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601所要把離職基層員工「抓回去」,原因是張小平離職已經影響中國登月,你怎麼看?

amaocc


這件事情已經被刷屏,也暴露出一些職場很扯淡的潛規則:我在的時候,你不懂珍惜;不在了,你才知道我無可替代。如果不是國企,他們能這樣“抓”人家回去的嗎?

關於批准他離職的領導,還有張小平離職的理由,我就不再贅述了,因為我們看到的很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整個事情也許並不是這樣子。我還是重點說說,為什麼張小平會被“抓”回去。

一是主要原因肯定是因為他掌握了核心技術,從公司發文的描述來看,很有可能是唯一掌握某些關鍵技術的人,也就是說他在這個領域是稀缺的。他跳槽到的另外一家單位,為他開出了百萬年薪,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他所掌握的技術的價值。

二是為什麼他在公司的時候,公司沒有發現他的重要性?很有可能因為他的學術研究被別人冒領,這也許是他辭職的理由之一,另外,國企過於講究論資排輩,不以能力定職級和薪金,也必須要引起重視,否則更多的人才可能會流失。

三是為什麼這麼核心的人員可以這麼輕易的離職?在保密和脫密的監管方面,601所還有很多值得提高的地方啊,為社麼如此基層的員工掌握瞭如此核心的技術?該技術應該屬於絕密,為什麼沒有脫密期?為什麼他有資格接觸這麼核心的研究成果,卻職位這麼低?整改吧。


職場潘多拉


這個事情本身已經刷屏了,還不瞭解情況的可以直接看下面這兩張圖,就是601所的這份公文,故事的主人公叫張小平:



根據網上的說法,張小平在601所雖然頭銜是“副主任設計師”,但在601所,70%的人員都是這一頭銜,其實只能算基層人員;而且,其年薪酬為12萬元,跳槽到民營火箭公司藍箭之後,就能拿到上百萬的薪酬。據說,甚至有藍箭的人專門在601所旁邊駐點挖人。


下面是百度貼吧網友列出的,航天系統的人員層級劃分,可以看到副主任設計師層級確實是比較低的。


不過,即便是這樣低的層級,也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坐上去的:直博27歲畢業,2年後申請高工,由於人員積壓,一般要等1,2年,31,2歲高工,而高工之上才是設計師、副主任設計師。


網上的說法,也只能是作為一個參考,這個事件的真實性如何,大家可以自行判斷。就孔方兄個人來看,我認為應當是八九不離十。


這個事情,說到底還是國有企業的激勵機制問題,也是長期以來的大問題。孔方兄也曾在體制內的企業做過,體制內的企業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對上是第一位的,穩定第二位,第三可能才談得上效率。尤其是國企的高層,很多是帶有行政級別的,外行指揮內行的情況非常普遍;即便是那些內行的管理者,到了高位,長時間脫離業務層面,也就變得不懂業務了。


航天601所這種情況,就是這種弊病的反映。由於國企穩定,各種福利也還不錯,所以很多人爭著往國企走,國企看起來從不缺乏人才。尤其是航天這個行業,長期以來就只能進國有的研究所,沒有更多選擇。所以,對於在基層的員工,上面的外行領導是否真的瞭解,是否清楚每個人的具體作用,他們腦袋是糊塗的,他們的錯覺就是:我才不稀罕你這個基層的員工,你要離職就離職,我隨時可以批准,反正外面還有大把的人在等著進來。


對員工來說,在國企工作的問題在於,即便你能力很強,但工資是按照級別來定的,而非能力和貢獻來決定。無論是收入,還是對個人的尊重,與很多有能力的人的貢獻不成正比的。所以,這會導致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後果:優秀的人才,有機會就出去了,反正市場定價他們能獲得更好的收入,更多的尊重。而留下來的,就是需要依附體制的保護的人,他們的能力往往並不是最強的那些人。


從601所這個搞笑的文件來看,是他們自己批准了人家的離職,而且領導也肯定簽了字,走了之後才發現玩不轉。可想而知,這幫人糊 塗到了什麼地步。可笑至極,悲哀至極。


網友的段子最形象地描述了這樣的情況:


技術大牛:領導能提點待遇嗎?我現在養家餬口都難啊…
領導:愛乾乾,不敢滾!
技術大牛:好啊 我滾了~
領導:**,你真滾了!你回來!你TM給我回來…!


