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四大刺客是誰,他們分別又刺殺了誰呢?

第一軍情


提起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發明、四大名著、四大美女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現在題主又提出了四大刺客,那麼他們是誰呢?所謂四大刺客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本來《刺客列傳》中一共記載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五大刺客,而相比後面四位而言:曹沫的知名度實在不高,所以後來人們就在去掉曹沫後直接將後四位稱為四大刺客。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後四位中去掉豫讓、加上要離湊成四大刺客。甚至還有一種說法是將專諸、要離、豫讓、聶政、荊軻直接並列為五大刺客。在下姑且將五人的史記記錄如下並分析後世之人對要離和豫讓產生質疑的原因

專諸是春秋時代吳國堂邑人。當時楚國的太子太傅伍奢在楚國內部的政治鬥爭中被政敵陷害而遭楚平王處死,伍奢之子伍子胥從楚國一路逃到吳國。伍子胥為報殺父之仇就不斷鼓動當時的吳王僚伐楚,然而這時吳王僚登基不久,根基尚不穩固,而身為將軍的公子光卻對吳國王位虎視眈眈。在吳國內部政治鬥爭尖銳的情況下伍子胥難以實現自己借吳國之力復仇的計劃,於是他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

據說伍子胥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大街上認識了專諸:當時專諸正要上演一幕以一人之力對陣多人的鬥毆大戲時妻子出來叫他,他馬上就乖乖回家了。伍子胥很奇怪:一個萬夫莫當的大俠客,怎麼會怕一個女人?於是便趕上前去詢問原因,專諸告訴他:今日能屈服在一個女人手下的人,將來必能伸展在萬夫之上。伍子胥知道如果吳王僚和公子光之間的君位之爭不能早日分出勝負,吳國就會受困於內爭而無力伐楚,那麼自己借吳國之力報仇的計劃就難以實現,於是他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其實就是為了行刺吳王僚。公子光一開始還無法意識到專諸對自己的價值,他以為:像專諸這樣怕老婆的人是不會有什麼出息的。伍子胥卻告訴他:“專諸面對強敵而不懼,卻因妻子一句話而乖乖回家非是懼內,實乃心甘情願而為之。在下以公門中人的身份與之交談,他一介布衣平民對答如流不卑不亢言談犀利。此人不過是懷才不遇而已,若公子傾心以待,他日必助公子成就大事。”

公子光聽取了伍子胥的建議——以上賓之禮對待專諸。公元前前516年楚平王死了。這年春天吳王僚想趁著楚國辦喪事的時候派他的兩個弟弟公子蓋餘、屬庸率領軍隊包圍楚國的譖城,派延陵季子到晉國,用以觀察各諸侯國的動靜。楚國出動軍隊,斷絕了吳將蓋餘、屬庸的後路,吳國軍隊不能歸還。這時公子光對專諸說:“這個機會不能失掉,不去爭取,哪會獲得!況且我是真正的繼承人,應當立為國君,季子即使回來,也不會廢掉我呀。”專諸說:“吳王僚是可以殺掉的。母老子弱,兩個弟弟帶著軍隊攻打楚國,楚國軍隊斷絕了他們的後路。當前吳軍在外被楚國圍困,而國內沒有正直敢言的忠臣。這樣王僚還能把我們怎麼樣呢。”公子光以頭叩地說:“我公子光的身體,也就是您的身體,您身後的事都由我負責了。

應該說公子光把話跟專諸說的很明確:雖然公子光一直對專諸以禮相待,但這種禮遇可不是免費的午餐,在那個貴族完全不把老百姓當人看的社會環境下公子光傾心結交專諸是有所圖的,而且專諸本人也對此心知肚明。公子光和專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像日後的劉備和諸葛亮——主公傾心對待下屬,下屬則竭盡所能回報主公;但公子光和專諸又有一點與劉備、諸葛亮不同——謀臣是可以長期輔佐主公,但刺客其實就是一次性用品,當他完成任務的時候將再無任何利用價值。所以幹刺客這活的都是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把腦袋別褲腰帶上玩的主,只要能完成任務就別計較回不回得來。所以公子光所說的“您身後的事都由我負責了”其實就是告訴專諸:你的家人由我照顧,你可以安心上路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史籍上只記載公子光以上賓之禮對待專諸,但具體怎麼個好法也沒說啊,就算您對人家再好,現在要人家替您賣命,他幹嗎?對此我只能告訴大家: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等級森嚴的時代,對無權無勢者而言最渴望的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尊重。公子光以吳國公子的身份結交一介布衣這就足以令專諸感激涕零了,況且專諸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他不甘心順從命運的擺佈,如果有一個機會令他這個被貴族老爺們鄙視了大半輩子窩囊了大半輩子的屌絲青史留名他可以用命去換。他心知肚明:如果他完成了任務他會死,但他的家人的命運會從此改變,甚至會和那些貴族老爺們同朝為臣同朝為官。其實不僅專諸按主公的吩咐順利完成了刺殺任務,後面幾位刺客也都義無反顧踏上行刺之路。

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鎧甲的武士,置辦酒席宴請吳王僚,吳王僚派出衛隊,從王宮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裡,門戶、臺階兩旁,都是吳王僚的親信。夾道站立的侍衛,都舉著長矛。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入地下室,讓專諸把匕首放到烤魚的肚子裡,然後把魚進獻上去。到吳王僚跟前,專諸掰開魚,趁勢用匕首刺殺王僚,吳王僚當時就死了。侍衛人員也殺死了專諸,王僚手下的人一時混亂不堪。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攻擊吳王僚的部下,全部消滅了他們,於是自立為國君,這就是又一代春秋霸主吳王闔閭。專諸用他的死為他的家人爭取到了更好的生活,同時也成就了吳王闔閭的霸業。闔閭即位後便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上卿,並根據專諸要求葬在泰伯皇墳旁的遺願從優安葬專諸,如今鴻山東嶺仍有“專諸墓”存。相傳無錫市大婁巷的“專諸塔”,是闔閭替他葬的優禮墓,但文革時被拆除。邑人秦頌碩曾寫“專諸塔”一詩:“一劍酬恩拓霸圖,可憐花草故宮蕪;瓣香俠骨留殘塔,片土居然尚屬吳。”也許對他而言:被人鄙視了一輩子,卻因最後一次壯舉而青史留名也算是不錯的歸宿了吧。

