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的啓示,生活的哲理

生活既充滿了幸福,又有著無數的煩惱。有的人生活得充實愉快,而有的人常感到空虛憂慮。那麼,造成兩種不同心境的原因何在呢?

"生活好比一面鏡子,你對他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英國作家薩克雷這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話,對於我們正確的生活態度給予很大的啟示。

生活,不像聽輕音樂那麼輕鬆,也不像欣賞名畫那樣愜意。生活之歌是由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無數音節組成。樂觀的人笑著唱完歡樂的主旋律;悲觀的人所低吟的只是個別的哀苦樂章。

林黛玉淒涼的身世使人同情。但寄人籬下的生活使她養成了潔身自好、孤芳自賞的性格。自以為看破紅塵,而厭世煩生,這大約不能算作生活的強者。當今社會中,也有一些人一時困難而感到前途渺茫,因而灰心喪氣,其實如有遠大的理想,也不必因眼前一點小風波而滯步不前。我

海倫:凱勒一個雙目失明的人,卻對生活充滿熾熱的愛。她曾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時間,我將看遍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優秀反法西斯戰士,即使在敵人陰暗的監獄裡,也向往光明的生活。他曾說過:在生活中是沒有旁觀者的。我熱愛生活,並且為它而奮鬥。

因此,對待生活,我們必須做到兩條:一是如實地承認,一帆風順的生活是沒有的;二是要確立用工作和學習來充實人生觀。我們就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生活中有陰暗更有光明。只看到光明的人,一遇黑暗即會驚慌失措;只看到黑暗的人,認為世上一片漆黑,於是就在黑暗中沉淪。只有既看到光明又看到黑暗的人,才能正視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惡醜。

生活中到處有光明,每天淸晨太陽照常從東方冉冉升起。
名言的啟示,生活的哲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