航空航天領域,是我國科技皇冠上的明珠,一直都備受尊崇,他們也做出了巨大的成績。但成績並不能掩蓋問題和差距。都說我們是“一窮二白”做出來航天事業,但蘇聯和美國不一樣是從零開始做的航天事業嗎?他們之前還沒有學習的對方,是原生性的創新,我們仍舊是模仿。


現在的“舉 國 體 制”,其效率如何不言自明,但我們能夠看到的是,連馬斯克這樣的私人企業家,都能發射獵鷹重型火箭把特斯拉汽車送上月球軌道,還可以回收回來,還可以推出繞月旅行的項目。但

我們的重型火箭(也要用到液氧煤油發動機)什麼時候能發射?答案是2028年。



在國有企業的上報的功臣名單中,可能很多張小平都無緣在這上面,他們的貢獻可能都被最上面的那幾個人給領走了。


這是2015年的一則新聞: 1月14日,“科技盛典——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團隊)推選活動”在京揭曉結果,航天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團隊名列其中,一起獲獎的還有屠呦呦、陳薇、裴端卿、劉靜、周濤等人。這裡的“航天六院液氧煤油發動機”,就是航天601所的項目,但在新聞稿中,我們不可能看到張小平們,而是他們:



還好,現在有了民營火箭公司,張小平們可以不用再憋屈了,這是幸事,感謝藍箭,恭喜張小平。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張小平作為西安的航天動力研究所的研究員,年薪是20w,但是張小平的價值就值20w麼,不,他去到市場上,私企給他開出的年薪是100w。

那麼作為個人來說選擇去私企非常合理,因為畢竟不是靠信念活著,還是需要吃飯和養家餬口的。

但是問題在於一個西安的航天動力研究所這樣的研究所居然離開一個張小平,研究進程就無法前進了。簡直是令人震驚。一個這樣的研究所幾百甚至幾千號人。居然核心問題離開這個基層員工就不行了。

按照新聞報道,難道不是遇到一些項目攻堅戰,領導做出幾個重要指示就能夠輕易解決的麼。

事實證明,這樣的龐大機構裡面尸位素餐的人太多了。能力沒有,但是會混,你就可以好好的待著。甚至當上領導,但是如果你擅長搞技術,那就好好在基層搞技術吧。

現在的情況是,張小平敢不敢回來,就算西安的航天動力研究所給他開高年薪,但是如果回來依然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完成該完成的科研任務,那麼第一個挨批的就一定是他張小平。


旅日


大實話:員工跳槽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心受委屈了,錢還沒有給到位”。

張小平跳槽這件事估計今天已經刷屏了,據說,張小平作為航天601所的一名普通基層員工,因為跳槽到了民營火箭公司藍箭後,年薪就從在航天601所的12萬元,一下子漲到了年薪百萬。

但是,航天601所發現張小平離開後,原來的項目玩兒不轉了,導致項目被擱置。所以就搞了個什麼“影響中國登月”的理由要求人家回來。

說真的,看完這個要求之後我真的是要笑掉大牙了,在航天601所,一個年薪12萬的職工離職了,竟然都能影響到登月,說不好聽的,這登月的事業太容易被影響了吧。

所以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就是個藉口,就是人家在這兒努力付出的時候看不到人家的重要性,然後薪水給的也不高,人家說要辭職,自己對項目也不瞭解,然後沒多想就同意了。沒想到人家真的走了,然後才發現人才的重要性,但是,自己又不想給更高的工資,所以就想出來這麼一個套路。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反映了航天601所的晉升機制問題。

我們想一下,為什麼張小平要辭職,說現實一點還是因為錢嘛。反正我是不敢想象一個能夠影響到登月事情的人,年薪竟然只有12萬元。說難聽一點,這和工地上的一些技術工種一年賺的差不多,要是生活在北京這樣的城市裡,估計養個家都緊巴。