吳王闔閭利用專諸刺殺了吳王僚奪得吳國君位後僚的兒子慶忌就成為闔閭的心腹之患。慶忌年方十八,有萬夫不當之勇,號稱吳國第一勇士。相傳慶忌為練騎射,經常外出打獵,每次校獵的場面都相當排場:他有著虎奔的坐騎、快速的飛象、鏗鏘的鐘鼓、嘈雜的蕭管,伴著千乘華蓋、萬騎獵弓,蹈越山巒峽谷,穿行瀑布溪流,折熊扼虎,鬥豹搏貆。

吳王闔閭利用專諸刺殺了吳王僚時慶忌正在遠方與楚國作戰。得到父王被殺、公子光篡位的消息後頓時全軍崩潰,萬馬皆喑。慶忌自知事不可為,當機立斷,立即率領親信殺出重圍,敗走衛國。在衛國艾城招兵買馬,結連鄰邦,誓報殺父之仇。慶忌之勇冠絕天下,不止聞名於諸侯列國,在吳國內也有極高的威望,有他一日,吳國江山終究不穩。慶忌在衛國磨劍霍霍,吳王闔閭就如同提著腦袋過日子,整天提心吊膽。於是吳王闔閭在即位後第二年(前513年)派遣要離刺殺慶忌,這位要離就是繼專諸之後華夏曆史上又一位被載入正史的刺客。

相傳要離之父為職業刺客,要離為屠夫,生得身材瘦小,僅五尺餘,腰圍一束,形容醜陋,有萬人之勇,是當時有名的擊劍能手。足智多謀,以捕魚為業,家住無錫鴻山山北。今無錫鴻山東有要潭河,西南角有要家墩,是要離捕魚、曬網的地方。闔閭本是要用要離充當刺客,但伍子胥卻極力向吳王闔閭舉薦要離為將,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要離與吳王交談後毛遂自薦說是要去殺死慶忌,慶忌的疑心很重,吳王擔心不能成功,於是要離說:“大王殺死我的妻兒,再斷我一臂,便可消除慶忌對我的疑心。''吳王不同意,說:”你幫我除掉敵人,我怎麼能殺死你的妻兒呢?“要離回答道:”一個戰士怎麼可以享受家庭的溫暖呢?大王只需要在我回來之後厚葬他們就行了。“吳王很感動,同意了要離的要求。於是在朝堂上吳王闔閭不屑一顧的看看要離說:“寡人觀看要離之力還不如一個小兒,怎麼能夠勝任討伐楚國的重任啊!況且我們吳國剛剛安定下來,怎麼能隨意用兵打仗呢!”要離說:“大王啊,您一點也不仁慈,伍子胥為您謀劃奪得了王位,平定了吳國,您難道不打算給伍子胥報仇雪恨了嗎?”闔閭聞聽怒不可遏,令大殿上的武士把他推出去斷其右臂,然後投入監獄;又把他的妻子抓起來。吳國其他的大臣都不知道這件事的奧秘所在。後來伍子胥又設計讓要離越獄逃走,吳王再次震怒,下令殺死他的妻子,並焚燒、棄屍於鬧市。讀史至此不禁令人感嘆:專諸以死換取家人的榮華富貴,而要離為了出名為了功業為了出人頭地即使家人和自己的身體也毫不愛惜,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當時底層平民受到貴族階層何等的蔑視,以致於為了功成名就可以使一個人的內心扭曲至此。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所以司馬遷才沒在《刺客列傳》中記載要離。

要離訪問得知慶忌避難在衛國,於是他就到衛國去投奔慶忌。慶忌瞭解到要離是從吳國投奔他的,對他最初是無法信任的,後來看他的右臂真的斷了,並打聽到他的妻子也是被吳王闔閭所殺,焚屍於市,就相信了他,用他為心腹,令他每日訓練士卒,修治舟艦,準備討伐吳國。公子慶忌率兵乘船伐吳,要離對慶忌說:“公子您應該親自坐在戰艦的船頭,這樣既可以鼓舞士氣,又便於指揮船隊前進。”慶忌聽從了要離的建議,親自在船頭坐定,要離手執短矛在一旁侍立。大軍浩浩蕩蕩向前進發,忽然江面刮來一陣強風,慶忌的戰船被風颳的搖晃不定,慶忌也隨著船體的搖晃而坐立不穩。要離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藉著顛簸搖晃之勢以短矛刺中慶忌,短矛透入心窩,穿其後背而出。身受重傷的慶忌此刻才醒悟要離斷臂的真正目的。但是他不愧為天下第一勇士,他忍著劇痛,單手提著要離,把他的頭投入水中,如此三次,然後又把淹得半死的要離橫放到自己的膝蓋上,大笑著對他說:“天下居然有像你這樣的勇士,竟然能用這種苦肉計來刺殺我啊!”慶忌身邊的衛士衝上來要把要離碎屍萬段,慶忌擺了擺手說:“這個人是天下少有的勇士,我們怎麼可以在一天之內殺死天下兩個勇士呢!”慶忌傷勢太重,漸覺不支,他深知自己不能支撐多久了,就對他左右的衛士說:“你們不要殺死要離,可以放他回吳國,以表彰他對主人的忠誠。”說完他把要離扔到甲板上,自己用手抽出刺穿身體的短矛,當時血流如注而死。慶忌的衛士們遵照遺命並沒有為難他。但是要離想自己從此就不能容於世,便舉身投水自殺,但是卻被慶忌手下的衛士們撈上來。左右的人勸他快回吳國領賞。

慶忌不愧是吳國第一勇士,面對刺殺自己的敵人居然敬佩起敵人的勇敢和對主人的忠誠,也許直到此時要離才真正明白自己刺殺的是何等樣的英雄豪傑。其實要離是一個很可憐的人——為了所謂的功業犧牲了一家老小的生命,換來的是刺殺真正欣賞了解自己的人,要知道吳王闔閭是讓要離充當刺客,本來就沒打算讓他活著回來;而慶忌卻是真正用他為將,也許慶忌做夢也想不到自己一片誠心待人換來的卻是死於此人手下,但即使這樣他也深深佩服此人的勇氣。慶忌的部下都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果然都繼承了慶忌尊重勇士的性格,面對主公被刺身亡的局面,他們居然堅定執行了慶忌的臨終遺言——不僅沒殺了要離為主公報仇,甚至要離自己投水自殺,他們還要出手相救。要離回到吳國後吳王闔閭要重賞要離,要離不願接受封賞,說:“我殺慶忌,不是為了做官發財,而是為了吳國的百姓生活安寧,免受戰亂之苦。”說完,要離拔劍自刎。此刻的要離或許才真正明白:所謂功業不過是過眼雲煙,其實生活安寧比什麼都強,自己居然犧牲家人的生命去刺殺一個真正賞識重用自己的人,被貴族老爺們騎在頭上一輩子的要離在慶忌那兒第一次被當成人看而且被認定為是一個英雄,深感自己人生價值為人認可的要離也被慶忌深深折服了,既如此那就一命還一命吧。客觀來說慶忌和要離用他們的死譜寫了一段英雄惜英雄的佳話,同時消除了吳國發展的不穩定因素,而且使當時百姓避免了顛沛流離的生活。要離刺殺慶忌順應了當時政治的發展,符合時代的要求,對於推動春秋時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有的說法之所以將要離排除在四大刺客之外主要是基於慶忌的人格魅力過於強大,人們無法接受刺殺這樣一位英雄豪傑之士的人也是英雄這一殘酷的事實,然而慶忌自己卻認可了要離。

