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庞统谁更厉害?

用户64236892413


诸葛亮是全才,而庞统是偏才。虽然历史上有“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论断,但是细细考究,诸葛亮之才优于庞统。为什么这样说呢?

庞统之长在于品评人物,类似于主持汝南月旦评的许靖和许劭。如果荆州地区也组织一个月旦评,那么庞统肯定是主持人。当时被庞统所品评过的人物都声名鹊起,可见庞统在当地的影响力。

但是庞统不这么认为,庞统认为自己善于帝王术,有王佐之才。所以才导致了庞统不甘于做一个清流人士,转而投身于战争征伐之中,最后导致了自己的早亡。

统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我觉得庞统的选择是错的,如果庞统继续做一个知人善论之人,也许他不会死那么快,而自己的名声也会好很多。在庞统放弃自己所长,转而以自己所谓的帝王之术辅佐刘备时,他表现出的才干有点让人不齿。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应该说庞统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庞统选择的第一个辅佐对象为周瑜。可惜,周瑜并没有看出庞统有什么过人之处。后来,周瑜病死,庞统负责送丧至东吴,之后庞统便投靠了刘备,可惜刘备照样也没有看出来庞统有什么过人之处,这让庞统很郁闷。

后来,鲁肃给刘备写信,说庞统是个人才,你应该加以重用。诸葛亮和庞统是亲戚,也竭力的推荐庞统,于是刘备亲自召见庞统,询问天下大事,庞统侃侃而谈,刘备方知自己险些误了人才。

庞统跟随刘备后进献的都是所谓的帝王之术,也称为厚黑学。厚黑到哪种程度呢?当时刘备受刘璋之邀请去防守张鲁,刘璋在涪城设宴款待刘备,这时庞统给刘备说:我们在宴会上趁机杀死刘璋,这样的话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占领益州。刘备傻眼了,这像什么话,人家请我来帮忙,还好心好意的请你吃饭,你趁机下黑手,太不地道了。于是没有听从。

后来,刘璋给刘备增兵,刘备北上驻军葭萌关防守张鲁。这时庞统又开始献计,同样是厚黑学。庞统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为(

刘备如果不要脸)挑选精兵,昼夜不停的赶往成都,然后奇袭成都。中策为(刘备如果要点脸)先诱杀刘璋手下的猛将杨怀、高沛,然后吞并他们的部众,再南下进攻成都。下策为(刘备是个好人)回到荆州,再慢慢商量进攻益州的事。结果刘备选择了中策。

最后,刘备领兵成功占领涪城,威胁成都。在雒城攻城战中,庞统亲自领兵作战,被流矢所中而死。

诸葛亮曾经说过:庞统有辅佐刘备之心,但是操之过急。这句话说的很对,从庞统建议刘备在宴会上杀刘璋就可以看出来,也许刘备在庞统的辅佐下能快速实现霸业,但是刘备仁义的名声就毁了。而庞统之死也是因为操之过急,作为刘备的军师,却领兵亲自参战,获胜之心太迫切,终于死于意外!

因此,庞统之名大于其才,庞统本是一个纵论风雅的清流人士,但是却将厚黑学当成帝王学来卖弄,最终功未成,名未就,自己被功名所累而早亡。

反观诸葛亮,难道诸葛亮不懂厚黑学吗?懂,但是诸葛亮更善于运用。在刘备得知刘琮投降了曹操之后,刘备赶紧领军从樊城撤退。撤军途中路过襄阳,这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趁机进攻襄阳,以襄阳为基地,召集荆州军民抵抗曹操。而刘备认为这样做对不起刘表的在天之灵,于是没有采纳。从此以后,诸葛亮就再没有提过这样的阴谋诡计。

庞统之长在于识人,而诸葛亮之才在于用人。换句话说,诸葛亮主政治理地方的能力是庞统所不及的。庞统治理一个耒阳县尚且不能治理好,如果换成一个州可能就更不行了。

而诸葛亮无论是治理荆州,治理益州,还是治理汉中,都能做到政令一统,百姓欢愉。在川蜀只有九十万人口的情况下,能抽调出十万精兵,可见诸葛亮地区治理能力之优秀。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更是庞统所不及的,庞统只是刘备军中的一个谋士而已,而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亲自领兵,六出祁山北上伐魏。在国力、财力、兵力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数年保持对魏国的高压军事态势,使魏国时刻忌惮蜀国的进攻,更是折腾的魏明帝曹叡暴跳如雷,这一切都是庞统所做不到的。

因此,虽然历史上庞统和诸葛亮齐名,但是实际上庞统跟诸葛亮相比差了很大一截!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庞统和诸葛亮相比,一个是偏才,一个是全才。

庞统附庸风雅,善于品评人物,却自以为自己善于帝王之术,其实是操着厚黑学当帝王术。而诸葛亮无论是政务能力还是军事才能都堪称翘楚,两人孰强孰劣,高下立判!


