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個學生兩位老師「跨省組合」!黔桂大山深處,有所「共享學校」

27个学生两位老师“跨省组合”!黔桂大山深处,有所“共享学校”

9月25日,貴州省從江縣翠裡鄉南岑村烏英寨烏英教學點。課間,一群小孩玩得正歡。“快看,飛機!”二年級學生潘正偉一聲驚呼。順著他指的方向,天空中劃過一道白線,引得孩子們歡呼雀躍。潘正偉數得很清楚,這是他第11次看到天上的飛機飛過。雖然連縣城都沒去過,但潘正偉的夢想卻是當飛行員,帶著同學們飛出大山,飛向外面的世界。

27个学生两位老师“跨省组合”!黔桂大山深处,有所“共享学校”

烏英教學點目前有一、二年級及一個幼兒班。其中,廣西籍學生18名,貴州籍學生9名。

烏英寨是個“一腳橫跨貴州廣西”的地方,距離從江縣城有3個小時的車程。烏英教學點現在有一年級、二年級和幼兒班。其中,廣西籍學生18名,貴州籍學生9名。南岑村黨支部副書記潘永雄笑著說,“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講,這是一所‘共享學校’!”

烏英寨有140戶692人。其中,100戶484名村民屬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杆洞鄉黨鳩村,40戶208名村民屬貴州省從江縣翠裡鄉南岑村烏英寨。村民們在這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生活悠然自得。

27个学生两位老师“跨省组合”!黔桂大山深处,有所“共享学校”

孩子們正在學習課文《對韻歌》。

群山掩映的木質吊腳樓下,一棟白色兩層教學樓格外顯眼——這個跨省教學點只有兩位老師,貴州籍的吳仕生和廣西籍的梁玉田。

每天,烏英教學點的操場上,吳仕生總是一次次吹響小叫笛,學生一聽到笛聲,便迅速跑進教室。這樣的日子過去了35年,不知不覺中,吳仕生送走了上千名學生。

烏英教學點建於1957年,但那時只能流動辦學。直到1968年,村民們搭建了一間簡易的木房子,學校總算固定了下來。2013年,廣西融水自治縣教育局出資49萬元,在原址修建了教學樓。“貴州出地皮,廣西出資金,兩省區合力,建成了新教學樓。”吳仕先說。

從學生人數看,廣西籍學生歷年比貴州籍多。根據孩子入學情況,教學點開辦的年級數也在變化,最多的時候辦到五年級。

27个学生两位老师“跨省组合”!黔桂大山深处,有所“共享学校”

貴州籍老師吳仕生正在給二年級學生上課。

山裡的孩子格外珍惜讀書的機會。8點上早讀課,不少孩子7點半就到學校了。9歲的廣西籍學生吳燕春讀二年級,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在班裡成績很好。吳仕生說:“她很努力,又是一個大學生苗子。”

吳仕生清楚地記得,一天放學後,已經傍晚6點半了,而吳燕春和潘正偉卻還在教室裡。原來,當天一道數學題,潘正偉沒聽懂,吳燕春便留下來輔導他。“孩子們同吃一井水、同走一條路,苗年也都是在一起慶祝的,其樂融融。”吳仕生感慨。

“烏英苗寨適齡兒童入學率一直是100%,已經送出了10名大學生了!”吳仕生自豪地說。他相信,因為這所“共享學校”的存在,苗寨裡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的孩子會越來越多。

文:記者 王奇

圖:記者 楊興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