春秋末期原本的天下第一強國——晉國出現了韓、趙、魏、智、範、中行六大世家豪族混戰的局面,晉國國君的權力逐漸被這些世家大族架空。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聯合滅掉了當時晉國最強大的豪門世族——智氏家族,瓜分了晉國的土地,此時這三家的宗主一定興高采烈,他們絲毫沒意識到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正在謀劃著如何刺殺他們,這個人名叫豫讓。豫讓曾在晉國六卿中的範氏、中行氏手下工作,並沒有受到重視;後來投靠了智氏家族的宗主智伯,智伯非常看重他。

智伯死後趙家的趙襄子把他的頭骨塗上漆作為飲具並公然用此飲具和人們飲酒作樂,此舉大大激怒了豫讓,於是豫讓留下了一句千古傳誦的名言“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女子為懂得欣賞自己的人化妝打扮,士人為知曉自己的人盡忠效死。

他先是改變姓名,冒充罪犯,混進宮廷,企圖藉整修廁所的方式,以匕首刺殺趙襄子。可是趙襄子在上廁所時,突然有所警覺,命令手下將豫讓搜捕出來。趙襄子的左右隨從原想殺他,趙襄子卻認為豫讓肯為故主報仇,是個有義之人,便將他釋放。

豫讓仍不死心,為了改變相貌、聲音,不惜在全身塗抹上油漆、口裡吞下煤炭,喬裝成乞丐,找機會報仇。他的朋友勸他:“以你的才能,假如肯假裝投靠趙襄子,趙襄子一定會重用、親近你,那你豈不就有機會報仇了嗎?何必要這樣虐待自己呢?”豫讓卻說:“如果我向趙襄子投誠,我就應該對他忠誠,絕不能夠虛情假意,用這種卑鄙的手段。”豫讓還是要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復仇的使命。

有一次機會來了:豫讓事先埋伏在一座橋下,準備在趙襄子過橋的時候刺殺他。趙襄子的馬卻突然驚跳起來,使得豫讓的計劃又再次失敗。捉了豫讓後趙襄子責備他說:“你以前曾經在範氏和中行氏手下工作,智伯消滅了他們,你不但不為他們報仇,反而投靠了智伯;那麼現在你也可以投靠我呀,為什麼一定要為智伯報仇呢?”豫讓說:“我在範氏、中行氏手下的時候,他們根本都不重視我,把我當成一般人;而智伯卻非常看重我,把我當成最優秀的人才,是我的知己,我非替他報仇不可!”這就是後世所謂的“路人待之路人報之,國士待之國士報之”。

趙襄子聽了非常感慨,便說:“你對智伯也算是仁至義盡了;而我也放過你好幾次。這次我不能再釋放你了,你好自為之吧!”豫讓知道這一次是非死不可,於是就懇求趙襄子:“希望你能完成我最後一個心願,將你的衣服脫下來,讓我刺穿;這樣我即使是死了也不會有遺憾。”趙襄子答應這樣的要求,豫讓拔劍,連刺了衣服三次,然後就自殺了。此時的趙襄子也許在想:如此國士雖不能為寡人所用,但寡人一生重之敬之。如果他不是先投奔智 伯,而是投奔的我該有多好。豫讓身死的那一天整個趙國的俠士都為他痛哭流涕。此後趙國的歷代國君多好擊劍、騎射,趙國也不乏名士俠客,所以後世有“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說法。豫讓用他的行為實踐了“士為知己者死”的理念,不過由於他最終放棄刺殺趙襄子,所以有的說法將其排除在四大刺客之外。

聶政是韓國軹縣深井裡(今河南濟源東南)人,年輕時任俠好義,曾為他人打抱不平而錯手殺人,不得已之下只好帶著母親、姐姐到齊國避難,靠從事屠宰業為生。韓國大夫嚴仲子聽說聶政仁孝俠義、武功高超,於是就跑到齊國,找到聶政居住的地方,數次帶著酒肉登門拜訪並向聶母贈黃金百鎰(相當於二千兩黃金)。聶政心知肚明嚴仲子必有所求,所以堅持無功不受祿。嚴仲子見聶政不願收下黃金,連忙解釋道:“我因被仇人陷害,四處流浪,聽說你這個人比較孝順仁義,所以備下這些黃金獻給你母親,希望能代你盡點孝道,交你這個朋友,絕對沒有什麼事情來求你幫忙!”嚴仲子話說到這份上已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了,聶政當時就明白嚴仲子其實就是想借自己的手除掉仇人,於是他回答道:“我聶政也是堂堂七尺男兒,殺人本當以命抵命,我為什麼要隱姓埋名在這裡做一個下賤的屠戶來苟且偷生?還不是為了孝養老母親!我這條命屬於我老母親,不會賣給任何人!我做屠戶雖然下賤辛苦,但是賺的錢足夠養活老母,今後你不需要再饋贈於我。”

身為一國大夫的嚴仲子送錢上門竟被聶政如此嚴詞拒絕,可他卻一點也不惱火,依然對聶政以禮相待,經常照顧聶政一家的起居飲食。聶政母親去世,嚴仲子把她以自己母親一般的禮儀予以厚葬。聶政為母守孝三年後發出了一番感慨:“我不過是一介平民,拿著刀殺豬宰狗,而嚴仲子是諸侯的卿相,卻不遠千里委屈身分和我結交。我待人家的情誼是太淺薄太微不足道了,沒有什麼大的功勞可以和他對我的恩情相抵,而嚴仲子獻上百金為老母祝壽,雖然我沒接受,但這件事說明他特別瞭解我啊。賢德的人因感憤於一點小的仇恨,把我這個處於偏僻的窮困屠夫視為親信,我怎麼能一味地默不作聲,就此完事了呢!況且以前來邀請我,我只是因為老母在世,才沒有答應。而今老母享盡天年,我該要為了解我的人出力了。”隨後聶政主動找到嚴仲子並從嚴仲子口中得知其仇家是韓國宰相俠累。

