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傳送門點擊——

因為上面那篇文章,有很多小粉紅非常不服氣,覺得我所說的那些民國大師都是徒有其表,所以我準備特意寫一百個民國大師的簡歷(分上中下篇),說一下那年代的大師,做了那些事!

喜歡的點個訂閱!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1.詹天佑(1861.4.26-1919.4.24),字眷誠,號達朝,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漢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屬江西),生於廣東南海。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習鐵路工程,畢業論文為《碼頭起重機研究》獲得哲學學士學位;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造“豎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京張鐵路,是一條自北京西直門,經居庸關、沙城、宣化至河北張家口的鐵路,全長約201.2km,京張鐵路因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價值,在俄國和英國兩國覬覦、諸商紛爭築路的情況下,清廷要臣袁世凱多次與英俄協商最終確定由中國自己籌款修建,並於1905年5月上奏清政府提議儘快修建,清廷接受了袁世凱的建議後,袁世凱在資金和人才上精心籌劃,任命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會辦(相當於副局長)兼總工程司,並於1905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1909年建成,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勘測、設計、施工完成,投入營運的鐵路。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2.侯德榜(1890.8.9-1974.8.26),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早年考入清華大學留學預備學堂高等科。1913年赴美國留學。1916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專業,獲學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制革碩士學位。1921年獲博士學位。1921年回國後任塘沽鹼廠總工程師、南京銨廠廠長、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總工程師和總經理。1949年後歷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委員、重工業部顧問、化學工業部副部長、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他為中國化學工業的開發、建設和生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是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的技術指導下,中國在20年代成立了亞洲第一大鹼廠,生產出的紅三角鹼獲1926年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金質獎,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進步的象徵。1932年起用英文撰寫《純鹼製造》一書,將氨鹼法制鹼技術公之於世,打破了帝國主義者對制鹼技術的封鎖壟斷,為中外化工學者共享。共獲得20多項榮譽。撰寫十餘部著作,發表60多篇論文。

侯德榜聯合制鹼法:從17世紀起,在生產玻璃、紙張、肥皂等時已經知道要用純鹼,但那時的鹼是從草木灰和鹽湖水中提取的,人們還不知道可以從工廠中生產出來。後來法國一位醫師路布蘭用了4年時間,在1791年首創了一種純鹼製造法,從此純鹼能源源不斷地人工廠中生產出來,滿足了當時工業生產的需要。可惜這一方法並不完善,還存在著許多缺點,如生產過程中溫度很高、工人勞動強度很大、煤用得很多、產品質量也不高等,因此很多人都想改進它。

1862年,比利時有一位化學家叫蘇爾維,他提出了一種以食鹽、石灰石、氨為主要原料的制鹼方法,這方法叫“氨鹼法”或“蘇爾維制鹼法”。由於這個方法產量高、質量優、成本低、能連續生產,所以很快就替代了路布蘭的方法。但這個方法都被製造商嚴格控制住,一點也不讓它洩露出來,被他人知道。

20世紀初,當時的中國工業生產也需要純鹼,但自己不會生產,只能依靠進口。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純鹼產量大大減少,加上交通受阻,英國一家制造純鹼的公司乘機抬高鹼價,甚至不供貨給中國,致使中國以鹼為原料的工廠只得倒閉、關門。

1921年,侯德榜回國了任永利鹼業公司總工程師,任務是要創建中國第一家制鹼工廠。當時要生產出鹼,只能按蘇爾維制鹼法生產。原理說說很簡單,可真正要製造出來可就難了。由於技術封鎖,侯德榜只能靠自己不斷研究、試驗、摸索。經過好長時間的努力,終於設計好了流程,安裝好了設備,接著就開始試生不。誰知一開始就碰到困難。一天,剛試車不久,高高的蒸氨塔突然晃功得很厲害,並且發出巨響。大家害怕極了,侯德榜見了馬上喊停車。一檢查,原來所有的管道都被白色的沉澱物堵住了。怎麼辦?開始他拿大鐵釺捅,累得滿頭大汗,但也無濟於事。後來,他想出加幹鹼的辦法,才使沉澱物慢慢掉了下來,終於轉危為安。類似這樣的故障還有很多很多,每次都被他一一排除掉了。

