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三计 借刀杀人

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出自孙子兵法,该计策是指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杀害他人。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释义】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浅解】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

故事:《晏子:争功论赏,自相残杀》

春秋时期,齐国有田开疆、古治子、公孙接三勇土,很得国王齐景公的宠受。三人结义为兄弟,自诩“齐国三杰”。他们挟功恃宠,横行霸道,目中无人,甚至在齐王面前也“你我”相称。乱臣陈无字、梁邱据等乘机收买他们,阴谋夺取政权。

相国晏婴眼见这种恶势力逐渐扩大,危害国政,暗暗担忧。他明白奸党的主力在于武力,三勇士就是王牌,屡次想把三人干掉,但他们正得宠,如果直接行动齐王不从,反而弄巧成拙。

有一天,邻邦的国王鲁昭公带了司礼的臣子叔孙来访问,谒见齐景公。景公立即设宴款待,也叫相国晏婴司礼,文武官员全体列席,以壮威仪;三勇土也奉陪左右,威武十足,摆出不可一世的姿态。

酒过三巡,晏婴上前奏请,说:“眼下御园里的金桃熟了,难得有此盛会,可否摘来宴客?”

景公即派掌园官去摘取,晏婴却说:“金桃是难得的仙果,必由我亲自去监摘,这才显得庄重。”

金桃摘回,装在盘子里,每个有碗口那么大,香浓红艳,清芳可人。

景公问:“只有这么几个吗?”

晏婴答:“树上还有三四个未成熟,只可摘六个!”

两位大王各拿一个吃,佳美可口,互相赞赏。景公乘兴对叔孙说:“这仙桃是难得之物,叔孙大夫贤名远播,有功于邦交,赏你一个吧!”

叔孙跪下答:“我哪里及得上贵国晏相国呢,仙桃应该赐给他オ对!”

景公便说:“既然你们相让,就各赏一个!”

盘里只剩下两个金桃,晏婴复请示景公,传谕两旁文武官员,让各人自报功绩,功高者得食此桃。

勇士公孙接挺身而出,说:“从前我跟主公在桐山打猎,亲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解了主公的围,这功劳大不大?”

晏婴说:“撃天保驾之功,应该受赐!”

公孙接很快把金桃咽下肚里去,做视左右。古治子不服,站起来说:“虎有什么了不起,我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浮沉九里,斩骄龟之头,救主上性命,你看这功劳怎么样?”

景公说:“真是难能,若非将军,一船人都要溺死!”于是就把金桃和酒赐给他。

可是,另一位勇士田开疆却说:“本人曾奉命去攻打徐国,俘虏五百多人,逼徐国纳款投降,威震邻邦,使他们上表朝贡,为国家奠定盟主地位。这算不算功?该不该受赐?

晏婴立刻回奏景公说:“田将军的功劳,确比公孙接和古治子两位将军大十倍,但可惜金桃已赐完了,可否先赐一杯酒,待金桃熟时再补?”

景公安慰田开疆说:“田将军!你的功劳最大,可惜你说得太迟了。”

田开疆再也听不下去了,按剑大嚷:“斩龟打虎有什么了不起?我为国家跋涉千里,血战功成,反受冷落,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为人耻笑,还有什么颜面立于朝廷上?”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公孙接大吃一惊,亦拔剑而出,说:“我们功小而得到赏赐,田将军功大,反而吃不着金桃,于情于理,绝对说不过去!”手起剑落,也自杀了。

古治子跳出来,激动得几乎发狂地说:“我们三人是结拜兄弟,誓同生死,今两位已亡,我又岂可独生?”话刚说完,人头已经落地,景公想制止也来不及了。

俗话说:“再坚固的堡垒也能从内部攻破。”晏婴送桃之举显然是在离间三兄弟引发争斗,三人争长,齐王肯定难以制服,使三人自相残杀,不需一兵一卒就可以将其铲除。可见晏婴(奸猾)之高明。不过,应用此计最关键在于抓住堡垒内部的弱点,对症下药,才能一举成事,否则就有弄巧成拙之虞。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

故事:《孙权:力求自保,移祸他人》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夏侯渊与刘备在阳平交战,被刘备斩杀,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到阳平,准备与刘备决战,为他的爱将夏侯渊报仇。刘备依据险要的地势采取坚守策略,曹操无功而返回长安,只好派遣于禁协助曹仁攻击关羽。

