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英語課堂如何成爲美育載體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應“發展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鑑賞能力”。教師要身體力行,在英語課堂中發展學生審美能力和情趣,引發學生的審美體驗,從而實現英語課堂的美育目標。

基於多年的教育實踐,我個人認為,英語課堂美育可從以下方面開展。

教育教學:英語課堂如何成為美育載體

以學習內容為載體,發揮英語文化審美價值優勢

英語學習內容,大至一個單元,中至一篇課文,小至一個例句,都可以成為美的價值載體,以美育培育學生的文化品格,發展學生的文化意識。比如,教材中的小說、詩歌、話劇等文本學習內容,都可以作為教育材料。筆者在進行蕭伯納話劇《皮格馬利翁》(Pygmalion)教學時,引導學生深度體驗教材內容。通過批判外顯的語音歧視而深刻批判內在的社會歧視(性別歧視、階級歧視等),進而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對同學、他人的語音歧視,是否實際上是源於自己對他人的社會歧視。此次教學帶給學生劇烈的衝擊,更讓絕大多數學生明晰了平等與尊重的行為規範。在有關志願者在非洲進行教學所面臨困難的課文學習時,筆者引導學生討論幫助他人與尊重他人的關係:應該遵循受助者的意願(at your will),還是應該只是順從幫助者的意願(at my will),還是應該形成共同的意願(at our will)。學生經過討論指出,只有幫助者與受助者形成共同意願,才是志願服務的良好基礎;也只有這樣,才能給他人帶來真正的尊重和幫助。這徹底改變了學生以往的“有好心就能做好事”之類的價值觀念。

筆者發現,英語課堂的價值之美還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鼓勵基礎較好的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發展學生樂於助人的美德。互助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自身的學習,也能影響班級的學習氛圍,同時反過來也能促進教師改進教學。

發揮英語語言自身優勢,注重課堂生成之美

與漢語和人類任何語言一樣,英語語言具有本體之美,如英語語音的單元音的飽滿之美、雙元音的滑變之美,英語詩歌的節奏之美、韻律之美、語調之美,英語演講與戲劇的抑揚頓挫和語流音變之美,等等。擴展開來,還可以講到英語語句結構之美、語篇結構之美等。

我還通過對比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於英語語言本體的審美的認識。在進行英語詩歌單元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體驗中國古詩對日本與世界其他國家俳句作者的影響,體會不同語言的俳句的審美共同性與差異性,讓學生體會“枯藤老樹昏鴉”與西方五行詩的審美異同。

抓住課堂生成也是開展美育的一種方式,這需要教師有足夠的知識儲備。這種即興章因此也可以充分展示教師的知識之美。英語是一種表達形式,可以表達任何內容,而且高中英語教材中內容非常廣泛。教師如果有豐富淵博的知識,可以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獨特的教學風範。在介紹有唐詩的課文教學中,我藉助葉嘉瑩等名家對於古詩詞的解讀,向學生介紹唐詩的意境。學生不僅能深切感受到唐詩之美,而且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了對唐詩全新的審美與情感體驗。許多學生課後說,希望老師講解更多的古詩詞。

我在課堂上,經常引導學生討論,而且學生之間的討論、辯論或爭論,一直到課後還在繼續,有時甚至連續幾天,生成出很多新的觀點和認知。

為了營造美的課堂,我還進行了多種嘗試。我偶然展示的古箏演奏也很受學生歡迎,不僅使他們更進一步認知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也促使他們體驗音樂之美。我還將其他一些才藝引入課堂,比如插花藝術、音樂與繪畫欣賞、話劇與電影觀賞,等等。只有堅持對課堂之美的不懈追求,才能帶給我們美的英語課堂。同時教師還應從課堂之美的視角不斷進行教學實踐反思,深入探討課堂之美的形態,從而促進“以美育人”目標的實現。

(作者 陳曉雲 單位: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