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50萬起,自建住宅然後賣掉,微型房地產開發才是我最理想的

相忘於江湖

十多年前我有一個老外朋友,他是個澳洲的建築師,有一次他跟我說他的親弟弟專門從事的職業就是買一塊地,然後在旁邊搭一個工棚,慢慢地把房子蓋起來,住一段時間,搞出一點生活氣氛來,最後把房子賣掉,賺取其中的差價,前後也就兩年時間,接著就開始尋找下一塊地皮,如此循環往復,終其一生。我當時聽了以後眼睛都直了,然後抬頭看了看天,唉,這不就是我最理想的職業嗎?

然後我就陰差陽錯地進入了自建房的設計領域,從剛開始很低的價格做到現在,慢慢有了公司,有了作品,有了感悟,但是心中那個遙遠的理想並沒有消失,時常會想起來,心裡酸酸的,就好像年輕的時候見到了一個絕色美女,然後跟她擦肩而過,從此相忘於江湖。

這種職業有什麼好呢?為什麼會那麼深刻地吸引著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話題,搞不好可以帶壞幾個年輕人。

最大程度的自由

這個自由包括兩個,第一是職業上的自由,不需要去打工,可以自己安排項目和時間,比一般的自由職業還要自由一些,因為產品是自己設計、自己生產、自己銷售的,對產業鏈的上下游幾乎沒有任何的依賴。你如果是一個自由設計師總要有人給你項目吧?你如果是個自由撰稿人,總要有人替你發表吧?我這個就不用,什麼都是自己的。

第二就是創作的自由,因為自己就是業主,在設計風格、技術措施、建造工藝等等諸多方面擁有完全的自主權,只要我看好一個方向,心無旁騖地鑽研下去,說不定那樣會導致我的進步快到難以想象。這兩個自由對於患有輕度自閉症的年輕建築師來說,具有致命的吸引力,與其用大多數的時間來博得他人的歡心,不如自己潛心打磨一個產品。

最深入的建造過程

這種建造方式其實是完全復古的。古時候的民居一般都是設計施工一體化,一個工匠帶領著幾個夥伴就把一個項目從頭到尾一腳踢了,工期一般兩三年,工匠本人全程駐守在現場,親自參與大部分的工序,所以其作品有時候有一種神奇的魅力,大多體現在細節上,邊邊角角的地方,一小段圍牆,一個門閂,一扇窗欞,等等吧,那不僅僅是用心,更是時間累積的結果。

最近我有幸參觀了深圳的大浪時尚小鎮,裡面有一個項目是一個高端時尚品牌叫做馬什麼什麼的,記不清了,但是那個房子實在是太震撼了。據說是他們老闆在新西蘭旅遊的時候,看到一個新西蘭建築師的作品,於是把他請過來,準備用20年的時間來打磨一個建築。

現在已經11年過去了,房子完成了60%吧,細節處可以讓任何一個建築師驚掉下巴。

下面是這個項目的照片,幾乎沒有一條直線,全是異形的:

利潤50萬起,自建住宅然後賣掉,微型房地產開發才是我最理想的
利潤50萬起,自建住宅然後賣掉,微型房地產開發才是我最理想的
利潤50萬起,自建住宅然後賣掉,微型房地產開發才是我最理想的

大師作品我參觀過不少,貝聿銘的,密斯的,磯奇新的,等等吧,但是這個沒什麼名氣的建築師的作品,我個人認為是最好的之一。所以,如果設計師不能深度地參與建造過程,耗費足夠長的時間在現場,那麼一個項目就很難出現這樣一種帶有情感,帶有魔力,能夠震撼靈魂的效果。

出品人和設計人合二為一

你可能不一定知道,一部電影的最主要控制方是出品人,他決定這部電影要不要誕生,花多少錢,請什麼人;然後才是製片人,他決定一部電影拍什麼故事,拍什麼風格,賣給什麼樣的觀眾;最後才是導演,他只決定具體怎麼拍,在哪兒拍,誰來演。設計師相當於導演,主要方向是別人定的。

所以就會出現一種叫做“作家電影”的東西,小成本製作,故事由導演自己構思,劇本自己寫,演員自己找,資金自己籌,這種電影可以參加美國的聖丹斯電影節,也叫做獨立電影。獨立電影的藝術性、探索性、先鋒性往往很高,跟一般的商業電影有本質的區別,一個健康的電影市場需要一小部分作家電影來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就像很多不賺錢的研究機構一樣,小歸小,但必須有。

我說的這種職業就相當於作家電影的導演,出品人和設計人合二為一,有機會追求強烈的藝術創新,是整個房地產市場有益的補充。

如果有一天我實現了理想,成了微型開發商,那我首先想蓋一個下面這種樣子的小房子,買給年輕人,價格兩百萬,利潤50萬起,大一點的房子利潤超過100萬。

利潤50萬起,自建住宅然後賣掉,微型房地產開發才是我最理想的
利潤50萬起,自建住宅然後賣掉,微型房地產開發才是我最理想的
利潤50萬起,自建住宅然後賣掉,微型房地產開發才是我最理想的

好了,有沒有心動的小朋友?

最後提醒那些準備在回覆裡面告訴我這有多困難的親們,沒事的,土地政策會改變的,共產黨很清楚目前的情況,只是沒有騰出手來而已,等著瞧吧,將來土地會有確權,可以貸款,可以上市銷售,親們不要太焦慮。

魯仲鵬

2018年8月20日 18:49:12

昆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