經過幾年的努力,1924年8月13日,中國第一家制鹼廠正式投產了。他首先分析了蘇爾維制鹼法的缺點,發現主要在於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比分沒有利用上,只用了食鹽中的鈉和石灰中碳酸根,二者結合才生成了純鹼。食鹽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鈣結合生成了氯化鈣,這個產物都沒有利用上。那麼怎祥才能使另一半成分變廢為寶呢?他想呀想,設計了好多方案,但是—一都被推翻了。後來他終於想到,能否把蘇爾維制鹼法和合成氨法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制鹼用的氨和二氧化碳直接由氨廠提供,濾液中的氯化銨加入食鹽水,讓它沉澱出來。這氯化銨既可作為化工原料,又可以作為化肥,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食鹽的利用率,還可以省去許多設備,例如石灰窯、化灰桶、蒸氨塔等。設想有了,能否成功還要靠實踐。於是地又帶領技術人員,做起了實驗。l次、2次、10次、100次……一直進行了500多次試驗,還分析了2000多個樣品,才把試驗搞成功,使設想成為了現實。

這個制鹼新方法被命名為“聯合制鹼法”,它使鹽的利用率從原來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此外,汙染壞境的廢物氯化鈣成為對農作物有用的化肥——氯化銨,還可以減少1/3設備,所以它的優越性在大超過了蘇爾維制鹼法,從而開創了世界制鹼工業的新紀元(摘自紹興市中學化學研修網)。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4.嚴復(1854.1.8-1921.10.27),乳名體幹,初名傳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後名復,字幾道,晚號野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嚴復系統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他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等著作,他的譯著在當時影響巨大,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啟蒙譯著。

《天演論》,原名《演化論與倫理學》,是嚴復翻譯自英國生物學家托馬斯·亨利·赫胥黎名為Evolution and Ethics的演講與論文集,此書闡發了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中關於生物進化的理論。清朝末年,甲午海戰的慘敗,再次將中華民族推到了危亡的關頭。此時嚴復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並於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國聞彙編》刊出。該書問世產生了嚴復始料未及的巨大社會反響,維新派領袖康有為見此譯稿後,發出“眼中未見有此等人”的讚歎,稱嚴復“譯《天演論》為中國西學第一者也”(摘自360百科)。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數學家:

4.熊慶來(1893.10.20-1969.2.3),字迪之,雲南彌勒人,數學家,中國近代數學的先驅,並被譽為“中國數學界的伯樂”。熊慶來18歲考入雲南省高等學堂,20歲赴比利時學採礦,後到法國留學,並獲博士學位。他主要從事函數論方面的研究,定義了一個“無窮級函數”,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數。1921年回國後創辦了東南大學(現南京大學)數學系,主持了清華大學數學系工作並創辦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研究部,這期間他培養了一批中國現代代傑出的數學家,如華羅庚、莊圻泰等。1969年在WG期間被迫害至死。1978年他被列入第一批平反昭雪的名單。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5.何魯(1894.3.23-1973.9.13),四川省廣安縣人,字奎垣,筆名雲查,屬馬,清光緒二十年(1894. 3.23)生。1903年春,成都機械學堂招生,何魯報名參考,作文一氣呵成,口試應對如流,主考為之驚訝,即出一上聯要何魯應對:“童子鴻不因人熱,”何魯應聲對曰:“學生魯當以名揚。”主考讚道:“此神童也!”何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機械學堂,三年學歷,期期獲優秀獎,享受免費待遇,畢業後被保送入南洋公學。1911年,又官費留學法國里昂大學,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獲得數學碩士學位。在商務印書館“算學叢書”內出版《二次方程詳論》、《虛數詳論》、《行列式詳論》等,其文筆簡練,論證嚴謹,對當時中國數學的發展起了很大影響.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6.胡敦復(1886.3.19-1978.12.1),江蘇省無錫縣人,數學教育家,中國數學會早期的組織者。1912年創辦私立大同大學,成效卓著。在教學上,他提倡並組織編寫適合中國教育實情的現代教材。主要論著:《新中學教科書供初中用<算術><幾何><幾何學>》、《新中學幾何學》、《積分方程式之導引》、《平面幾何學》、《立體幾何學》、《英文寶庫》等。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7.蘇步青(1902.9.23-2003.3.17),字雲亭,原名尚龍(訛作尚良),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院士),復旦大學校長、名譽校長,微分幾何學專家,被譽為數學之王,與棋王謝俠遜、新聞王馬星野並稱“平陽三王”。他在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高維空間共軛理論、幾何外型設計、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等職。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主要成就:發現四次(三階)代數錐面, 國內率先研究K展空間理論,深入研究仿射和射影微分幾何理論;其作品:《微分幾何學》、《射影曲線概論》、《射影曲面概論》等。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8.華羅庚(1910.11.12-1985.6.12),生於江蘇金壇,卒於日本東京,中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奠基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1984年4月30日華羅庚在美國正式接受美全國科學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稱號。1985年6月12日應邀到日本東京作學術報告,報告結束後突然心臟病發倒在講臺上,送院後證實不治,終年74歲。他一生著有200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還有10餘部科普作品。