每日趣评


东汉末、三国时期,江湖盛传“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胸怀扫平群雄、兴复汉室大志的刘备把“卧龙”、“凤雏”两位奇才都得到了,却没能一统天下,最终只落得个偏安西南一隅的结局。

“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论智慧,论才学,论能力,论谋略,两人似乎可以并驾齐驱,很难分出高下。如果硬要比谁厉害的话,对这两位同样才高八斗、足智多谋的人来说似乎又有些不公平,个人觉得两人水平在伯仲之间,又各有所长—— 诸葛亮长于行政,短于奇谋,陈寿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治国理民的能力很强,军事谋略稍显不足,用兵过于谨慎,不敢出奇制胜。陈寿这评价说的很是中肯。而庞统的军事才能与行政才能均不输诸葛亮,在以奇用兵上,他则明显强于诸葛亮。

徐庶、诸葛亮、庞统三人本是相识相知的好朋友,所以徐庶被迫离开刘备时为他举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又举荐了庞统,说明三人的才能都差不多,且彼此惺惺相惜,慧眼识英雄,而且在向刘备推荐英才时都说对方才干远在自己之上,这虽然是客套话,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彼此对朋友的认可,以及发自内心的敬佩。

诸葛亮的命运似乎比庞统好些,其所建立的功业也比庞统大些。当初他还在襄阳隆中大山里隐居时就被徐庶、司马徽(水镜先生)等人吹的神乎其神,似乎深谙奇货可居、自我推销的奥妙,出山辅佐刘皇叔后献出一套《隆中对策》,似乎真的是“未出茅庐而知晓天下大势”,但他确实不负众望替刘备谋夺荆州,之后又和庞统一起助刘拿下益州,刘备死后他又殚精竭虑地辅佐后主刘禅,为拓展蜀汉战略生存空间,他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虽然出师未捷,但也凭一己之力支撑并延续了蜀汉40多年的国祚。

庞统能被称为“凤雏”,确实才气过人,他原为荆州牧刘表治下的南郡功曹。曹操兵败赤壁后,南郡为东吴据有,周瑜为南郡太守,挽留庞统仍任功曹。周瑜病死后庞统曾送其灵柩去东吴。刘备领荆州牧后,他转投刘备。刘备虽然早就在水镜先生那儿听闻“凤雏”之大名,但见他本尊颜值不高,心下不喜,先前并未重用他,随便给他封了个耒阳县令的芝麻官职。史载,耒阳在临烝东南,与诸葛亮的驻地相距不远。庞统怀才不遇,“在县不治”,整日喝得醉醺醺的,日上三竿还在呼呼大睡,遂被刘备革职。

诸葛亮见庞统被刘备大材小用,而且还遭免职,忙向刘备作解释并大力举荐,劝刘备不要以貌取人,小瞧庞统。恰在此时,东吴鲁肃也写信给刘备,对庞统大加赞誉,夸他“庞士元非百里之才”,可以大用。

刘备被二人举荐贤才的诚意打动,于是请庞统来谈论时事,庞统才思敏捷,见解超拔流俗,确有登高望远之能,刘备“大器之”,为他高人一筹的才智所深深折服,马上拜其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不久,刘备任庞统为军师中郎将,地位和诸葛亮一样。

庞统之所以能被刘皇叔重用,并在之后刘备进取益州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诸葛亮的大力推荐是分不开的。庞统随刘备入川,他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只可惜在刘备基本已拿下西川,大局已定之时突然死去。史书中说他是在率军进攻盘踞在雒城的刘璋残部时被流矢击中而死,死时年仅36岁(“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庞统的死更是和神秘主义扯到了一起,说他的死是上天冥冥中早就安排好的:他被箭射中之处叫落凤坡,他一到此处,必在劫难逃。其实,庞统的死就是一个意外。假如他不那么早就死,能和诸葛亮共同辅佐刘备,诸葛治国理政,统抓全局,庞统主管军事,负责东征西讨,杀伐决断,那么刘备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壮志恐怕就不会仅仅只是一场梦了。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庞统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从庞统的《襄阳对》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可以看出结论。

