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乡村振兴是我们生出来的


记得2001年刚入大学的时候就问老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问题肯定是把老师给难住了(提问题不一定要有答案)。后来慢慢发现,这个问题不是有人告诉你一个答案,告诉你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方法。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偷懒的的妄想。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我们能做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最后的现实不过众多逻辑可能性中的一种,中间当然有他的道理,但并不意味着是有一个拿出来的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乡村振兴是我们生出来的


大概乡村振兴也是这样。振兴规划里的列的目标、内容、机制、方法、步骤只不过是一个动议。“一张蓝图干到底”说的是战略和方向感,并不真是细微处的操作。没有现成的统一的乡村振兴的真理在等着我们去发现。然后我们依着这真理照做就行了。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我们要去生出这样或那样的更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来。乡村振兴也有很多种。城里人也有他/她的乡村振兴。

落到我们自己身上。农村不只是种地,乡建是一种生活,我们和村子是在一起的。乡村振兴其实是生活的更新,难点在秩序的重建,特别是人心和情感方面的结构。六十年的革命,三十年的改革,这方面留下来很多窟窿。人心是要靠生活来养的。虽然家庭内部的秩序极为关键。但家的秩序不是独立的。重要的可能还是农民和国家、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农民权利的扩展,新的多样的生活样式的形成。其中组织形式、机制权力的供给是社会再组织的重要条件。帝国的更新在人,也服务于人。农民、企业家、工人、学生、返乡的游子、外乡的旅客,都能过出自己的滋味来,并不把北京或者纽约仰望。这样,人能落到新的生活当中。旧的村子自然就能在城乡之间找到自己新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乡村振兴是我们生出来的


乡村振兴需要构建新的机制,让政府与社会,企业与社团,资本、土地和人民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乡村有人有土地有政策,却难在经营。活跃在乡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乡镇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农业企业、农村能人、乡贤、返乡创业人员、在城市为农村提供社会化会服务供应商、高校研究机构等等,都是服务农民、经营乡村的推动者,都是乡村的潜在经营者。城乡人在城乡间的经营才能够激活市场,生出新的可能性。这中间有商业的、有政策的、有各种各样的尝试和失败。中国还有58.9万个行政村。它们是重要的社会、经济的主体。现在大家看重的土地改革其实面对的就是这么多的集体。集体存在的问题不是通过取消集体来解决的。这跟改革类似。这些集体的转型,我们对它们的想象,它们能够承担的功能,社会需要为之支付的成本/代价,是新的秩序形成之前需要着重处理的问题。而农民/村民作为集体成员集体拥有的资源资产,其实是可以在这个金融资本时代通过“三级市场”的创建获取增值收益。以为给农民权利,把农民变成一个个由市场决定的公民,而放弃原来组织的基础,这不是丢了西瓜而去捡芝麻?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乡村振兴是我们生出来的


在这个城乡并进的新时代,我们要是能在城乡之间,和民众、邻人、领导们一起工作,都应该是可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安身立命的位置的吧?费孝通先生说: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虽然这个乡土一直在流变,在今天更是处在关节的点上。让我们在一起,照见未来。

未来是留给年轻人的。年不年轻,并不比以年龄计。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乡村振兴是我们生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