正当于禁、庞德大军屡战屡胜之时,上天却下了一场大雨,使得魏军被困于汪洋之中。关羽闻讯大喜,立即带兵前往,将魏军四面围住。魏军四面冲杀,结果全部都被关羽活捉了。于禁一时动了求生之念,便跪下投降了关羽。关羽大笑道:“还算识时务,把他关进荆州大牢,等候汉中王发落。”蜀军又带庞德过来,关羽说道:“你兄长庞羲,故主马超都在汉中王处,你也投降了吧?"”庞德大骂道“魏王束甲百万,定能踏平西蜀!你的什么汉中王和你都不会有好下场的!"关羽大怒,让人将庞德斩首。事后,关羽又觉得庞德还算是英雄,就厚葬了庞德。

许昌城内,曹操听到于禁投降后,不觉流下泪来。众人不解,曹操说道:“于禁随我多年,立有战功无数,本是一员大将,怎么会晚节不保呀?”贾诩说道:“魏王,现在还需要想救援樊城之事。”曹操说道:“是的,谁愿意再领兵前往?”"徐晃说道:“魏王,末将愿往!”曹操说道:“一定要小心,不可重蹈于禁等人的覆撤。徐晃说道:“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而就在关羽大战樊城的同时,东吴的都督吕蒙突然告病,陆逊继任成为都督。陆逊给关羽写来了书信,说明自己对关羽的种种敬佩,关羽一时得意,就将荆州城全部驻军都撤了出来,支持城。关羽听到徐晃前来,说道:“徐见与我是多年的朋友,这一下可能他不会全力攻我。”两军阵前,关羽上前说道:“公明,多年不见,公明一向可好?”徐晃也施礼道:“云长,头发可都是白了,故人在这里有礼了。”关羽正要说话,就见徐晃提大斧说道:“众土兵有谁能取得关羽首级的,赏金千两,封万户侯!”关羽大惊道:“公明,你这是何意呀?”徐晁说道:“我与云长的交情,是私事;现在为魏王效力,救援樊城,是公事。徐晃虽只是一介武夫,也不能因私废公!”说完,大斧一摆,魏军就冲杀了过来。关羽见状,只得摆青龙月刀大战徐晃。

正在两边大战之时,樊城内的曹仁也终于带兵冲了出来,这样蜀军就受到了两面魏军的夹击。关羽见势不妙,就说道:“众人随我撤回荆州,以后再图樊城。”蜀军一阵冲杀,终于冲了出来,但是人马死伤过半。

就在关羽返回荆州的途中,却听说了荆州已落入东吴之手的消息。关羽却不信,他说道:“吕蒙已是一个病人,陆逊又是一介书生,判州定然不会有失。”但再向前走着,判州守将赵累却狼狈地逃了出来。关羽大惊道:“莫非荆州真的丢掉了?”赵累对关羽哭诉了荆州的丢失经过。原来就在关羽调全部荆州守军支持樊城时,东吴的都督昌蒙用白衣渡江之计,成功越过了长江。荆州防备已是形同虚设,吕蒙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突袭取了荆州。关羽无奈之下,只得退往麦城暂驻,又让人去四周请求援军。但关羽驻守荆州时太过狂妄,早已将四周围的同僚都得罪完了。结果将军傅士仁、南郡太守糜芳投降了东吴,上府守将孟达则投降了曹魏,全部都没有发来援军。东吴都督吕蒙四面围住了麦城,终于活捉了关羽。

吕蒙将关羽带往建业,孙权对关羽父子好生劝慰,但关羽誓死不降。孙权无奈,只得将关羽父子斩首。张昭从外面视察回来,听说孙权杀了关羽,大惊道:“吴侯,这一下大祸将至呀!"孙权问道:“什么大祸将至?”张昭说道:“关羽早年和刘备、张飞结拜,三人不愿同生但愿同死。刘备一旦得知吴侯系了关羽,必然会起倾国之兵前来复仇呀!刘备已得益州全境,土兵有数十万之多,我们很难应敌呀!"孙权后悔道:“也是孤一时气愤,才错杀了关羽。那孤现在应该如何?”张昭道:“不如将关羽首级送往许都,让刘备以为杀关羽是曹操之意,则西蜀之兵不向东来,而向北去。“孙权点头称是,立即将关羽首级送往许都。

曹操接到关羽首级后问道:“孙权送关羽首级来,是什么意思呀?”司马懿说道:“魏王,这是孙权的移祸之计。他一定是一时气愤オ系了关羽,事后又怕刘备前来报复,才将关羽首级送给魏王。他想一旦这样,刘备就会认为杀关羽是魏王之意。”曹操笑道:“碧眼小儿,竟会有这样的计谋!不过我不会上当。传令百官,将关羽按王侯之礼安葬,文武百官和我都要挂孝前往。”曹操感叹道:“当年我与云长相识,谁想竟会有今日!”次日,许都城内一片白色,曹操带着文武百官,亲自为关羽挂孝。曹操在关羽攻前站了很长时间,最后才慢步回到王府去。