而對於張小平來說,自己付出著這麼重要的貢獻,但是上邊的領導卻視而不見,非但待遇上很一般工資也是低得可憐,那辭職真的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並且現在又用這麼下三濫的手段要求人家回來,顯然其用意還是隻想讓馬兒跑,但是卻不讓馬兒吃草。說現實一點,這麼重要的一個人,人家民營企業都給到年薪百萬了,並且之前也是正常離職,沒有這個道理說一紙文件,人家就得放棄百萬年薪重新回來拿這12萬的年薪吧,顯然是不符合常理嘛。

說難聽一點,如果換做是我,就算是最後不得已回來了,如果薪資待遇不提高,那我就直接說自己也解決不了就是了嘛。那到時候還是辭職,反正指定是不會再像以前了。

所以說,這個“要人”文件,也反映了601航天所在人才管理上的嚴重缺陷,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麼今後必將會有更多的人才流失。畢竟,現在可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有你這一家研究火箭了,民營企業一旦發力,估計很多真的有本事的人就會被挖走,而一旦厲害的人走了,之前養的那些草包就現原形了。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首先這份文件貌似是真的,但是裡邊的言辭是吹的。

張小平原先供職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浪表示“張小平本人擅自離職,經多次談心做工作無效,為挽留此人,單位通過法律途徑提起仲裁。在提供給相關機構的材料中,有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被其利用網絡進行的炒作。”果然還是機關式行文。”

如此來看,應該只是用人單位向勞動仲裁部門提供了誇大其詞的材料,被別有用心的個人的炒作而已。

張小平原先是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的一個副主任設計師,今年48歲。不是主任設計師,也不是基層人員。據爆料,張小平原西安在西安的待遇是12萬元一年,跳槽後加入北京藍劍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達百萬。

國家培養一個航天科技人才確實不容易,不過也絕對不可能出現航天科技集團

離了一個人不能轉的情況。用腳後跟就可以想一下,一個在體制內呆了23年的人,如果是離了他單位就不轉的人,僅僅混到副主任設計師,除非20多年領導都瞎了眼。如果就吹噓的這些能力,當不了院士就是屈才了。

這件事只是利用大家對體制的誤解,認為體制一直限制人才發展,體制留不住人才,作為噱頭博取關注而已。

這件事情主要原因還是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挖人方式,希望獲得研究所的一些資料。

研究所可能各種保密措施做的不好以及信息資料保管不完善,或者壓根就沒有簽訂競業限制協議,因此非常緊張,怕追究責任。因此,想通過勞動仲裁方式,不允許其解除勞動關係。

在體制內工作的人,應該都知道單位離了誰都會轉。參與中國登月計劃的業務骨幹,至少應該有足夠的責任心和覺悟,擁有民族榮譽感和國家榮譽感。絕對不會因為民營企業拋出的百萬年薪而耽誤國家登月計劃的。

研究所也應當好好整頓一下了,這次是張小平,下次是王小平、李小平怎麼辦?工作人員的工作應當有獨立性,同時要有AB角,而最重要的是機密資料不得洩露。

這件事情其實不應該通過勞動仲裁,而是通過國家安全部門,告誡張小平不要對研究所的關係中國登月的重要資料給洩露,否則會依法處置。



暖心人社


影響真的很大哦,就像我們的市政維修項目,由於壞了一個井蓋,我們派出項目組去維修,項目組成員包括項目總指揮一名,項目副總指揮三名,總工程師一名,安全部部長及副部長,外聯部部長副部長,預算部部長副部長,監理部總監及專業監理工程師,籌劃部長及副部長,給水系統工程師,電力工程師,保安三名,司機三名外加施工員一名,這麼健全一個項目組,施工員竟然要求漲工資,要求月薪由三千漲到三千五,而且要求延長工期,並且增加施工人員,要知道我們項目組二十幾個人,每月薪資總額達到近百萬,他一個基層員工竟然要求每月漲五百元,開玩笑,不慣這毛病,我就給他辭退了,但由於施工員的離開,我現在無人可用,導致井蓋更換項目無法完成,請總公司領導給予幫助!


天拓9


今天下午看到了網上刊登的文章,張小平的離職將影響中國航天,我大吃一驚!