儘管俠累身為韓國宰相擁有眾多的護衛,聶政還是冒著性命之險孤身一人闖入戒備森嚴的相府,以白虹貫日之勢刺殺了俠累,殺死俠累後聶政連殺幾十名相府衛士試圖突圍,看到逃脫無望後便刺破自己的臉皮、剜出雙眼,使自己面目全非,而後破腹自殺。韓國將聶政屍體擺放在街頭,懸賞千金讓人認屍,擺放多日也沒有人能夠認得出來。聶政破相自殺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不希望韓國人追查到刺殺俠累的主謀是嚴仲子,當初聶政隻身赴韓時拒絕了嚴仲子為他配備車騎壯士同行也是基於這個原因。另一方面聶政還怕連累到和自己相貌相似的姐姐。可姐姐太瞭解自己的弟弟了,所以當她得知韓國宰相遇刺身亡之時就知道刺客正是自己的弟弟。聶政的姐姐聶嫈(一說聶榮)不遠千里趕到韓國為自己的弟弟收屍。路人勸說她:“韓王正懸賞尋求這人身份,你這不是來找死嗎?”聶嫈凜然道:“我弟弟怕連累我才毀容棄屍,我不能讓他的名字被埋沒!”聶政的名字因此得以流傳,聶嫈則因悲傷過度死在聶政的屍體旁。姐弟倆的俠義美名很快便傳遍天下。

荊軻酷愛劍術,曾以此遊說衛元君,卻未獲重用,後輾轉來到燕國。不久在秦國做人質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國,他試圖通過派人行刺秦王嬴政阻止秦國對燕國的吞併。一開始他找到的是燕國當時著名的俠客田光,然而田光已年老推託並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田光親自去請荊軻出山並用自殺來激勵荊軻以斷其後路。太子丹尊奉荊軻為上卿,讓荊軻住進上等的館舍。太子丹每天都前去問候荊軻,供給他豐盛的宴席,備辦奇珍異寶,不時進獻車馬和美女任荊軻隨心所欲,以便滿足他的心意。

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攻破趙國的都城,俘虜了趙王,把趙國的領土全部納入秦國的版圖,至此秦、燕兩國已直接接壤。太子丹害怕了,於是請求荊軻說:“秦軍早晚之間就要橫渡易水,那時即使我想要長久地侍奉您,怎麼能辦得到呢?”荊軻說:“太子就是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了。現在到秦國去,沒有讓秦王相信我的東西,那麼秦王就不可以接近。要想取信於秦王需要準備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太子丹說:“樊將軍到了窮途末路才來投奔我,我不忍心為自己私利而傷害這位忠厚老實之人的心,希望您考慮別的辦法吧!”

荊軻私下前去拜訪樊於期說:“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是太狠毒了,父母、家族都被殺盡。如今聽說用千金、封邑萬戶購買將軍的首級,您打算怎麼辦呢?”樊於期嘆息道:“我每每想到這些,就痛入骨髓,卻想不出辦法來!”荊軻說:“我有辦法可以解除燕國的禍患,洗雪將軍的仇恨,怎麼樣?”樊於期湊向前說:“怎麼辦?”荊軻說:“希望得到將軍的首級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高興地召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直刺他的胸膛,那麼將軍的仇恨可以洗雪,而燕國被欺凌的恥辱可以滌除了,將軍是否有這個心意呢?”樊於期聽罷當即自刎。

太子丹預先找到趙國徐夫人的匕首,讓工匠用毒水淬它,用人試驗,只要見一絲兒血,沒有不立刻死的。荊軻打算等自己的一個朋友一同上路,可那人遲遲沒趕到。太子丹怕荊軻變卦,於是委派十三歲就殺過人的秦舞陽作為荊軻刺秦的助手並表示:可以讓秦舞陽先行出發。荊軻質問太子丹說:“太子這樣派遣是什麼意思?只顧去而不顧完成使命回來那是沒出息的小子!況且是拿一把匕首進入難以測度的暴秦。我所以暫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同去。眼下太子認為我拖延了時間,那就告辭決別吧!”太子丹及其賓客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到易水岸邊為荊軻送行。荊軻的好友高漸離擊築吟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荊軻入秦後獻上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聲稱燕國願主動歸附於秦國,秦王嬴政特此設九賓之禮召見燕國使者。荊軻捧著樊於期的首級,秦舞陽捧著地圖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進,走到殿前臺階下秦舞陽臉色突變,害怕得發抖,大臣們都感到奇怪。荊軻回頭朝秦舞陽笑笑,上前謝罪說:“北方藩屬蠻夷之地的粗野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心驚膽顫。希望大王稍微寬容他,讓他能夠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對荊軻說:“遞上舞陽拿的地圖。”荊軻取過地圖獻上,秦王展開地圖,圖卷展到盡頭,匕首露出來。荊軻趁機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未近身,秦王大驚,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掙斷。慌忙抽劍,劍長不方便拔,於是抓住劍鞘。一時驚慌急迫,劍又套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刻拔出。荊軻追趕秦王,秦王繞柱奔跑。秦國的法律規定:殿上侍從大臣不允許攜帶任何兵器;各位侍衛武官也只能拿著武器都依序守衛在殿外,沒有君王的命令不準進殿,一時之間殿上的秦國大臣們面對這樣的突發情況全都愣住了。倉促之間驚慌急迫的大臣們只能赤手空拳和荊軻搏擊。這時侍從醫官夏無且用他所捧的藥袋投擊荊軻。正當秦王圍著柱子跑,倉猝慌急,不知如何是好之時侍從們喊道:“大王,把劍推到背後!”秦王把劍推到背後,才拔出寶劍攻擊荊軻,砍斷他的左腿。荊軻倒下,就舉起他的匕首直接投刺秦王,沒有擊中,卻擊中了銅柱。秦王接連攻擊荊軻,荊軻被擊傷八處。荊軻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張開兩腿像簸箕一樣坐在地上罵道:“大事之所以沒能成功,是因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訂立歸還諸侯們土地的契約回報太子。”這時侍衛們衝上前來殺死荊軻。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歷史上四大刺客有兩種說法,很多答友都回答的很詳盡了,我這裡還想說一說,因為看到這個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很好看的電視劇《千秋英烈傳》,一共八個部分,專門講類似刺客的這種俠士的故事,從春秋戰國一直到近代,情節跌宕起伏,俠義精神突出,各種明星大腕精彩演繹,看了讓人熱血沸騰,除了配音有點小缺陷,可以說十分完美的電視劇。單單明星就有劉德凱、關詠荷、郭晉安、錢小豪、袁潔瑩、關禮傑、林國斌等等,大部分是悲劇結尾,充分表現了俠士刺客的悲壯人生。裡面就講述了四大刺客中的兩位,荊軻和聶政,專諸跟豫讓沒有演繹。

