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千歲與百歲的來歷

現如今,熒屏上古裝劇盛行,萬歲、千歲之聲不絕於耳。那麼,這兩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呢?

萬歲,最早並非皇帝的專利,而是人們的一句祝福語。萬歲即是萬年,有永遠存在之意,本為臣下對君主的祝賀之辭,後來就逐步成了對君主的稱謂。《事物紀原》卷一說得很明白:“戰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蓋七國時,眾所喜慶於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於君,拜恩慶賀,率以為常。”

“萬歲”一詞究竟在何時歸帝王專用呢?史學家意見不一。一種意見是,第一個想把萬歲稱謂據為己有的皇帝是漢武帝。漢武帝巡遊,聞山呼萬歲,這下可把臣民們驚呆了。不過強勢如漢武帝,也不能獨享萬歲尊榮。大將軍竇憲徵北匈奴凱旋,許多大臣爭著拍馬屁,伏稱萬歲。漢和帝的弟弟廣宗王就叫劉萬歲,隋朝也有位名將叫史萬歲。唐朝女皇武則天超愛萬歲,她稱帝的年號裡就有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仨兄弟”。到了宋朝,萬歲才真正成了皇帝專用詞。北宋大將曹利用的從子曹訥一次喝醉了酒,“令人籲萬歲”,被人告發,杖責而死。此後直到明清,萬歲尊崇無比,皇帝也就成了萬歲爺。

千歲從萬歲而來。唐朝時皇帝以生日為萬壽節,皇后、皇子、公主等降一等美其名曰千壽節。千歲也成了王爺的代稱。與皇帝同一個家族的男性,如皇帝的叔伯、兄弟等,被封王加爵後,可以稱千歲。皇后是皇帝的妻子,自然也可稱千歲。公主也可以稱千歲,有了封號就更名正言順了。而稱太后為千歲則是小說、戲曲的誤傳,太后掌握實權,相當於女皇,是可以稱萬歲的。像晚清的慈禧太后照片上,在她後面橫幅上就寫著“大清朝當今聖母皇太后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字眼。

除此之外,還有八千歲、九千歲的稱謂。野史中北宋的趙德芳被叔叔宋太宗封為八王,人稱八千歲。明末的大太監魏忠賢專權,自稱九千歲,說自己離皇帝就差一千歲,真是恬不知恥。此外太平天國時千歲成了爵位的稱呼,洪秀全是天王萬歲,楊秀清、蕭朝貴等人就分別成了九千歲、八千歲等。

至於百歲,並不是官爵的稱謂。百歲即百年,有四個意思:其一指長時間;其二是終身、畢生;其三是死亡的諱稱;其四,新生兒出生後第100天舉行的慶祝儀式,俗稱百晬,民間亦有誤讀百歲。(天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