張小平雖然身居副主任研究員,但在601所裡還是屬於"底層工作人員",可他乾的確是"挑大樑“的活。他拿的工資每年才只有12萬。科技人員的付出與報酬形成了剪刀差,心裡面的反差肯定存在。

范冰冰四天賺6000萬,張小平年薪才12萬。四天能抵500年,數字決定屁股,屁股決定行動。既然分配如此不公,跳槽、離職那是必然。金融圈、演藝圈收入高的離譜,但科技圈還在默默奉獻,既然腦子不比他們笨,那麼為什麼不去追求高收入呢?這個時候和他們再講情懷已經毫無意義!可以想象以後科技圈的動靜還會更大。大家同意不同意,我的看法?

如果您認為我講的對,請點擊右上角紅字"關注",謝謝!








依旺情深1


我作為一名航空航天體質內的技術人員人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體質內存在的問題是很明顯的。

1,效率底下,行事作風邋遢,吃拿卡要。就拿打印圖紙來說,人都站旁邊很久了,打印室大媽就是繼續打電話聊家常,不聊完就是不工作。

2,關係戶非常非常的多,好職位肯定是關係戶有優先權。有一回去北京東高地見同學,他說在門口被自行車撞了都不敢頂嘴,指不定哪個就是領導或者軍方的親戚。作為技術人員,或者關鍵技能人員,想當領導太難了。

3,不懂瞎指揮,體質內領導在乎的不是你的能力,在乎的是他自己的升遷,他的收入,他的面子,有些領導根本不跟你談技術,敢反對他,就是把你整死死地,穿小鞋,坐冷板凳。

但是說實話,能力強的人在體質內也是非常多的,體質帶來的學習機會是你不敢想像的。如果入職該行業自己又肯學肯幹,能力絕對漲的飛快。

至於張小平這件事,我覺得是好事,國家也應該看到目前技術人員待遇底下的問題,不再應該用傳統事業單位統一工資,卡死工資總額的方法來管理技術人員。國防軍工航空航天急待變革。


噴氣大王


首先。如果這個情況是真實的,紕漏這些消息,發佈這幾張圖片的人涉嫌洩露國家機密。我有兩個從軍工企業跳槽出來的朋友,他們辭職都要寫各種保密協議,非常嚴格。再就是,如果這個是真實的,張小平辭職的原因也基本能看出來。他作為這幾個國家頂尖發動機研製的最重要的技術人員,負責整體的技術把關與指導,卻才是副主任設計師,但乾的是總設計師的工作,那主任設計師呢?可能只是在那掛名而已。這讓我我也會心裡不平衡,就辭職不幹。他辭職時,上級領導覺得你只是一個副的而已,你辭了還有正的,應該對研發進度影響不嚴重。沒想到,它一走,研發進行不下去了,正的啥都不懂,根本支撐不了局面,上級領導這才明白,正的就是吃乾飯的,沒有張小平真的研發不了,這才想把他重新召回。


謂語6324689


看這種消息應該讓新聞飛一會,但也慶幸張小平是被私企挖走的,而不是國外的航天企業。某航天系統科研人員稱:“張小平離職會影響中國登月的說法,也太誇張了,只能說他此前負責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但是這也充分暴露出傳統研究院的弊端,下屬幹活,領導領功。幹活的下屬走了,領導只能乾瞪眼。文章雖有誇張,但的確暴露出許多問題。

一夜走紅的公告稱:張小平,男,研究員,在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作為項目主要成員參與了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480噸液氧煤氣發動機、8噸變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1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百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等國家重大型號研製及預先研究任務,長期負責低溫發動機總體設計研究及技術把關,離職前任低溫發動機副主任設計師職務。

據多方信源證實,張小平卻有此人,辭職也確有此事,事發單位為西安航天動力研究院屬於航天六院,體制內稱“六院十一所”。新京報援引消息:航天科研單位的副主任設計師佔比在7%(而非70%),而且副主任設計師在總體部門才有,比例非常低。科研單位的研究員非常難評,且有部分淘汰率。研究員相當於教授,副研究員相當於高工(副教授),總師、副總師、主任設計師、副主任設計一共佔研發團隊的10%。而該系統的研究員年薪稅前在25萬,稅後20萬左右。

應該說歸根結底,該所領導脫離了群眾,還不能夠知人善任,導致事態一發不可收拾。萬幸的是張小平被國內公司留了下來,如果張小平去了NASA,您這發文追討還有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