荊軻刺秦王,這一段在語文課本里都寫過,燕太子丹想殺秦王,看中了荊軻,為啥看中他呢,倒不是說荊軻武藝多麼出眾,而是因為荊軻心理素質最好,不然見了秦王嚇得哆嗦,武藝再高也沒用。謀士田光跟太子丹說了一堆勇氣的理論,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脈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荊軻就是那神勇之人。為了請荊軻,可以說不擇手段,荊軻說句千里馬肝美,丹就挖了千里馬肝,荊軻讚美美人手好看,丹就剁了手給荊軻。後來荊軻終於答應了,帶著骨勇之人秦舞陽一起,假借看地圖給秦王,荊軻不愧神勇之人,秦舞陽都嚇得沒人樣了,荊軻還能笑著替他解圍。後來刺殺失敗,荊軻身死,丹也沒有好下場。不過在劇中演繹的情節更多,裡面丹為了拉攏荊軻,獻上了自己妹妹,後來妹妹愛上了荊軻,荊軻死後,她也隨著在江上自殺了,配樂響起,特別悲壯。

第二個是聶政殺俠累。因為韓國大夫嚴仲子被俠累迫害,所以找到了聶政想報仇。那時候聶政有母親要養活,還有姐姐未出嫁,所以沒答應,但是嚴仲子給他很多錢他也不要,母親死的時候嚴仲子親自主持葬禮。聶政終於被說服了,守孝三年後殺了俠累,然後被人圍攻,為了避免連累別人,聶政自毀容貌自盡。但是他姐姐知道他,仍然跑去認識,而且大聲對旁人說出事情經過,讓人知道聶政威名,最後自盡在聶政身旁。

劇中演繹要複雜的多,劇中聶政本來就是俠累殺手,後來脫離組織,找一地方養活老母姐姐,而這個姐姐不是親姐,和他互有情愫。嚴仲子還是拉攏聶政,但是聶政因為有家人,堅決不答應。後來嚴仲子想了一毒計,找人殺了聶政老母嫁禍給俠累。聶政大怒要殺俠累,但是顧忌姐姐情分,怕她無人照顧,姐姐自殺成全聶政,最後聶政殺俠累時發現嚴仲子才是真兇,殺了嚴仲子以後在姐姐墓前自盡。


再有一個刺客就是專諸,吳國公子姬光對他們大王僚不服,想殺了他。伍子胥給他舉薦了專諸,這僚喜歡吃烤魚,於是眾人想了個計策,藉機獻魚,把劍藏魚肚子裡刺殺。於是,專諸專門學了三年烤魚,又有專人打造好一把鋒利短劍,終於找到一個機會殺了吳王僚,專諸也被僚的侍衛剁成肉醬。姬光自立吳王,也就是闔閭,也是那個吳王夫差的老爹。

還有一個是豫讓,不同於其他幾個被人推出去做刺客,豫讓是自願的。豫讓本來是晉國當門客,不受重用,直到遇到了正卿知伯,知伯對他敬重。後來知伯攻打趙襄子,反被趙襄子聯合韓魏一起把知伯滅了,自此以後開始三分大國晉,也就有了戰國的韓趙魏三國。那豫讓想到了知伯好處,就要報仇,刺殺趙襄子,那趙襄子看他是個義士,開始就饒了他,但是豫讓不死心,毀容吞炭,再次刺殺。趙襄子這下不能忍了,說你豫讓跟知伯前也跟過別人,知伯滅了他們你不報仇,我滅了知伯憑啥你就跟我較勁?豫讓又說了段很有名的話:別人以眾人待我,我眾人報之,知伯以國士待我,我國士報之。這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啊。豫讓殺不了趙襄子,就說刺趙襄子衣服幾下就當報仇了,趙襄子敬重他,還真的脫衣讓他刺。最後豫讓自殺了。

除了這四大刺客,有的還說一個刺客是要離,這也是那闔閭找來的刺客,他殺了僚不夠,還要殺僚的兒子慶忌。為了博取慶忌信任,要離害了自己的妻兒,刺殺慶忌時,遭到了慶忌反撲,但是慶忌非但不記恨他,還放他走。要離十分悔恨,最後自殺。

古代的四大刺客故事都很悲壯,即使刺殺成功,也都要自殺收場,而利用他們的人往往成王稱霸。刺客一路,就是一條不歸路。


一覽眾河小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刺客分別是荊軻、聶政、要離、專諸。

荊軻刺殺秦王,聶政刺殺俠累,要離刺殺慶忌,專諸刺殺吳王僚。除了荊軻刺秦失敗,其他三名刺客都成功完成了任務。

一、荊軻刺殺秦王

荊軻刺殺秦王嬴政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刺客刺殺事件,他在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時還曾親口吟誦“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詩句,荊軻到達秦國都城咸陽時,秦王嬴政滿心歡喜,以為他要呈送燕國督亢地圖,可誰知此時他手持鋼刀準備近距離刺殺秦王,卻被秦王身邊衛士殺害。

二、聶政刺殺俠累

聶政本是魏國人,因為得罪了周圍鄰居,他的母親帶著他移居到齊國都城臨淄。聶政與吳起是好友,吳起將他推薦給富商嚴遂作為門客。嚴遂派遣他刺殺韓國相國俠累,他成功刺殺。

三、要離刺殺慶忌

要離是吳國人,少年時候就因為勇猛聲名顯赫,被公認為天下勇士。闔閭即位為吳國國王后,公子慶忌叛逃並招兵買馬意欲起兵報仇。吳國相國伍子胥獻計刺殺慶忌,委派刺客要離自殘滅家取得慶忌信任,最終殺公子慶忌,成就闔閭吳國霸業。

四、專諸刺殺吳王僚

專諸與要離是同時代人,他是吳國人,本來是一名屠戶。後來與伍子胥交好。闔閭當時不過是吳國一位公子,想要圖謀吳國天下,於是讓伍子胥招兵買馬,終於得到專諸。專諸在太湖上捕魚多月,藏魚腸劍,最終刺殺吳王僚。使得闔閭成功即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史社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每當想起太白先生這首《俠客行》,都讓我熱血沸騰。

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的是無數個千古俠客的影子。

一、最佳上鏡刺客——荊柯

“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

荊柯無疑是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為人所頌揚,可謂婦幼皆知,就連影視劇的名導們也不放過這個題材。

