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厂入局,Jovi物联或让物联网迎来大爆发

9月6日,vivo在北京的一款主力机型的发布会上,vivo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首次对外发布了vivo公司的IoT(Internate of Things,物联网)战略,并正式推出了vivo的IoT产品:Jovi物联。


手机大厂入局,Jovi物联或让物联网迎来大爆发


这是最新一个加入IOT竞争的大公司。此前,包括华为、小米、海尔、百度和阿里都推出了自己的IOT战略和产品。周围认为,目前的IoT发展还只是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人工智能、5G作为IoT最好的结合,其应用和网络建设也还刚刚开始,用户对现有的IoT设备的使用的活跃率刚刚开始有起色。

最近两年,IOT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界的一个热门词汇。福布斯对全球500名企业管理者进行了调研,受访者普遍认为物联网在最重要的新兴技术中列于首位,将其重要性排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之前。

根据Gartner公司最近的研究报告,到2021年,估计将有251亿台智能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而2016年将达到63亿台。而智能家居设备销量高速增长正是推动IOT热度的重要力量,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销量4.3亿台,预计2022年全球出货量接近10亿台。

在如此繁荣的背后,却是IOT整体产业遇到的爆发瓶颈。谷歌、亚马逊以及许多中国的巨头们,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协议标准、安全标准,把潜力巨大的IoT市场割裂成一个个IoT碎片——开发者需要面对不同的软件、协议标准,开发成本陡升,消费者也需要面对一个个割裂的IoT硬件,无法互动、联通。不同品牌设备之间无法实现联动,消费者需要安装不同的APP,才能实现对某一个具体品牌、具体设备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使用的体验非常差。

甚至连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在公开演讲时抱怨,“今天的IoT不是真正的IoT,仅仅是很多卖硬件或者卖软件的人,找个理由卖得更好而已”。

让外界感到意外的是,与谷歌、亚马逊不同,vivo物联网、智能家居的起点没有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大举进军智能外设领域,推出自己的智能家电设备,而是甘于为他人作嫁,与所有智能家电、IoT设备厂商联合。

vivo在IoT领域的战略新路径,能够破解IoT行业长期的瓶颈吗?

IOT的小圈子

“很尴尬,中国的IOT生态可能有三年多时间了,很热都热了这么长时间了,但实际上消费者其实连最基本的权益都没有享受到。”vivo软件开发总经理周围认为,IOT行业里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人去兼顾开发者的利益和为消费者最好的用户体验考虑。

物联网的重要特点是应用碎片化,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物联网连接技术本身的问题、挑战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该如何解决,是让众多具体行业中的工程师头疼的问题。比如智能设备物联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解决app与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及app与不同厂家的设备对接。

大部分的主流家电厂商,包括格力、美的、海尔、海信等,有一个共同的抱怨——必须要一选多。“做一个IOT设备,要去兼容A企业的标准、B企业的标准,否则的话用户体验就不能保证,所以就变成了开发的成本非常高。”周围表示。

仅仅在中国IoT市场,各大公司就已经推出了众多的IoT平台。8月份,华为发布了IoT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舟计划,主要以华为HiLink平台作为基础,联合其他厂商推出华为智选品牌产品。华为IoT产品线计划用3-5年时间实现10亿用户、20亿连接数、1000亿生态规模。

此前,小米、海尔、海信、百度、阿里和腾讯等众多的公司也都推出了自己的IoT平台。对于大部分的IoT厂商来说,每个平台都是很难放弃的,毕竟每个平台的背后都有着庞大的用户人群。

“原来是大家都设小圈子,没有人配合工信部来做,大家都是做小圈子,说你要做的话就只能跑在我们家的设备上的。”一位硬件厂商的高层表示。

智能手机时代,开发者最多要去适配安卓和iOS两个平台而已,如今的IoT时代,开发者可能要去适配十几个不同的平台。如此高昂的开发成本,连一些主流的家电厂商都叫苦不迭,那些中小型的智能设备厂商就更是承担不起了。


手机大厂入局,Jovi物联或让物联网迎来大爆发


在当下的市场格局中,对于用户的数据、入口、流量的争夺已经日趋白热化,各个厂商尤其是各家巨头都希望各自掌控主导权,数据平台的保护、封闭日趋严重。IoT作为各个巨头非常看重的领地,因此,各种所谓生态的旗号之下,也是各自区隔封闭的现实。

