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一中劉德科:全省文科第一、第二名都在我們班

笑,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微笑是無聲的,但“此時無聲勝有聲”。當你微笑著走進一個班級,給學生的印象是“親切”“愉快”;當學生在課堂上因為緊張回答不出問題時,你的微笑對他來說是一種鼓勵。熱愛生活,總是面帶微笑的老師帶給學生的是一種無形的能量,劉德科就是這樣一位帶給學生正能量的老師。

劉德科老師,執教21年,曾獲湖北省優秀地理教師、恩施州師德先進個人等稱號。

巴東一中劉德科:全省文科第一、第二名都在我們班

我是劉德科

2018年高考成績揭曉,湖北省巴東一中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向洪騰同學特徵分達694分,排名全省文科第一名,張曉豔同學以特徵分689分排名全省文科第二名。向洪騰、張曉豔均來自巴東一中高三8班——劉德科所帶班級。

“老實說我也根本沒想到全省文科第一、第二名都會在我們班上”,劉德科老師不好意思地笑著說。當問及班上有沒有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時,劉德科老師說:“我們班是最好的一個班,沒得蠻差的學生”。

劉德科老師對班上同學的教育方法應該屬於“散養式”,“我不會過多的限制孩子們,我也總對他們說,你學習成績的好壞,起關鍵作用的不是老師,而是你們自己”。

在採訪過程中,劉老師說出他認為的優秀老師的標準。

“首先,作為一名老師,你的專業要過硬,不僅會講課,講得內容孩子們還得明白。”

“第二,要對孩子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

“第三,對學生的態度不要高高在上,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學生。”劉老師說,學生畢竟都是小孩子,很多時候都需要“哄”。如果老師上課幽默一些,學生們上課的時候就會比較認真的聽講,還會跟老師互動;當學生做得好的時候,老師需要及時表揚他們;學生也很好面子,當要批評他們的時候也要講求方法,這樣的效果反而會更好。

“第四,就是老師也要注意自己的心態。在教學時,不同的學生在性格、基礎知識方面都有差異,老師不能急於求成,因為很多事情慾速則不達,還容易使自己出現負面情緒,去責備學生。師生之間是一種合作,採用的方式不同,會影響合作的效果。”

“第五,如果老師能夠有一技之長那麼可能會引來學生的‘崇拜’。這樣在與學生相處和教學過程中都會為老師加分。” 最後一項應該是劉德科老師特有的標準了,他解釋道,比如一個老師擅長樂器,有機會能在孩子們面前展示,這樣老師的形象會更立體,說出來的話孩子們也許會更認同。

當問到按照上述標準,劉老師會給自己打幾分時,他回答:“我給自己打九分,扣掉一分是因為人不完美,有時候我也不能完全做到,也要給自己留一分上升空間。”

“熱愛運動,熱愛生活,永遠將正能量傳遞給大家,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亦師亦友”,這是張曉豔同學對劉老師的評價。也許在劉老師學生的心中,他是一位“10分”的好老師。

大數據+教育,給我們不同的教學體驗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教育帶來了機遇和發展,通過在學生教學和管理數據庫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數據,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教師制定更為恰當的教學計劃,實現精準教學。

“從2016年學校開始使用智學網,智學網的使用和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提升還是有一定聯繫的。智學網的優勢在於節省了老師手閱的時間,同時分析功能強大,系統智能生成的考試報告,無論是學生整體學情的分析,還是具體知識點的解析,都很直觀,講評順序、講評重點也一目瞭然。”

劉老師還提到,高一高二主要是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鞏固,老師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們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到了高三備考階段,主要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藉助智學網的分析系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某個學生在某個知識版塊的欠缺,及時調整、糾正。

大數據+教育時代的到來,不僅給老師的教學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同時劉老師也認為,新時代對於合格學生的標準也應該有所不同。

“這一代的孩子成長環境不一樣,首先要有比較好的性格,情商要高。”

“尊師重道也很重要,但是我不喜歡百分之百服從的孩子。我希望孩子在合理的範圍內,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畢竟他們今後要獨自走向社會。”

“要有目標,並且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能夠嚴格要求自己。”

“愛好廣泛,如果是男孩子,我希望他喜歡運動,而且至少要會一項球類運動。女孩子的話就多注意點審美,時尚嘛,她們一直比較關注。”

總之,劉老師認為,孩子們不能只知道學習,因為學習不是最終目的,而是一種成才的途徑。要培養孩子享受學習,並能夠用所學參與生活實踐。同時,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因為興趣可以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也可以讓孩子更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