評荊柯為最上鏡刺客,可謂名至實歸,眾心所向。

秦始皇暴政,能夠統一六國。

讓天下百姓處在水火之中,可謂是名不聊生。怎麼辦?天下志士揭竿而起,卻靠近不了秦始皇身邊半分。

能在這個時候想起刺殺秦始皇的人,都不一般的人,除了謀略就需要更大的勇氣了。

要知道秦始皇身邊有很多的死士,一旦出了差錯,恐怕就要身處異處了。

雖然最後荊軻刺秦王以失敗而告終,但他的舉動無疑給了秦始皇很大的震撼,即使統一了全國還是有人要殺他。

也給了天下百姓一個信號,有壓迫就要有反抗,只有反抗了,才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二、最佳創意刺客——專諸

專諸是春秋時期吳國人氏,為吳國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所僱,用來刺殺王位競爭對手吳王僚。

最是無情帝王家。事發當日,公子光宴請王僚,私下埋伏甲兵於室內。

王僚也早有防範,命人沿途佈滿兵卒,門窗臺階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親信,夾道而立的侍衛,皆手持長鈹。

酒酣耳熱之時,公子光佯裝有足疾就退入了內室。

這時該專諸閃亮登場了,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魚腹中,佯裝為王僚獻菜。

等走到王僚跟前,說時遲那時快,專諸突然撕開魚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當場斃命。遺憾的是,專諸當即也被侍衛殺死。

公子光趁對方群龍無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擊王僚的侍從,盡數將其誅殺。為感念專諸,吳王闔閭加封專諸之子為上卿。

三、最佳悲情刺客——要離

吳王闔閭登上王位後,王僚的兒子慶忌逃往衛國。

慶忌此人甚是了得,有萬夫莫當之勇,在吳國號稱第一勇士。

現在衛國招兵買馬,伺機為父報仇。

闔閭獲悉此事後茶飯不思,日夜尋思除去這個心頭大患,於是覓得一壯士。此人名喚要離。

經過策謀,要離決定採用苦肉計。

某日要離在王宮與闔閭鬥劍時,故意先用竹劍刺傷闔閭的手腕,再取真劍斬斷自己的右臂,投奔衛國找慶忌去了。

要離走後,闔閭還依計殺掉了他的妻子。

慶忌探得事實,便對要離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委他訓練士兵,同謀舉事。

三月之後,慶忌出征吳國,與要離同坐一條戰艦。

當晚,夜色迷人,要離乘慶忌在船頭暢飲之機,迎著月光獨臂猛刺慶忌,透入心窩,穿出背外。

慶忌詫異之極,嘆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於這樣刺我。”此時左右衛兵舉刀欲殺要離,慶忌搖著手說:“此乃天下勇士,怎麼可以一日殺死兩個天下勇士呢!還是放他回國,成全他吧!”

要離回國後,闔閭金殿慶封要離。

要離辭謝不受,說:“我殺慶忌,不為做官,而是為了吳國的安寧,讓百姓能安居樂業。”說完自刎於金殿。

好一個悲情壯士,為主賣命,竟弄了個家毀人亡!這才是俠客所為。

四、最佳敬業刺客——豫讓

豫讓是春秋時期晉國人,屢不得志,投靠智伯後受到重視。後來智伯被仇家趙襄子所殺,趙襄子還拿他的頭骨來當酒杯。

豫讓非常憤怒,“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榮。”豫讓決定誓報此仇。

他先是改變姓名,冒充罪犯,混進宮廷,企圖藉借整修廁所之機,用匕首刺殺趙襄子,結果沒有得手。

趙襄子考慮到豫讓肯為故主報仇,是個有義之人,便將他釋放。

可是豫讓仍不死心,不惜以身塗抹油漆變相、口吞煤炭變聲來喬裝自己,找機會報仇。有次豫讓得知趙襄子要路過。

豫讓事先埋伏在一座橋下,準備在趙襄子經過的時候刺殺他。

沒曾想趙襄子的馬卻突然驚跳起來,使得豫讓的計劃又再次失敗。

豫讓自知此劫難逃,便懇求趙襄子:“希望你能讓我完成最後一個心願:把你的衣服脫下來,讓我刺穿。這樣,即使我死了,也不會有遺憾。”

趙襄子答應了他,豫讓拔劍,在趙襄子的衣服上連刺了三次,然後就自殺了。

路有不平有人鏟,事有不平有人管。

只要有不平的事,就會有仗義行俠之人。所以每一位俠客都是一本傳奇的故事書,懲惡揚善之人都應為後人所瞻仰。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中國的四大刺客分別是專諸,豫讓,聶政,荊軻,記載於《史記·刺客列傳》,而其實史記的刺客列傳記載了五個人,第一個叫做曹沫,也叫曹劌,我們在中學語文課本有一篇就是關於他的故事,叫做《曹劌論戰》。

明明刺客列傳把曹劌列在頭一個,那為什麼不算呢?因為曹劌,確實跟我們想象中的刺客確實是不太一樣,因為他在魯莊公與齊桓公會盟的時候,用匕首挾持齊桓公,讓齊桓公歸還佔據的魯國的土地,而不是真心想刺殺齊桓公的。

專諸,吳國人,他要刺殺的對象是吳王僚,吳王諸樊有三個弟弟,按順序是餘祭,夷昧,季札,諸樊為了傳位給季札,就按順序傳了下去,可是到了季札的時候,季札不肯當吳王,於是傳給了夷昧的兒子吳王僚。

公子光是諸樊的兒子,他就不樂意了,他認為既然季札不肯,那就應該讓他來繼承這個吳王呀,伍子胥逃離楚國後到了吳國,他知道公子光的想法,所以就把專諸介紹給了公子光。

有一天,公子光請吳王僚吃飯,專諸先藏到地下室,把魚腸劍藏在烤魚的肚子裡面,然後端著烤魚走到了吳王僚的面前,然後專諸把魚掰開,取出魚腸劍,殺死了吳王僚,專諸也被衛士給殺死了,公子光就當上了吳王,就是吳王闔閭,他的兒子叫吳王夫差。

豫讓,晉國人,他要刺殺的對象是趙襄子。豫讓是智伯的家臣,後來智伯聯合了韓氏與魏氏要消滅趙氏,而最後反而是趙魏韓三家聯合起來滅掉了智氏。豫讓到趙襄子家裡修廁所,趙襄子感到有危險,讓人盤查修廁所的人。