庞统的《襄阳对》有三个版本,即是‘’襄阳对1‘’、"襄阳对2"和“襄阳对3”。

‘’襄阳对1‘’是投靠曹操的战略决策,“襄阳对2”是投靠孙权的战略决策,“襄阳对3”是投靠刘备的战略决策。

‘’襄阳对1‘’就是投靠曹操的方案:举重兵南下迅速占领荆州襄阳,然后在荆州襄阳以战养战,发展经济,储备粮食,储备人才兵员。首先占领益州,再进行政治攻势和武力威胁,让孙权招安归顺朝廷,如若不然,武力解决。

“襄阳对2”是投靠孙权的方案:赤壁之战后,迅速占领荆州襄阳,再夺取益州之地。益州只派大将守卫,从荆州襄阳和合肥建安两地北伐,最后夺取江山社稷。

“襄阳对3”是投靠刘备的方案:占领荆州襄阳后再夺取益州,派一员大将守护益州天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战略态势。荆州的襄阳作为汉都,重兵把守,待北方有政变,可先夺取东吴。最后,再从合肥樊城两地出征北伐,则天下可可平,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和“襄阳对3”都是帮刘备谋划的战略决策。但是“隆中对”的战略决策是待天下有变,可从益州荆州两路兵马北伐。而“襄阳对3”是得到荆州益州两大州后,益州北守,而非北伐。益州天险,易守难攻,所以只守不向北进攻。益州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略优势,可派一员上将把守益州,万事大吉了。至于荆州可重将积聚,建国称帝,储备粮草,招兵买马。待北方有政变之乱,可先取东吴。庞统攻打东吴与刘备的战略战术一致,所以,刘备欣赏庞统,而稍远诸葛亮的。

狡兔三窟,所以庞统要比诸葛亮想的周到些。而庞统是因为面相丑陋,被曹操和孙权所不予理睬,最后不得于才投靠刘备的。

《襄阳对》和《隆中对》的共同点就是先占领荆州襄阳兵家必争之地。


刘备借荆州形势图

荆州襄阳形势图


gaosheqin


生说以为,诸葛亮能力更强。诸葛亮是全方位的人才,不仅有统军能力,有外交才能,也有治国理政的能力。

这一点,也从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蜀汉,将蜀汉这一实力最弱小的政权治理得井井有条可以看出。


庞统作为与卧龙齐名的凤雏,虽然有‘’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的名气,但其粉墨登场的时间并不多。攻略西川时,他是刘备倚重的左膀右臂,然而他立功心切,最终殒命落凤坡。

诸葛亮和庞统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也以卧龙凤雏并称,但这主要是当时社会对尚未出山的两位英杰的评价,庞统能与诸葛亮齐名,主要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评语,当时刘备拜访水镜先生的时候,水镜先生说:一般的儒生是不识时务的,而识时务为俊杰,在荆州这边有两个,卧龙与凤雏,刘备问这两个是谁,水镜先生说:是诸葛亮与庞统。



然而他们在同一时间段,各自才能的展现则很难在同一维度上进行比较。庞统跟随刘备经略西川时,诸葛亮奉命驻守荆州,此后不久,庞统就死去。而庞统生前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军事谋略上。而诸葛亮军事,外交,治国才能都能够大放异彩。不过不可否认,主要也是因为诸葛亮活得比庞统长。


生说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由此可见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二人都有平天下之才。那么这两个人到底谁更厉害?刘备到底更喜欢、信任谁?这个问题好多三国迷都疑问过,那么我们来一起比较一下二人。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人的样貌;

诸葛亮向来是羽扇纶巾,一副帅小伙的装扮;而庞统呢?庞统长得太丑了,是三国中唯一和张松并列的丑人。丑到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孙权的时候,孙权不高兴,丑到庞统第一次见刘备的时候,刘备也不高兴,因为知道庞统和诸葛亮齐名,才安排了一个县长的官。

再看二人是怎么成为刘备的军师的;

刘备屯兵新野的时候,听到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再加上徐庶回马荐诸葛,于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更是隆中对,三分天下完美的向刘备证明了自己的才干!

再说庞统,诸葛亮气死周瑜后,对刘备说:我去江东吊孝,顺路挖几个人才回来,果然顺路把庞统挖来了,而且让庞统先回来见刘备,结果由于刘备嫌他丑,让他去当县长去了。后来刘备终于知道庞统有才了,诸葛亮也来了,庞统这才成为副军师。

再次我们看看两个人的性格: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世间少有的人才,所以都很傲气,但诸葛亮的傲气总是掩埋在冷静之下,所以诸葛亮总是不怒而威,大事尽在掌控之中。再看庞统,庞统太傲,傲到狂,咱就说一个例子,涪关大胜之后的劳军宴上,刘备越喝越高兴,就跟庞统说:“今天咱们喝酒庆功,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啊!”庞统说:攻打别国,有什么可高兴的?打赢了别人就高兴的军队,不是仁德的军队!“刘备一听不高兴了:“武王伐纣打赢了大家都高兴,难道那不是仁德的军队吗?你这话不再理,你喝多了,先回去歇着吧."刘备很少发火,而且向来以仁德著称,你个军师竟然当面说主公不仁德,你到底有多狂?更狂的是庞统的确听话走了,但是是大笑而走!

