始


07

  • 人生順逆,常做反面想。


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倘如命中應該榮華顯達,還是要常常有落魄的念頭;

倘若碰到人生順風順水,還是要存不如意的念頭;

倘若眼前有吃有穿,還是要常想一下沒有飯吃沒有房屋的處境;

就算旁人都敬愛你,還是要謹慎小心;

就算你家族隆盛受人敬重,還是要想一下卑微低下的情境;

就算你學問高深,還是要常常當作粗鄙膚淺。

人之一生,或身處高位,或事業有成,但是身處人生順境之時,也千萬不要失去了憂患意識,謹慎小心,正反兩面看待順逆才是絕佳的做法。

凡是人皆有執念,恰逢順境時常有驕奢淫慾的念頭,如果不加防備改正,那麼墮落時有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