豫讓就被發現身上帶著刀,豫讓說他要為智伯報仇,趙襄子認為他是義士,就放走了他。豫讓藏到了趙襄子必經的一座橋下,而趙襄子過橋的時候,馬受驚了,趙襄子說,豫讓肯定在附近,果然在橋底下發現了豫讓。

趙襄子說,這次我不能再放過你了,豫讓請求讓他用劍刺幾下趙襄子的衣服,趙襄子同意了,豫讓拿劍刺了幾下趙襄子的衣服,然後用劍自刎而死。

聶政,是韓國人,他要刺殺的是韓國國相俠累。嚴仲子與俠累有矛盾,他四處尋訪能為他報仇的人。有人跟他說聶政是個勇士,嚴仲子登門拜訪,講明來意,並拿出一百金要為聶政的母親祝壽。

聶政拒絕了,讓他老母還在,他不能答應。過了幾年,聶政的母親去世了,聶政就去找嚴仲子,答應為他行刺俠累。聶政來到了韓國的都城俠累的家中,聶政徑直走上去,然後直接刺死了聶政,聶政在被衛士圍攻之後,用劍自刎。

荊軻,衛國人,他要行刺的對像是秦始皇。荊軻刺秦的故事,我們都比較清楚了,只要記住,荊軻是受燕太子丹之託前去行刺的,跟荊軻一起的那個十三歲的少年叫做秦舞陽,最後荊軻失敗被殺。


歷史簡單說


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記載了先秦時代很多刺客的事蹟,後人認為有四位刺客的事蹟最為動人,稱之為四大刺客,分別為:一是專諸、聶政、豫讓、荊軻。當然也有人取《刺客列傳》中的專諸、聶政、荊軻,與《吳越春秋·闔閭內傳》中的要離並稱為四大刺客。

下面我簡述一下這五個人的事蹟:

專諸

專諸的故事要從伍子胥說起。

伍子胥的父親兄長都被楚平王殺死,他孤身一人來到吳國,勸說吳王僚向楚國出兵。不料吳王僚的堂兄公子光說伍子胥是為報死仇,勸阻了吳王僚。

伍子胥心裡明白,公子光想奪取王位,所以不希望吳王僚對外用兵建立威望,自己想要報仇只有助公子光奪位。於是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薦了一位猛士專諸,公子光便厚待專諸,讓他死心塌地為自己效力。

這一天,公子光宴請吳王僚,吳王僚警惕性很高,帶了很多衛士前來赴宴。酒酣耳熱之時,專諸扮作上菜的僕從,端著一條烤魚獻給吳王僚。走到吳王僚面前,專諸突然從魚肚中抽出一柄短劍,刺死了吳王僚,他自己也被吳王僚手下的武士殺死。這把短劍因為藏在魚腹中,被稱為魚腸劍。

於是公子光繼位,即吳王闔閭。闔閭命伍子胥出兵伐楚,此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將其鞭屍,報了大仇。


要離

要離的故事,是專諸的續集。吳王僚死後,他的兒子慶忌逃出了吳國,並組建武裝力量準備報復吳王闔閭,也就是公子光。

闔閭要斬草除根,於是找伍子胥商量,伍子胥給他推薦了要離,要離身材矮小,但是勇氣過人。要離獻苦肉計,讓闔閭斬斷自己一條手臂,假裝有罪出逃,又讓闔閭殺死自己的妻子與兒子。

要離去投奔慶忌,慶忌對他深信不疑,引為親信。不久,慶忌領兵渡江攻打闔閭。要離在船上趁慶忌不備,一矛刺穿慶忌胸膛。

慶忌也是個猛人,一把抓過要離的雙腳,將他浸在江水中,然後橫放在自己膝上。慶忌的手下要殺要離,慶忌說:“這是個勇士,今天死我一個勇士就夠了,怎麼能一天死兩個勇士呢?”於是將他放回了吳國。

要離回國途中,突然悲痛不已。他說:“我為了君主而殺死妻子和兒子,這是不仁;為了新的君主殺死舊君主的兒子,這是不義。我是不仁不義啊。”於是在闔閭的殿上自殺了。

這個故事裡,我感覺闔閭與要離都挺不是玩意的,唯有慶忌是個有情有義的人。


豫讓

豫讓是晉國人,先後侍奉範氏與中行氏,兩家都被智伯所滅,豫讓便從此侍奉智伯。

後來智伯圍攻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兩家合謀滅了智伯,分了他的土地,分別建立趙、韓、魏三國,史稱“三家分晉”。

豫讓憋著給智伯報仇,於是更名改姓,進入趙國王宮粉刷廁所,準備刺殺趙襄子。趙襄子如廁之時,突然心中不安,於是命人抓住豫讓,果然是刺客。趙襄子感嘆豫讓是個義士,將他釋放了。

豫讓還不肯善罷甘休,於是毀容吞炭,在集市上乞討。一天趙襄子出行,豫讓先躲在他必經的橋下。趙襄子來到橋上,拉車的馬突然驚叫起來,他說:“肯定是豫讓要來報仇了。”於是命人四處搜索,抓到了豫讓。

趙襄子問豫讓:“你之前侍奉範氏與中行氏,都被智伯滅了,你不為他們報仇反而委身於智伯。現在我殺了智伯,為什麼你要給智伯報仇呢?”豫讓說:“範氏與中行氏以路人對待我,所以我像路人一樣回報他們。智伯以國士對待我,我也要向國士一樣回報他。”於是從容赴死。


聶政

聶政早年殺了人,為了避仇,和母親、姐姐逃到齊國,以屠狗為生。

當時韓國的嚴仲子與韓相俠累有仇,嚴仲子逃到了齊國,想找人刺殺俠累,於是便找到了聶政。嚴仲子數次登門拜訪聶政,並送了百鎰黃金給聶政的母親作為禮物。聶政辭謝了嚴仲子的黃金,說自己有老母要養,所以不能以身犯險。

母親去世後,聶政認為嚴仲子看得起自己,自己就應當報答嚴仲子,於是決定替嚴仲子刺殺俠累。嚴仲子要多派勇士給聶政做助手,聶政說:“派的人多容易洩密,韓國就知道你是乾的了。殺俠累,我一人足矣。”

聶政到了韓國,直接闖入俠累府上,殺了俠累,又殺死幾十個衛士,然後自己把眼睛摳出來,剖腹自盡。

韓國國君將聶政的屍體擺在集市上,懸賞千金辨認刺客的身份。聶政的姐姐聽到了這件事,知道那肯定是自己的弟弟,於是來到了韓國,撫屍大哭:“你毀容自盡,是為了不連累我。我又怎能因為怕死而埋沒你的名聲呢?”於是悲痛而死。