虽然曹操没有上孙权的当,但是我们还是从中体会到了借刀杀人的运用。其实我们不用将借刀杀人的含意仅仅局限在“杀人”上面,这个计策的精华是“借”字,如何深刻理解这个“借”字才是关键所在。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真的把人杀了是要坐牢甚至自己的性命都可能不保,我们所指的“刀”就是能够击中要害的东西,所谓“杀人”,就是打败敌人。这个计策的关键在于合理地利用矛盾双方的关系,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

故事:《图哈切夫斯基:无辜被杀,自毁长城》

图哈切夫斯基是前苏联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功勋卓著的军事指挥家和理论家,第一批被授予元帅军衔的5名将领之一。他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并且精通军事理论,被誉为“红色拿破仑”。可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却被自己人的无端猜疑和不信任毁掉了本该辉煌的一生。

图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6日生于俄国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县的一个衰败的贵族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兴趣广泛,尤爱军事。1911年,进入莫斯科叶卡捷球娜第一武备学校学习。次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选入亚历山大军事学院继续深造,1914年毕业,到谢苗诺夫禁卫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图哈切夫斯基随部队开赴前线,1915年2月19日被德军俘房。1917年10月逃跑回国,回原部任连长。“十月革命”爆发后,图哈切夫斯基经人介绍加入苏联红军和共产党,成为第一个加入共产党的原沙俄军官。

后来,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部代表,后任莫斯科防区的军事委员。1918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军发生叛乱,图哈切夫斯基被派往东部前线,协助东部前线总司令程拉维约夫组建红军高级兵团,并担任第集团军司令。后因穆拉维约夫叛变被处决,图哈切夫斯基担任东线的临时总指挥,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始受到列宁等领导人的重视。1918年秋,在平定原沙皇黑海舰队司令高尔察克将军的武装叛乱中,图哈切夫斯基深谋远虑、勇毅果政,彻底消灭了叛军主力,解放了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被共和国军事委员会授于红旗勋章和荣誉宝剑。尔后,图哈切夫斯基又先后被派往南方对付邓尼金白距军和反击波兰干涉军,消灭了邓尼金的主力部队,将波兰军队直赶到华沙城下。接着,他又奉命平定了喀琅施塔得叛乱。图哈切夫斯基就像“万金油”一样,为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红色苏维埃政权驰骋疆场,为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内战争结束后,图哈切夫斯基历任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院长、西部军区司令、工农红军参谋长、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工农红军装备部长、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要职,为红军建设呕心沥血,勤奋工作。他还非常注重对未来战争的研究,创立了大规模使用坦克、机械化步兵和航空兵实施大纵深战役的理论,被誉为“红色拿破仓”。

1936年,苏联根据图哈切夫斯基的建议举行了一次大型战略军事演习,旨在制定苏联遭到德国进攻时积极反击的方法和手段。不久,图哈切夫斯基又写了(目前德国的军事计划》,闻述了德国武装的总规模、进行现代战争的观点、希特勒的反苏计划和复仇主义计划。他指出,“德国帝国主义对地面、空中、海上全面战争的大规模准备……不得不迫使我们严肃地展望我国西部边界的防卫,建立必要的防御系体。”虽然图哈切夫斯基的高腑远和对未来战争的真知灼见没有在苏联引起足够的重视,却在德国引起来不小的反响,于是他被法西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决意除之而后快。

1937年,德国党卫军保安局头子海德里希得到一份重要情报,称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等正与德国参谋本部若干人员共商推翻苏维埃政权的计划。海德里希凭借其做锐的职业嗅觉,感到这份情报即使不真也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他立刻上报希特勒。希特勒闻讯大喜,如果把这一“阴谋”揭露出来,多疑的斯大林不但不会饶过图哈切夫斯基,还会感谢德国并放松对德国的警惕,真是一箭双雕。于是,希特勒决定借斯大林之手除掉图哈切夫斯基,以削弱红军实力。他责令海德里希具体负责此事,设法把这份情报交给苏联政府,务必使苏方深信不疑。

