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足球女将》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从《足球女将》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昨儿电影频道播放的电影《足球女将》,不小心瞅了一眼。

该片由戴维斯·古根海姆执导,卡莉·许洛德,安德鲁·苏和德蒙特·莫罗尼出演,2007年上映。

讲述的是1978年的美国,一个还没有“女足”的时代,一个少女开始为足球“疯狂”。

只是看了该片,我不想谈足球,而是想谈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应给与更多的陪伴。

对于女孩子踢足球,不论是父母,还是兄弟,以及朋友刚开始都是不支持的,父亲甚至一开始还泼冷水。尽管不支持,但是依然会给与相应的帮助,陪伴她做一些基本的练习。

慢慢地开始理解与支持,训练选拔时一家人还主动前往观看,进球之后一起呐喊欢呼。

这中间过程,除了理解与支持,更多的是陪伴。

陪伴,看似简单,真要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其实,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了陪伴的重要性的,可是时间呢?还在为了生活拼搏,不得不把孩子寄托给父母,托管给学校。

这中间的许多问题,恐怕不是一纸文件能够解决的,作为家长的更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为生活拼搏追求的真的是物质上的财富?

如果父母不能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哪谈得上陪伴?各种减负更是空谈,只会进一步加重家庭的负担。比如,为了保证孩子足够睡眠,推迟早上上课时间。如果缺少父母监督,只会导致孩子晚上睡得更晚。早上父母还是那个点就要上班,对于顺道送孩子上学的父母而言,他们是不可能因此而推迟出门的时间。

就“国情”而言,不太可能做到一对一式的教育,学校更多的是“集体灌输”,因材施教无从谈起。所以,更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只有家庭教育的完善,才能做到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核心是陪伴!

学校教育,应给与公平选择的权利。

被学校拒绝踢球之后,学生可以向学校提起上诉,学校因此而举行校董事听证会。的确,我就是因为有感于这一点,而想写此文的。即便是选拔未能达到教练的要求,也给与了她另一种选择,进入中学校队。

如果是在我们这里,你还有选择的权利么?拒绝了就拒绝了,或许仅仅给你一个拒绝的理由。没有地方给你申述,也没有人帮你上诉。即便你折腾了,最终也只能是不了了之,受伤的最后还是自己。

学校教育应提供公平的机会,这样学生才有选择的权利。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是自上而下的,学校安排什么,我们学什么,学生不能提出任何异议。作为学生,我们并没有思考过为何而学,如何学?更像是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而学。老师为完成工作,学生为完成任务。学生学习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学不进去,学无所用也自然而然。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很显然,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并没有深刻理解这句话。我们的学校更像是一个机构,这也管,那也管,管得太多,都快管不过来了。学校更应该像一个公共场所,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提高师资水平,为学生提供“传道受业解惑”的地方。学生是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而不是让学校给学生准备一个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还是标准答案。学生没得选,要选也只能选择A、B、C、D几个答案。

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人生是多彩,多样的,尽管我们没得选,依然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何不让我们一开始就有一个不同选择的可能呢?

学校教育,核心是公平!


很多人说,中国的教育某个阶段出了问题,我个人觉得,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研究生博士阶段的教育,都存在诸多问题。这是个“大”问题,我一直想说点啥,但是又不想说得太“大”,只能从小处着手,说点浅见。

教育正为利所累,后果堪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