在这样一个分裂、分割严重的局面下,一个恶性循环正在形成,虽然不少用户已经买了智能设备但是因为缺少足够丰富的应用,智能家居设备的真正使用率并不高。久而久之,更直接影响到了这些智能设备的销售。而因为缺少足够多的用户和市场,也影响到了软件、服务开发者的积极性,又转而影响到了IoT应用的丰富。

各种看似光鲜的IoT设备的真正使用情况并不乐观。而IDC的报告中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的销量增长从去年同期的18%降到1%。而且有关设备至今也未能形成应用产业。

曾经极力推崇IoT前景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其报告中提到,之前业界对IoT行业前景估计可能是过于乐观了。

对于更多的消费者,以及传统的硬件厂商来说,IOT需要一个更加开放和标准化的平台,而不是各自经营自己的小圈子。

去中心化的IoT开放联盟

在成立IOT联盟之前,周围和几个大的硬件企业开过几次会沟通过,他也体验到了行业内对于统一的全新联盟的急迫。“那些黑电、白电、小家电器真的非常高的呼声,很愿意来做这件事。”

“我们为什么不能和智能家居行业里的企业携起手,去创建一个全新的,设备和设备之间,品牌和品牌之间,标准和标准之间的沟通方式,可以实现一个软件,跨品牌操作,这样才是最好的用户体验。”周围说。


手机大厂入局,Jovi物联或让物联网迎来大爆发


5月份,vivo和合作伙伴召集了第一次闭门会议。两个月之后,IoT开放生态联盟就在深圳举行第一届第一次全体成员大会,首批联盟成员包括美的、vivo、OPPO、TCL、大华乐橙、科沃斯、阳光照明和极米科技等多家业内知名厂商。会议通过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合作共识,并公布了IoT产品方案。

据悉,联盟目前已经有近百名工程师以及其他支撑人员,负责开发统一的设备交互界面和协议标准,这一协议标准已经应用到了vivo的手机上,以及美的、TCL等联盟企业的家电厂品上。

作为一个关系到各方利益的行业联盟,IoT开放生态联盟仅仅两个月时间就宣告成立,显示出各方的优势极为互补。相对小米这样的IOT先行者,vivo和OPPO这样的手机公司缺少与IOT相关的硬件产品,而这正是传统家电厂商的优势所在。

对于传统家电厂商来说,移动平台上的用户和流量是他们的短板,而市场份额领先的OPPO和vivo则拥有规模巨大的用户和流量:OPPO和vivo目前共有5亿日活用户,而且每年还有超过2亿的新增手机用户。两家公司目前可以覆盖到40%以上的手机用户,占据流量和入口两大优势,如果联合起来可以快速构建行业最大的家居互联平台。

vivo希望,能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无缝连接智能设备,为消费者创造智慧生活体验。希望未来消费者去选择一个产品时,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而不用担心这个产品是否能和自己的其他产品互联互通。消费者可以使用一个APP控制多款设备,开发者也只需要开发一次便可适配多个控制端。

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各方利益的平衡。

按照IoT开放生态联盟的协议,设备厂商可以保留自己的账号系统,仍然掌握自有品牌的设备数据,具体到单一设备操作界面可以仍然保留品牌调性,甚至不改变硬件芯片/模组及自有协议。

在保证设备厂商品牌和数据独立性的基础上,联盟还需要确保联动不局限于单一品牌,不同品牌的设备可以联动。这一联动通过内置于手机中的控制APP和快应用来实现。

据vivo产品经理吴帆介绍,控制APP预集成在Funtouch OS中,各厂商的智能设备均以插件的形式集成云端,添加设备时远程自动加载快应用,即点即用;同时也实现了vivo ID与多家智能设备厂商的ID打通,消费者的新智能设备不需要再进行设备厂商端的ID注册,只需授权vivo ID就可以使用厂商的智能设备。

在9月6日的发布会现场,vivo的产品经理介绍演示了IoT开放联盟开发界面的部分功能,对用户来说,不再需要安装各种种类繁多的APP,尤其是不常用的APP,此外,还能够减少各种账号输入的麻烦,而且能够跟vivo开发的智能手机助手有非常好的应用结合。

在这些功能之外,vivo公司还允许支持该联盟的智能设备,出现在vivo的体验店、专卖店等渠道销售。vivo强大的线下销售渠道,对许多智能设备厂商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

与此前各个巨头倡导的所谓生态不同,IoT开放联盟强调,这一联盟没有一个主导厂商,其目的是希望消费者和开发者能够化繁为简,这一主旨在一个月前成立之时,就已经明告业界。

这一原则对企业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据了解,当前明确表态希望加入,以及正在与该联盟接触的头部企业有数十家。周围认为,潜在的IoT企业有数万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