最后再说心胸;

诸葛亮亲自把庞统挖给刘备,心胸可见一斑;

庞统确在暗地里一直在和诸葛亮较劲,先是见刘备的时候,诸葛亮的那封推荐信就是不拿出来,为什么,庞统铁定心里想:“诸葛亮和我齐名,那诸葛亮的推荐信,我多没面子啊!”再说庞统是怎么死的?进攻之前,诸葛亮明明来信说“我算过卦了,很不吉利,主将帅有大难!”刘备就说晚会打,我先去找诸葛亮商量商量,庞统不干了:“我也会算卦,灾难已经过去了,打吧,必须打!”所以打了,他也就死了。庞统的死有多方面原因,但是他只要把诸葛亮的话听进去,就不会这么早就死了!

所以纵然二人才能相当,但是从相貌、性格,心胸上,诸葛亮都胜庞统一筹,我认为刘备喜欢诸葛亮应该比庞统多一些!



Callme不韦


具体来说,庞统虽然能力强,但是行事不稳,急功近利;诸葛亮稳扎稳打。所以刘备总是让庞统随军,多献奇计,各种伤天害理的事都能干;诸葛亮适合留守后方,他性格持重,又是正人君子。

年轻时期的庞统貌丑,又有点木讷,并不被人看好,只有他的叔叔庞德公看好他。汉末三国要出名必须有名人点评,于是庞统去拜访颍川名士,人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

庞统来到的时候,司马徽正挎个篮子在树上采桑叶。庞统颇有些不屑,就没有下车,对司马徽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建功立业,哪能压抑自己奔腾的江水,去做妇女们该做的事呢?”司马徽没从树上下来,就对庞统说,走小路很快,但是容易迷失方向,而且并不是当大官、发大财才是大丈夫。两人聊得很投机,司马徽称庞统为弟,成了忘年交。后来庞统渐渐出名,直至与诸葛亮齐名。司马徽后来避难荆州,刘备请他推荐人才,便有了“伏龙诸葛亮、凤雏庞士元,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生做隐士,从庞统后来积极谋求功名来看,显然与司马徽志趣不同。司马徽的话,他也没听进去。

刘备求贤若渴,遇庞统如鱼得水。立即拜庞统为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一同参赞军机,庞统终于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但诸葛亮的光环显然是他最大的阴影,他未出茅庐便献给刘备进取天下的 “隆中对”,并且在赤壁之战、夺取荆州战争中屡建奇勋。庞统的功利心、进取心非常强,他必须找到一个迅速建功立业的机会。

机会说来就来,实现隆中战略的第二步—夺取西川,是他最好的机会,庞统却不幸丧命。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庞统中流矢而死。作为三军级别最高的军师,在阵前丧命,这在三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刘备军武将此战几无伤亡,可见战斗并不那么惨烈。关于庞统之死的细节,历史上说法很多,但主要还是因为他贪功冒进、建功心切,从这一点上来说,庞统谋事,仍然不够成熟稳重。

庞统在品德上也是有欠缺的,也可以说给刘备出了不少馊主意。从武力夺取西川、诱杀西川将领来看,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是非常阴狠的。虽然入蜀成功,但手段不光彩,并未得西川人心,以致后来邓艾入蜀,民众甚至非常欢迎。


九州历史


文:鱼包历史课(原创不易 请留下赞)看完我的回答大约需要3-4分钟,谢谢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问题,此文问题是从历史的角度,综合比较诸葛亮,庞统两人。那就排除掉小说、戏曲、电视剧中的种种干扰。

一、对比两人的外貌。这条本来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大家对此误解太深,所以第一个讲。

诸葛亮高大帅气,这一点《三国志》、《三国演义》都有提到,这是诸葛亮非常重要的一个标签,这一点不是决定性的,但确实很重要,外在形象是人才竞争脱颖而出的标签。

再看,庞统,他的相貌其实史书《三国志》里面完全没有提到,作者陈寿的写作习惯中,外貌值得一提的例如孙策、周瑜、诸葛亮等他都简单描述了,而庞统,他完全没有描述,应该是相貌平平无奇,没有写作价值。