著作:《數論導引》、《優選學》、《多復變數函數論中的曲型域的調和分析》、《高等數學引論》、《典型群》、《從楊輝三角談起》、《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堆疊素數論》、《從單位圓談起》、《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優選法評話及其補充》以及《統籌法評話及補充》等。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9.陳建功(1893.5.8-1971.4.1),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復旦大學數學學科帶頭人、原杭州大學副校長。陳建功的研究領域涉及正交函數,三角級數,函數逼近,單葉函數與共形映照等多個方面,是我國函數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10.陳省身(1911.10.26-2004.12.3),號辛生,美籍華裔數學大師,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他用內蘊的方法證明了高維的高斯-博內公式,定義了陳省身示性類,在整體微分幾何的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的發展,被譽為“現代微分幾何之父”。他曾被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柏林工業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1985年,南開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物理學家:

11.葉企孫(1898.7.16-1977.1.13),上海人。中國卓越的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1918年畢業於清華學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獲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23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回國後,歷任國立東南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副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他還是中國物理學會的創建人之一,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第一、二屆副會長,1936年起任會長等。文革期間曾受殘酷迫害。

他的著名學生包括:王淦昌、趙九章、張宗邃、胡寧、于敏、彭桓武、周光召、錢三強、王大珩、陳芳允、屠守鍔、鄧稼先、朱光亞等。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大會,隆重表彰研製“兩彈一星”的功臣,23位科學家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這23位科學家中有19人是葉企孫的學生,有2人是他的學生的學生,還有2人的事業也與他有著密切的關係。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12.胡剛復(1892.3.24 - 1966.2.19),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事業奠基人之一。將X射線標識譜、吸收譜和原子序數之間的實驗規律擴展到25號至34號元素,並測定了X射線頻率和光電子速度的關係,對X射線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東南大學)及大同大學等校創建了物理實驗室,培養了吳有訓、嚴濟慈、趙忠堯、施汝為、錢臨照、餘瑞璜等著名物理學家。抗戰期間,作為理學院院長協助竺可楨校長西遷浙江大學,並將浙江大學理學院辦成了當時最好的學院之一。

主要著作:《大地電象》、《電位定名解》、《X光吸收放射機制和原子結構推測》以及與人合著的《中學物理教材》等。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13.饒毓泰(1891.12.1-1968.10.16),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研究了氣體導電過程,對低壓汞弧放電機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倒斯塔克效應、分子光譜等方面取得很有意義的研究成果。畢生致力於中國物理學教學和科研事業。代表作品:《論銣和銫的基本線系的二次斯塔克效應》。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14.吳健雄(1912.5.31- 1997.2.16),生於中國上海市閔行區。原籍是江蘇省太倉市瀏河鎮,華裔美國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被世界物理學界譽為“世界物理女王”、“物理學第一夫人”。在β衰變研究領域具有世界性的貢獻,曾獲美國最高科學榮譽——“美國國家科學勳章”。

