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有些人認爲朱棣被稱爲一代暴君,他打下江山之後卻沒有殺功臣?有何歷史依據?

仇乾


在回答題主問題之前,先簡單探討一下朱棣到底是不是暴君。

綜合歷史史料來看,說朱棣是暴君就有點以偏概全了,這絕不是給朱老四洗白哦,畢竟朱棣稱帝后確實殺了很多人,一代大儒方孝孺就被夷十族。但也做了幾件大事:遷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修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

下面探討一下朱棣為啥沒有像他老爸朱元璋那樣大殺功臣。

朱棣從龍功臣有哪些?

朱棣有四大功臣,分別是:姚廣孝、朱能、張玉、丘福。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人。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選,以“臣奉白帽著王”結識燕王朱棣,主持慶壽寺,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朱棣靖難第三年,姚廣孝留守北平,建議朱棣輕騎挺進,徑取南京,使得朱棣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以區區燕地一方土地敵全國兵馬,且最終獲勝,歷史上絕無僅有。 成祖繼位後,姚廣孝擔任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被稱為“黑衣宰相”。負責遷都事宜,一手規劃今日北京城佈局。而後在解縉編書失敗後又擔任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撰官。永樂十六年(1418年),病逝慶壽寺,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



朱能(1370年-1406年),字士弘,懷遠人。 早年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隨燕王徵漠北,驍勇善戰。在靖難之役期間奪取北平九門,先後擊敗耿炳文、李景隆,在靈璧俘虜平安等南軍名將,收降十萬南軍,累功至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加太子太傅。 永樂四年(1406年),朱能擔任徵夷將軍,征討安南,不幸病死於軍中,追封東平王,諡號武烈。


張玉(1343年-1401年),字世美,祥符人。 原為元朝樞密知院,後投降明朝,累功至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隸屬朱棣麾下。他在靖難之役期間,奪取北平九門,升任都指揮僉事,並擔任燕軍先鋒,大敗南軍主帥耿炳文。後為燕軍中軍主將,在鄭村壩、白溝河兩次擊敗李景隆。 建文二年十二月(1401年1月),張玉參加東昌之戰,為救朱棣,闖入敵軍陣中,力竭戰死。永樂年間追封榮國公,諡忠顯。洪熙年間又進河間王,改諡忠武。

丘福(1343年-1409年),鳳陽人。 丘福行伍出身,原為燕山中護衛千戶,靖難之役時屢立戰功,累升至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位居功臣之首,後又加太子太師。 永樂七年(1409年),丘福率軍北伐韃靼,輕敵冒進,中伏戰死,以致全軍覆沒,被褫奪世爵。


朱棣為啥沒有大殺功臣原因



①一般皇帝大殺功臣都在即位後期,為了能讓子孫後代能夠安穩掌權,皇帝在世時很少擔心功臣謀反。朱棣四大功臣活的最長的是姚廣孝(永樂十六年),一個和尚,朱棣最信任的功臣之一,且死到了朱棣前面。

②朱棣的度量比他老爸朱元璋大多了,從遷都北京,以天子守國門就可以看出。他比朱元璋能容下陪他創業功臣,鄭和都能重用六下西洋。

③朱棣的繼承人比朱元璋繼承人強,老朱總是擔心兒子朱標和孫子朱允炆守不住江山,事實上朱允炆也沒有守住;朱棣兒子朱高熾在靖難之役中也是堅守後方,能力讓朱棣放心。

④朱棣的功臣沒有朱元璋功臣那樣表現的桀驁不馴。朱元璋稱帝后,手下功臣持功自傲,搞得老朱不得不收回免死金券;朱棣的功臣基本都戰死了沙場。


安定郡潛夫


暴君?我真不知道是誰把永樂大帝放入暴君行列的?!

朱棣是大明朝第三位皇帝,廟號:成祖;年號:永樂。開創了大明永樂盛世;六徵蒙古,開始大明朝天子守國門的起端;鄭和七下西洋,開啟大明四海來朝;下令編撰《永樂大典》,成就文化不朽之章。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誅殺方孝孺等人十族,重用宦官,設立東廠……

雖然朱棣曾屠殺建文舊臣方孝孺等人十族,但是不代表朱棣就是暴君,除此以外,朱棣也未曾有其他的大屠殺!

所以說,暴君是不成立的!

至於為什麼不殺功臣,原因很簡單:

1、靖難之役的功臣,其功績不足以功高震主,也不足以權傾朝野。

2、大明開國功臣中,所剩近無,幾乎在朱元璋洪武年間就死的死、殺的殺,朱棣永樂時期,還有爵位開國功臣承襲的都是些功臣後代,威望也好,能力也好,都遠不足以與開國功臣相比。

3、朱棣是馬背上的皇帝,能文善武,威望極高,統治穩固。

4、廠衛制度作用突出,對官員監視得力。


這樣的情況下,也就沒必要再去殺功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