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2018|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观察

郭夕龙,中学数学教师,潍坊实验中学高二年级级部主任,承担‘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并获得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现任济宁海达行知学校初中级部主任,任教初中数学。

数学,很多时候被定义为一门抽象、枯燥无味、难理解、让人提不起兴趣但是又很重要的学科。很多人为此逼迫着自己一头扎入题目的海洋,进行着所谓痛苦并快乐的学习,这些其实是数学人很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是否有一些好的课堂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这个误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借助国家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和271教育集团提出的“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的课堂要求,我们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效果非常好,在这里提供两个案例,供各位参考。

一、初中“位置与坐标”一章

首先老师们一起进行了课程整合,将一整章内容根据综艺节目《奔跑吧》的形式设计成了一个整体的任务——寻找我党线内人员留下的机密文件。任务分成了两部分:

1.先学习寻找线索的技能——明确有序数对的意义,学习如何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会表示点的位置,会看方位角,初步了解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

2.根据第一部分学的的技能,小组合作在学校平面图画面中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计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见图一)

思享2018|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观察

根据计算的结果,到教室外指定区域按要求找到相应的联络人,联络人会随机问小组中任意一人的解题思路,答出来,联络人会将线索(见图二)

思享2018|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观察

交给该小组,答不出来,就判定任务失败,需要再重新研究。学生拿到线索后,利用线索以及相应的数学用具(直尺、量角器)进行测量(见图三)

思享2018|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观察

找出相应的两个数据(两个数据分别代表对应的行与列,实际上就是点的坐标),根据坐标提示再到相应区域找到机密文件,前四个完成任务的小组将获得展示的机会(见图四)。

思享2018|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观察

二、高中“解三角形”一章

老师们将解三角形一章内容整合设计成了一个整体任务——利用解三角形知识测量学校最高建筑物的高度(将“不可测量”变成“可以算”)。任务也是分成了两部分:

1. 正余弦定理的理论学习,让学生能理解,会推理;

2. 学生根据实际观察,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结合正余弦定理的知识,推测出计算建筑物高度所需要的角度和长度,利用数学工具(直尺、量角器)现场实地测量,量出所需数据,解出模型,从而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各小组计算出高度之后进行对比,在对比之中去进行误差的分析,让整个过程更加严谨。

思享2018|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观察

思享2018|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观察

思享2018|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观察

第一节案例,因为采用了学生喜欢的综艺节目《奔跑吧》的形式,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游戏参与者的角色上,参与率非常高,而且因为有了最后的任务,第一节的理论学习也不再让人感到枯燥,反而让学生有一种迫切的心情去掌握这块内容。

而第二节案例因为有任务的驱动,让学生的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在充分认识理解公式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模型,这就让枯燥的公式学习变得更有意思,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增强了学科认同感。

两个案例的共同点就是都按照单元主题教学的形式,先进行了单元课程整合,把一个单元的内容整合成为了一个整体,并且把这个整体设计成了一个任务,通过任务来驱动课堂,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把任务分解成了几个活动,让学生投身于情境之中,通过共同探究,完成各项活动目标,最终完成终极任务,让课堂真实地发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学生从知识的堆砌中走了出来,学生能基于自己的基础,用自己的方法、知识去认知自己的世界,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建构,从整体和结构上构建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逻辑体系和价值意义;凸显了数学核心素养,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完整的、真实的体验了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的全过程,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总之,课堂在不断创新,但是方向却是一直不变的,我们一直走在打造围绕国家学科核心素养的、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学生喜欢的素质教育课堂的路上,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我们就一定不断地创新出更符合孩子成长的、更能张扬孩子个性的课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