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文物安全防護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在鄭州成立

田野文物安全防護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在鄭州成立

近日,田野文物安全防護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在鄭州成立,地波探測儀、可摺疊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智慧視頻(熱成像+紅外視頻)等各種高科技設備也一同亮相,共同助力田野文物的保護。

田野文物是指分佈在全國地上、地下、水域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傳統民居、石窟寺、古石刻、壁畫及古脊椎動物、古人類化石遺址;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史料價值的近現代重要史蹟、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我國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顯示,我國不可移動文物76.67萬處,83.3%散落在縣(區)以下的農村地區或廣袤的鄉野間。

河南省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田野文物種類繁多,且分佈廣泛。如位於鞏義市的北宋“七帝八陵”,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區現存大量地面石刻雕像,每個石刻雕像都是文物中的一級品,被文物界譽為“天然石刻博物館”。

近年來,由於受分佈範圍廣、數量規模大、監管能見度低等客觀因素制約,全國田野文物失管、失防、失竊案件頻發。另外,受到經濟發展和國內外的文物市場行情變遷等影響,以及近幾年盜墓影視劇文化的影響,人們對於文物所具有的經濟價值認識越來越全面,在暴利的驅使下,很多人跳出道德底線,鋌而走險,實施田野文物盜竊行為。田野文物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田野文物安全防護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對於田野文物來說,由於地域、設施等因素限制,基本都未配備相應監控設備。再加上安保人員人手不足,巡檢的侷限性,導致大部分田野文物保護不到位。“一個老人一條狗”的傳統看護模式,根本無法實現對田野文物的有效保護。

那麼,在目前這種形勢下,如何防得住盜墓者的“洛陽鏟”呢?田野文物安全防護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給出瞭解決方案。

據該中心科研人員介紹,通過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等科技技術手段,如“地波探測報警”系統、空中巡護系統、智慧視頻安全防護系統等,採用地下、地上、空中三位一體的綜合防護體系,達到田野文物防盜擾、防破壞、防潛伏作案及智能化作案的能力,有效保護田野文物安全。

他說:“一旦發現可疑情況,系統會第一時間取證並通知保護單位工作人員,現場通過無人機等設備對可疑人員進行警告驅離,這個系統避免了靠人監控或事後查詢的被動防範辦法,變成主動發現,主動防範,主動制止。”

目前,該研發中心還根據田野文物的防護特點和需求研發了適用於大型、中型、小型田野文物防護系統產品及方案,已報軟件著作權10餘項、實用型發明專利7項,發明專利3項,多個田野文物安全防護試點項目正在實施推進中。(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