但是这一点,人才竞争的敲门砖,诸葛亮完胜,拿一血。

二、对比两人的人生成就。这一点可以说毫无悬念,诸葛亮政治上成为蜀汉丞相,军事上远强于蜀汉的曹魏无可奈何,影响力上成为中华智圣,成为影响中华的十大文化符号。由于庞统36岁早死,所以失去了很多创造成就的机会。这一点诸葛亮完胜。

三、对比两人的思想谋略上,这一点是重点。

诸葛亮的主要谋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隆中对》,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古往今来最著名的语言和规划之一,难能可贵的是用行动一步步落实。

2.劝刘备用游户提升兵力,让刘备在曹操大军压境,人人自危的情况下稳定下来,重拾信心。

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3.提出孙刘联盟计划,并用自己的口才说服孙吴集团联合刘备对曹操宣战。

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

4.治理蜀汉,梳理内政,平定南蛮,征战曹魏。(史实太多不举例)

总结一下诸葛亮的思想谋略,眼光宏伟,战略独到,执行力极强,全局意识突出。

再看看庞统体现思想谋略的几方面:

1.在刘备犹豫不决之时,让刘备坚定信念,入蜀。

庞统说(刘)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2.给刘备定下攻入蜀汉的三条计策,三条计策都非常高明。(内容太长,不列出来了)

3.庞统的最大特点,雅好人流,喜欢品评当世人物。

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翻译一下,现在天下大乱,善人少恶人多,要提倡精神文明,哪怕选拔十个人里有五个好人,好歹也能获得大把人才嘛,还能鼓励大家上进,多好啊。可以看出,庞统算是识人,并且人脉应该非常好。

这就是思想谋略上的对比,两个人各有千秋,各有特点。

其实,比完这三个方面,大家对于两个人的比较就有自己的看法了,当然我们今天的比较并不是说明谁高谁低,而是要看出两人的区别,我试图描述以下这种区别。

庞统和诸葛亮其实的才干侧重点不同,相当于不同的学科专业。庞统是军事战略系,诸葛亮是军政治理系,不同的专业,都达到了学科顶峰。如果庞统没死,诸葛亮安于后方治理蜀国,让庞统统兵,效果可能会不太一样。可以在历史发展的浪潮中,诸葛亮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而庞统被迫中途罢考。

历史的魅力也在于不能够假设,但是我们可以尽情想象和思索。

以上是我的简略回答,个人见解,曾在广州出版社的历史趣谈杂志中发表过。

欢迎大家共同探讨,一起学习历史。


鱼包历史课


诸葛亮和庞统谁厉害?我认为卧龙和凤雏是不同的人才,他们没有可比性。

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得天下,这是三国里的名言,可是后世人都很奇怪,刘备把卧龙凤雏都得到了,怎么没得天下呢?

卧龙诸葛亮是军事天才,治国领兵都有一套,才华自不必说,但对庞统的定位可能错了,凤雏庞统应该是个管理型人才,庞统的定位应该是萧何,可刘备诸葛亮却把庞统当军师,这定位绝对是错了,庞统的才华最初是得到了张飞的认为,庞统在当县令时天天醉酒不理政事,对百天的政务仅半天就可处理完,从这事就能看出如果让让庞统负责后方,决对是量才使用,可刘备实人不明,进川带着庞统,领兵打仗决非庞统之长,结果凤雏庞统早早陨落这不能不说是极其可惜的事。

诸葛亮庞统各有所长,但是他们善长的领域不同,所以没可比性。


天宇的文史情怀


我认为是诸葛亮,具体什么原因就不说呢。


邪门的法师


首先刘备知道荆州的重要性,所以排诸葛亮驻守,说明他信任诸葛亮,而诸葛亮和庞统的都是要取益州的,当然益州打下顺便就把汉中打下,顺手牵羊,当然之后就看天时地利人和了,我同意上边的观点,益州可以做大后方,但是不可以做都城,做都城也只能是偏安的地方,之后方法就多了,他可以效仿高祖出兵中原,但是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而且刘备也没有刘邦那种雄才大略,又没有韩信,萧何,张良那样的得力臣子,当时庞统主外,诸葛亮主内,大将更有关张赵,庞统取下凉州之后,采用迂回包抄,得中原,在取江东,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他们都把一切都建立在荆州在自己手里的前提下,然而!关羽一个冲动就把荆州丢了,荆州一失,一切都变了!汉中又无险可守,只能在益州偏安,当然此时,之后诸葛亮不是不培养接班人,是没有那种雄才大略的人合适他培养,而且内忧外患,,,,之后大家都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