荊軻

荊軻是中國最有名的刺客,他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詳細說了。荊軻替燕國太子丹刺殺秦王政,臨行前留下千古傳唱的詩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最後荊軻刺殺不成功,被秦始皇反殺了,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圖窮匕見”。



夢露居士


歷史上四大著名刺客:

專諸,要離,聶政,荊軻。

【專諸刺吳王僚】

屠夫隱山鄉,引薦公子光

魚腹藏利劍,刺殺僚吳王

【要離刺殺公子慶忌】

殘身斷臂膀,毀家離故鄉

絕殺去主慮,成就吳霸王

【聶政刺殺韓相國俠累】

仗義因獲罪,避禍逃離魏

無意識吳起,有心薦嚴遂

潛入權相府,報恩殺俠累

往事歲月逝,名聲江湖歸

【荊軻刺秦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

圖窮匕見恨千古,英雄遺憾赤心丹


流婆


古代四大刺客分別是荊軻、聶政、要離、專諸。荊軻刺秦王,聶政刺俠累,要離刺慶忌,專諸刺吳王,這四位大刺客,除了荊軻失敗之外,其餘三人都成功了。

1、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可以說是歷史上最膾炙人口的刺殺事件了。

荊軻為人慷慨仗義,在燕國遊歷時,被燕太子丹相中尊為上卿。秦國發兵燕國時,燕太子丹深知自己打不過,於是派荊軻前去刺殺秦王。燕國此時已出於瀕臨崩潰的邊緣,大家都知道這一去生死未卜,是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所以眾人在易水河邊送荊軻的時候,心情都十分沉重。到了秦國後,秦王大擺盛宴接待荊軻,荊軻原計劃在向秦王獻燕國地圖時刺殺他,可誰知匕首剛拿出來就被逮住了,刺殺不成反被護衛殺死。

2、聶政刺俠累

魏國人,是一名江湖俠客。據說韓國有位大夫名叫嚴仲子,與當朝一位宰相發生了矛盾,於是逃往濮陽,聽說當地有位俠客聶政專為百姓排憂解難,於是與聶政交好,希望他能替自己報仇。而聶政果然做到了,他在母親去世三年後,獨自來到都城找到宰相俠累,將其殺死,並殺了俠累數十名護衛。事後聶政也後怕,為了不連累家人,尤其是與自己長相相像的姐姐,自毀容貌、挖去雙眼,最後自殺,他的姐姐得知後悲痛萬分,一頭撞死在弟弟屍體前。

3、要離刺慶忌

春秋時期吳國的一位有名的劍術高手,以捕魚維持生計。闔閭稱王后,將吳王僚趕盡殺絕,但公子慶忌僥倖逃脫,闔閭日夜擔心慶忌會回來報仇,於是和要離上演了一場苦肉計,殺了自己的妻子、砍掉自己的手臂,來獲得慶忌的信任,並最終成功刺殺慶忌。

4、專諸刺公子僚

吳國人,靠殺豬為生。本是會碌碌無為的過一生,可某天他與別人在街上打架,期間他母親喊他回家,他立刻停止打架趕回了家。而這一幕恰好被伍子胥看見,伍子胥認為他是一個很孝順的人,於是和他結交。當公子光預謀刺殺公子僚時,伍子胥就推薦了專諸。他們計劃請公子僚前來赴宴,期間會上一道菜烤魚,將匕首藏於魚腹中,趁向公子僚獻魚時刺殺他。計劃進行的很順利,只不過專諸也當場意外死亡。


老照片


在中國歷史上一直盛傳的有“四大美女”、“四大名著”等,那麼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刺客”又是誰呢,他們又幹了什麼“英雄”事蹟呢?

出場一:專諸。

他是春秋時期的吳國人,居住在陽山一帶,靠著為別人殺豬維持生計,本來他或許會默默無聞的殺豬一輩子。但有一天他正在和別人打架,他的母親喊他回去,他立馬停止打架跑回了家中,這一幕正好被伍子胥發現,認為他是一個很聽話的人,並與他交好。吳國的公子光想刺殺他的哥哥公子僚,讓伍子胥舉薦一位,伍子胥就舉薦了專諸。他們制定了詳細的刺殺計劃:把魚腸劍藏於魚肚子之中,把公子僚請來赴宴,然後專諸藉著呈獻烤魚的機會,趁機刺殺公子僚。而最終的結果與計劃基本一致,雖然專諸在當場就被殺死,但公子光卻成功的奪取了王位,就是著名的吳王闔閭。

出場二:要離。

要離也是春秋時期吳國人,以捕魚為生。生的身材瘦小,但他卻有萬人之勇,是當地有名的劍術高手。自從吳王僚被刺殺後,闔閭稱王,吳王僚的公子慶忌逃脫。

由於公子慶忌長得高大威猛,身手敏捷,有萬夫不當之勇,吳王闔閭日夜憂慮,怕慶忌來報復自己。這時候伍子胥又給吳王推薦了要離,就同吳王上演了一場苦肉計,砍掉了自己的右臂,並讓吳王殺掉了他的妻子,這樣獲得了慶忌的信任,最終成功刺殺了慶忌,維護了吳國的穩定。

出場三:聶政。

他是戰國時期的魏國人,著名的俠客。韓國大夫嚴仲子因為與韓國宰相俠累結仇,就逃到了濮陽,聽說聶政專為人排憂解難,就與聶政建立了很好的關係,請求聶政為自己報仇。聶政在母親亡故三年後,獨自一人提劍去韓國都誠陽翟,以白虹貫日的氣勢,刺殺俠累於臺階之上,又殺了俠累的護衛幾十人。因害怕連累和自己長得很像的姐姐,就自毀面容,掏了雙眼,最後自殺身亡。而她的姐姐過來認得是她弟弟的屍體,痛哭萬分,最後撞死在她弟弟的屍體跟前。

出場四:荊軻。

戰國末期衛國人,喜歡舞文弄劍,為人也很慷慨俠義,他在遊歷燕國時被燕太子丹拜為上卿。秦滅趙國後,兵鋒直指燕國,燕太子丹深俱秦國的兵威,就準備派荊軻去刺殺秦王。由於燕國即將面臨著亡國之痛,在易水岸邊送荊軻入秦的時候,眾人場面十分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荊軻在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的宮中很隆重的召見了了荊軻,荊軻準備在呈獻燕國地圖時用藏於地圖中的匕首刺死秦王,結果圖窮匕現,沒有刺中秦王,而被秦王的護衛殺死。


第一軍情


荊軻 蘭陵王 李白 百里玄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