1958年,當選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當選為第一位華裔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獲列入《美國科學名人錄》;1959年,獲美國研究法人獎、美國大學婦女協會年度成就獎、美國史密斯女子學院榮譽博士;1971年,獲美國羅素·沙吉學院榮譽博士、美國西格瑪·代爾塔·艾普斯隆學社五十週年獎。得到“物理研究第一夫人”的美譽;1980年,美國賓州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並稱贊為“世界頂尖的女性實驗物理學家”。柏克萊的老師塞格瑞也稱她為“原子核物理的女王”;1990年,國際編號為2752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吳健雄星”;1992年南京大學物理系建立“吳健雄圖書館”,東南大學建立“吳健雄實驗室”;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設立“吳健雄物理獎”、“吳健雄袁家騮自然科學基金會”。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明德中學先後設立“吳健雄獎學金”。2002年,東南大學建立“吳健雄紀念館”。2003年底,東南大學建立吳健雄學院。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15.薩本棟(1902.7.24-1949.1.31),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專家、教育家。曾創造性地將並矢方法和數學中復矢量應用於解決三相電路問題,得到當時國際電工界的高度評價。對各種真空管的性質和效能也有極好的研究。30年代出版的《普通物理學》被當時的大學廣泛採用。和葉企孫等人共同建設和發展了清華大學物理系。抗戰期間,為建設廈門大學做出了重要貢獻。抗戰勝利後,為恢復和重建中央研究院做出了極大努力。

薩本棟,字亞棟,1902年7月24日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其先祖系色目人。元代四大詩人之一薩都拉,曾官至南臺侍御史,泰定帝鐵木兒欽賜其姓薩。此為薩氏家族立姓之始。其孫薩仲禮是癸酉年(1333)進士,官至福建行中書省檢校,舉家由雁門遷福州,子孫繁衍漸成望族。薩本棟是薩仲禮的第17代孫。

論著:《物理學名詞彙》、《普通物理學》、《普通物理學實驗》、《實用微積分》、《交流電路》、《交流電機》等。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16.楊振寧(1922.10.1-),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20世紀物理學大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時持舊中國(中華民國)護照,為中國國籍。原籍安徽鳳陽。代表作品:《對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質疑》。主要成就: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80年獲拉姆福德獎,1986年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93年獲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1994年獲鮑爾獎。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17.李政道(1926.11.25-),華人物理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中國上海市,1946年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因在宇稱不守恆理論、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物理、和非拓樸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1957年31歲的李政道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定律與楊振寧共享諾貝爾物理學獎。從1970年代初,他和夫人秦惠莙開始回中國大陸訪問。1996年11月29日秦惠莙因患肺癌離開人世,為紀念夫人,1997年李政道及其親友捐贈3萬美元“秦惠莙與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簡稱莙政基金。主要著作:《粒子物理和場論引論》、《李政道文選1-3集》、《宇稱不守恆三十年》、《對稱,不對稱與粒子的世界》、《李政道文選1985-1996》、《科學與藝術》、《物理的挑戰》、《宇稱不守恆發現之爭論解謎》、《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理、強子結構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論》等。其他成就: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7年愛因斯坦科學獎, 1977年法國國家學院G.Bude獎章, 1995年中國國際合作獎, 2007日本旭日重光章。

教育不靠嘴說!民國百位大師科普(上)

18.吳有訓(1897.4.26-1977.11.30),字正之,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江西高安人,原為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他於1916年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1920年6月畢業於數理化部。1921年赴美國留學,1925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並留校任助教,次年回國。1927年8月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以系統、精湛的實驗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先後在多所高等學校任教,培養了幾代科學人才。是中國科學事業的傑出領導人和組織者,對中國科學事業特別是新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他的學生有:核物理學家錢三強、郭永懷、王淦昌、彭桓武、何澤慧、王大珩、朱光亞、鄧稼先、梅鎮嶽、鄭林生、金星南、胡寧等,光學專家王大珩、龔祖同,固體物理學家陸學善、葛庭燧,力學專家林家翹、錢偉長,理論物理學家王竹溪、彭桓武,地球物理學家趙九章,電子學家陳芳允,海洋物理學家赫崇本等。工作中培養的有林蘭英、王守武、陳能寬、孫湘、黃量、王天眷、于敏、章綜、張樂潓等科學家。

1955年主持了青黴素、鏈黴素、氯黴素和金黴素等四種最重要抗生素的研製;1965年,主持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初步獲得成功;1956年參與組織全國的科學家制定國家科學十二年發展遠景規劃;1961年組織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和長春光機所幾乎同時研製成功了紅寶石雷射器;之後至去世,領導中外科學交流作出了特別貢獻。

他的恩師康普頓教授曾是美國核武器研製計畫中的高級顧問。1977年12月7日下午,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為吳有訓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鄧小平、烏蘭夫、方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科學界的同人好友數百人出席了追悼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