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灃爲什麼會同意清廷退位?

追憶印象派


宣統退位詔書不是以載灃的名義發佈的,他不願意背這個鍋,提前“棄權”了。我來簡單聊聊。

武昌起義爆發後,載灃立即驚慌失措的調兵遣將。先是派遣陸軍大臣蔭昌率領北洋軍赴武昌。此時,北洋六鎮的新軍,其中除第一鎮由滿洲貴族控制外,其餘五鎮全在袁世凱的掌握之中,這種情況即便在袁世凱被罷黜回籍後也沒有改變,北洋軍仍然效忠於袁世凱。這樣,陸軍大臣蔭昌縱有三頭六臂,也指揮不動這支只知有袁宮保而不知有大清朝的北洋軍。

蔭昌指揮不靈,載灃束手無策。這時,列強為維護在華利益,紛紛以目前局勢“非袁不可收拾”為由,壓迫清政府起用被罷黜的袁世凱。清統治集團內部的奕劻等人亦竭力為袁世凱張目。載灃在內外交困中,不得不同意起用袁世凱。

武昌起義後的第五天(10月14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令他統率北洋軍南下鎮壓革命。袁世凱以本來就不存在的“腳疾”未痊為藉口拒絕出山。其時,革命烈火迅速蔓延,湖南、陝西、江西等省相繼起義宣佈獨立。載灃不得不對袁世凱做新的讓步,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並享有節制湖北水陸各軍的全權。袁世凱對載灃的再次讓步仍不滿意,進而向清政府提出召開國會、組織責任內閣、授予其軍事全權、保證軍餉充足供應等條件。袁世凱的這些條件,無異於要清政府把軍政大權全部交給他,載灃自然不肯接受袁世凱的全部條件。

正在載灃與袁世凱討價還價之際,由武昌起義點燃的革命烈火已成燎原之勢,起義的省份越來越多,近乎半壁江山已掙脫了清王朝的控制。這時,在北京的資政院中的立憲派,一片立即召開國會、取消皇族內閣的鼓呼之聲。駐直隸灤州的新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在袁世凱的指使下,聯合其他將領,電奏清廷,要求速開國會、改定憲法、組織責任內閣,否則將訴諸於武力。這近在京畿的“兵諫”,使載灃喪魂失魄,除了向袁世凱徹底繳械投降而外,載灃已走投無路。

上圖皇族內閣合影

九月十一日(11月1日),清政府下令解散了皇族內閣,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命其組織完全內閣。這樣,清政府的軍政大權實際被袁世凱所掌握。袁世凱在控制了清政府的軍政大權後,一方面對南方的革命黨人又打又拉,誘迫革命黨人向他交權,另一方面則採取種種手段向孤兒寡母逼宮,誘迫清帝退位。

載灃對清帝退位與否本無定見,這一方面緣於他庸懶自樂的人生觀,同時載灃也實在拿不出什麼辦法來使清王朝起死回生。在清帝退位問題上載灃只堅持一條——自己決不下清帝退位詔書。

當隆裕在內外脅迫下,逐漸傾向清帝遜位時,決不下退位詔書的攝政王只有辭職。十月十六日(12月6日)載灃“奏皇太后,繳監國攝政王章,退歸藩邸”。載灃的退隱,為袁世凱掃清了障礙。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以皇太后隆裕的名義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清王朝結束。


古道犀風


袁世凱要求清廷退出歷史舞臺,載灃為什麼不上前阻止一把呢?這個得結合當時的形勢和他個人來看。

局勢不可逆

先來看看當時的局勢,先是有保路運動,而保路運動是武昌起義的導火索,武昌起義之後更是全國革命的導火索。這時候清廷的覆滅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事情了。這就是清廷退出歷史舞臺的背景。

權力不牢

載灃雖然當了攝政王,但是在軍權方面,局勢沒有給他清除袁世凱餘流的時間。所以武昌起義爆發之後袁世凱又回來了,軍權一下子又到了袁世凱手裡面。沒有軍權的載灃拿什麼來反對呢?




其實即使載灃有軍權也只能做最後的掙扎,為了保存皇室的性命,他最終也不得不妥協。但是現實是他沒有軍權,就更只能妥協袁世凱的安排,因為至少袁世凱還是給了他們活路。所以他不同意的結果就是死,他又不想死當然就同意了。


淡看天上月


在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復出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就是要求攝政王歸位藩邸不問政事。而後袁世凱代表政府(內閣)向皇帝彙報雖然跪的是隆裕太后但太后只是皇帝的代表,當時法統:皇帝代表國家,內閣總理代表政府!載灃是有爵位的公民沒有任何影響是誇張了,但左右不了局面了!


一葉小舟風雨渡


因為不管是載豐還是隆裕 都清楚時局已經非常難以維持 清軍要想鎮壓南方革命黨 就必須用袁世凱新軍 但袁復出後不思戰事 而是回朝勸隆裕和革命黨妥協 退位讓權 還暗示隆裕 此時退位 皇族還能每年得撥400萬銀元 一旦開戰 和南方打出仇來 連400萬都沒了 還可能像法國大革命一樣 皇族盡被叛黨屠戮 隆裕膽小 怕袁世凱一言成真 召集王公們商議 多數都不同意 有的激進的甚至提議新軍既不能用 就借外兵 請洋人出兵助戰 許諾些好處 但隆裕 載豐畢竟是性格偏軟的人 面對時局 考慮到處理的難度 最終妥協 同意了袁的建議 載豐心頭如釋重負 直言終於能回家過普通百姓日子了 但被不甘心大清朝亡了的皇族逮到了直罵:祖宗江山 毀於你手!


歲月是把殺你刀02


當時載灃已經辭去了攝政王之職,已經不再過問政治了。另外,在載灃的書房,有一幅對聯,對聯寫的是: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