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當時是北海太守,爲什麼不擁兵一方與曹操抗衡?

丨楠澤


孔融在漢末天下士人中名氣很大,但是執政能力不足。在董卓入朝秉政後,孔融多次忤逆董卓,董卓便把他任命為青州北海相,打發出朝廷,畢竟眼不見心不煩。

【孔融的影視形象】


在這裡我說一個知識點:當時北海的行政區劃是郡國,也有郡王在位,所以北海國的“太守”就應該稱為“相”,簡稱:北海相

羅貫中是明朝人,對漢代的官職不熟悉,所以在《三國演義》裡寫成了“北海太守”,這是錯誤的。(其實他寫錯了很多官職名稱,這只是其一。)


言歸正傳。

當時北海國在鬧黃巾,鬧得很兇,董卓任命孔融去北海,也是想讓孔融吃吃苦頭,說不定戰死了呢。也算是“借刀殺人”吧。

孔融到任北海後,就開始興辦學校,安撫百姓,重用本地名士。

例如鄭玄是本地,也是全國最出名的士人,孔融請不動鄭玄,就把鄭玄的老家改名為:鄭公鄉;同時還在鄭玄家門口造一座大門,稱為“通德門

”。

【鄭玄畫像】

還有邴原、彭璆等人也被孔融舉薦,已故名士甄子然、臨孝存也得到孔融尊重,命人把他們的靈位供奉在縣社之中。

《後漢書·孔融傳》:稍復鳩集吏民為黃巾所誤者男女四萬餘人,更置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鄭玄、彭璆、邴原等。郡人甄子然、臨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縣社。

孔融的軍事能力就拿不出手了。在他的指揮下,北海地方軍被黃巾軍張饒擊敗,他自己又被管亥包圍在都昌城中,最後是靠太史慈找平原相劉備求助,這才解了圍。

當時,與北海接壤的軍閥有冀州袁紹兗州曹操。孔融的下屬左丞祖就勸孔融最好與袁紹、曹操結交,改善關係,孔融心高氣傲,認為袁紹、曹操不是漢室忠臣,不肯接受。甚至孔融還生氣把左丞祖給殺了。

《後漢書·孔融傳》:袁(紹)、曹(操)方盛,而融無所協附。左丞祖者,稱有意謀,勸融有所結納。融知紹、操終圖漢室,不欲與同,故怒而殺之。

范曄在《後漢書》中評價孔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建安元年(196年),袁紹之子袁譚率軍攻打北海,打了半年,終於把孔融趕出去了。

孔融後來投奔曹操掌控的許都朝廷,有一次,在朝廷上孔融評價郗慮“可與適道,未可與權”,郗慮不服氣,馬上反唇相譏道:“孔融你曾經執掌北海,政散人流,你的權又在何處?

兩個人為此當著漢獻帝的面爭吵起來,最後還是曹操親自寫信給他們勸和。

虞浦《江表傳》:獻帝嘗時見(郗)慮及少府孔融。問融曰:“鴻豫何所優長?”融曰:“可與適道,未可與權。”慮舉笏曰:“融昔宰北海,政散人流,其權安在?”遂與融互相長短,以至不穆。曹操以書和解之。

總而言之,漢末有文武雙全的人才,但絕對不是孔融。孔融的長處在“文”,名列“建安七子”之首,論“武”,他就太弱了。


潯陽鹹魚


讓孔融和曹操相抗衡?孔融除了身世比曹操好,文學才能可以勉強看得見曹操的馬尾,其他方面,和曹操相比簡直開國際玩笑。



孔融是孔子的嫡系子孫,從小就以神童著稱。著名的故事除了讓梨,還有懟人。(詳情可以看見以史為鑑主頁有關孔融的文章,寫的很詳細了)

孔融除了名氣大(一百分),善於清談(90分),在內政,軍事方面可以說是負分。是志大才疏的典範。

以史為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就知道了。




孔融最早因為勸諫董卓,董卓想殺他,但是顧忌孔融名聲,於是故意派到黃巾之亂最為嚴峻的北海去治理地方。

孔融到了之後,覺的自己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了。

於是孔融面對黃巾起義後殘破不堪的地方,不是休整城池,加大軍隊建設,反而按照儒家思想,積聚民眾,推廣儒學,成立學校。打算感化民眾。

結果真正的黃巾來了,孔融信心百倍的率領沒經過訓練的士兵主動出擊。被黃巾軍打的大敗而回。

就一戰,直接把孔融領兵作戰的念頭完全打消了。看見黃巾就躲得遠遠的,或者就躲在城裡不出來,裝作氣定神閒的看書。

後來被黃巾將領管亥率幾萬人給包圍了,還是太史慈報恩,孤身突出重圍向劉備求救。

當時還是小透明的劉備一聽說著名的孔融求救,大喜過望的說:孔融竟然知道我劉備啊!

於是劉備率領僅僅三千士兵就打跑了管亥。




孔融有個謀士看見袁紹和曹操崛起,自家主公又啥事不懂,於是建議孔融挑一個結交一下,別兩個都得罪了。

結果孔融面對這一良好的建議,第一反應是:來人啊,把這個反賊給殺了。

謀士:。。。。

等到後面袁紹派袁譚攻打孔融,已經沒人能幫他了,袁譚馬上就要攻破城池,孔融沒辦法還在那裝冷靜,在讀書。

“憑几讀書,談笑自若。”

到了晚上,袁譚的士兵已經打進來了,孔融急急忙忙丟下書本和家屬自己逃跑了,孔融的妻兒都被袁譚所擄。


孔融在北海六年,軍事、政治、治理地方等事情上一件都沒用搞成功,最後也只能投奔在曹操麾下寫寫文章。 可是孔融還要自命清高,看不起曹操,在屢次三番譏諷曹操,終於惹來殺身之禍。

你說這樣一個文人如何在亂世之中和曹操這樣的梟雄爭鋒呢?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孔文舉



孔融作為孔老夫子的 二十世孫。東漢名士,建安七子之一。他少有異才,能詩善文。最為大傢伙所熟知的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


長大後的孔融開始了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官場立場。宦官當權懟宦官,何進當權懟何進,董卓來了懟董卓,懟完袁術懟劉表,最後在懟曹操上翻了船,被殺掉了。這種人若生在盛世,可以用來扶正君王或者教化庶民,做個合格文臣。但是生在亂世,他的治理一方的才能根本達不到,我們來看他幾次作戰的戰果:

討伐黃巾軍張饒戰敗。

黃巾軍將領管亥所圍,求助劉備解圍。

被袁譚所攻,逃出北海。

資治通鑑更是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北海太守孔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訖無成功。《資治通鑑•卷六十二•漢紀五十四》。

這樣一位先生據北海以抗曹操。我看是呵呵吧。。

您怎麼看呢。


圓圓頭不圓


從小學的是聖賢之道,當你有信仰的時候你會選擇打破它麼?他也沒傾吞天下的心,也就是說人家志不在此。當時是亂世,慈不掌兵,沒有人扶即使他當時擁兵一方也不行曹操很輕鬆就能解決戰鬥了,構不成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