为了让苏联人上当,海德里希绞尽脑汁,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原来,苏联政府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曾在二十年代与德国进行过一些经济和军事交流。当时作为红军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图哈切夫斯基与德国一些高级将领有过书信往来。这些书信还保存在德国最高司令部情报局的档案室里。海德里希决定利用这些书信伪造证据。于是,经过特工专家精心编造、模仿和加工后,一封封信件从笔迹、语气到签名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特工人员甚至还在信纸的边缘伪造了一些德国将军的签名,暗示图哈切夫斯基的谋反计划已经得到德国防军的支持。除信件之外,纳榨特工还伪造了红军将领们开出的大额教项的收据以及德国军事谋报组织负责人卡纳利斯写给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复信,信中对他们提供的关于红军的情报表示感谢。

怎么把这些材料交给斯大林呢?海德里希选中了捷克总统贝奈什。因为如果斯大林倒台,希特将失去卿肘,捷克就将面临严重威胁。于是,德国有关人员在与捷克驻柏林大使马斯特内酒后交谈时,“不小心”地透露出,德国人正与红军的一个反斯大林集团保持接触。马斯特内迅速将这一消息报告捷克总统贝奈什。贝奈什立刻又通知了苏联驻巴拉格大使亚历山大罗夫斯基。

果然,苏联方面很快通过贝奈什传达了希望与德国有关人员接触的要求。

海德里希知道鱼儿咬钩了。他立刻派党卫军旗队长贝伦茨到布拉格与苏联方面的全权代表会面。贝伦茨从伪造的案卷中拿出两封信交给苏联代表,对方看过之后没有任何表示,而是问起了材料的价钱。为了进一步欺骗苏联,贝伦茨竟然开出了世界谍报史上的天价:300万卢布!来人默默无语,接过了贝伦茨手中的案卷。很快,一个装满卢布的大包裏就被抬了上来。看着苏联“全权代表”急匆匆离去的身影,贝伦茨露出了得意而又阴险的笑容:他知道,苏联人花巨款买去的将是一个弥天冤案和水远的悲剧。

1937年5月1日,苏联举行传统的“五一节”游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斯大林一起站在列宁基前,检阅了游行队伍。随后,他将代表苏联政府参加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然而,就在图哈切夫斯基与斯大林一起接受苏联人民最崇高的敬意和爱戴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苏联的历史舞台上。

几天后,正当图哈切夫斯基准备起身前往英国时,苏联政府突然决定,改由海军司令奥尔洛夫前往。毫不知情的图哈切夫斯基完全被搞蒙了,可他得到的解释是“伦敦有人要暗杀你”。图哈切夫斯基满腹狐疑。5月11日,他又被解除了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降职到伏尔加河军区任司令员。图哈切夫斯基把这决定看做是对自己的侮辱,他写信给斯大林要求彻底退役,复员还乡。然而信件如泥牛人海,杳无音信。

5月28日,别无选择的图哈切夫斯基只得收拾行装,告別妻子和儿女前去赴任,途中被内务部人员速捕。与他一起被捕的还有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科尔克等七位将军。

6月10日,苏联成立了以总检察长维辛斯基为首的特别军事法庭,对图哈切夫斯基等人进行了秘密审讯。审讯从上午10点钟开始。特别法庭向被告们出示了从徳国买来的“证据”,图哈切夫斯基先是惊不已,终于明白过来后则由于愤怒而变得暴躁不安。他坚决否认对他的一切指控。他说:“……至于跟德国参谋总部,眼他们的驻苏联武官处的代表会见、谈话,都是官方性质的,…而且,这些接触都是希特勒上台以前的事然而,图哈切夫斯基的话被打断了,总检察长维辛斯基在历数了元帅及七位将军的“谋叛罪行”后,要求从红军中开除这些被告,并处以最严厉的惩罚。

晚上9点,图哈切夫斯基等八人被判处死刑,当夜就被处死在内务部的地下室里。刑前,图哈切夫斯基神情呆滞、目光游离,极度凄苦地说:“我好像在做梦…”仿佛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翻到了路边的阴沟里,如日中天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由开国元勋到死刑犯的转变。苏联红军中一颗耀眼的明星陨落了。

消息传到德国,希特勒喜出望外。他得意地说:“苏联高级军事干部最优秀的部分人员已被斯大林消灭了。这样一来,那些正在成长的接班人,暂时还缺乏作战必需的智慧。”四年后,德国进攻苏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国人的战术正是借鉴了图哈切夫斯基一贯主张但被苏联人忽略了的“大纵深战役”理论。朝中缺将的苏联人一溃千里,被德国人一口气打到了斯大林格物城下。

二十年后,苏联最高军事法庭撤销了对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判决。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恢复了他们的党籍,苏共二十大为他们彻底平反。但是,苏联人为这一过错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是水远无法挽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