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被推上風口浪尖 買房你知道哪些算公攤面積嗎?

在中國的城市,人人都希望能買的起房,然而,大部分打工者,沒有一家人的傾囊相助是不可能買的起的,就算買的起100平的房子,再去掉公攤面積,實際套內面積也就70平左右,頂多也就是個兩室兩廳的房子,這讓老百姓很受傷啊!

其實,人家國外買房子都是按套內面積算房價的,怎麼我們國內計算房價,物業費都是按建築面積算呢?

買房你知道哪些地方算作公攤面積嗎?看看這張圖你就明白了,中國商品房的公攤面積真的可以算是中國特色了,到底哪些地方是算公攤的呢?

公攤面積被推上風口浪尖 買房你知道哪些算公攤面積嗎?

看清楚了,就連你每天經過的小區門口的保安亭都是算在公攤面積裡的。

另外,不同的住宅公攤面積是不一樣的,無電梯的多層建築:正常公攤率為5%-10%,很少超出10%。

有電梯的板式小高層建築:公攤率為15%-20%。

有電梯的板式高層建築:公攤率為18%-25%。

有電梯的塔式小高層建築:公攤率為18%-22%。

有電梯的塔式高層建築:公攤率為20%-30%

如果公攤面積過高,那套內面積必然就減少了,購房者也就多花錢了,公攤面積過低的話配套公共設施的規模就縮小了,也就影響了居住品質。

公攤面積被推上風口浪尖 買房你知道哪些算公攤面積嗎?

仔細想想,假如你買一套100平的房子,3萬一平,公攤面積去掉30%,那就是損失90萬吶!真是越想越覺得虧。

那這個公攤面積的花招是誰搞出來的呢?查來查去,原來公攤面積是首創於香港,然後大陸再學過來的。

1998年,國家不再實行分房,然後由深圳開啟中國的第一代商品房,同期,引入香港的“建築面積”進行定價。

當時的中國對房地產製度還不熟悉,在制定法律法規時也沒有相應的經驗,所以就直接引用了香港的套內面積+建築面積的定價房價,而國際上基本上是沒有公攤面積這個說法的。

後來,香港在實行住宅銷售規定裡又重新制定了新規,2013年1月1日,要求地產代理在推銷二手住宅時,要先行提供物業單位的實用面積信息,然後才可有選擇性地提供相關的建築面積數據。

2013年4月29日《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正式實施,新規擴展至一手新盤,若代理違規,最嚴重會被撤銷牌照。香港房屋銷售由此告別“建築面積”時代。(注:香港的“實用面積”,相當於內地的套內建築面積。)

在我國的一二線城市想買套房,哪個不得過五關斬六將,冒著大雨千人排隊,凍結高額認籌金交茶水費,捆綁車位雙合同的一路走下去,然後又來個中籤率不足10%,真是傷心加白忙活一場啊!

然而買一套300萬的房子,公攤面積的30%90萬就這樣沒了,這口氣實在咽不下去!就連門衛大爺的保安亭也有我們出的錢,想想真心疼!

公攤面積被推上風口浪尖 買房你知道哪些算公攤面積嗎?

有的開發商把飄窗,陽臺都算面積的,實際面積大了,得房率也不低,那飄窗上還能住人不成?

國際上都是按套內建築面積甚至使用面積(使用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套內柱子+牆體面積)來計價的。

因此,公攤面積並不合理,也不符合國際慣例,所以老百姓們要求取消公攤,應該按照套內面積計價的吶喊聲也越來越高。

目前,中國也有以套內面積計價的城市,那就是重慶,重慶的房價主城區均以套內面積計價,郊區才是以建築面積計價,2002年,重慶就已經以法律形式明確了:商品房現售和預售,以套內建築面積作為計價依據,後在2011年又進行了修訂完善。

中國的房地產發展到今天,調控上也不斷推陳出新,下面也該到了要正視公攤面積問題的時候了,希望能與時俱進地使用更科學公正的計價方式,來確保老百姓的利益。

香港的政策都已經取消了公攤面積,我們的重慶又領先全國,做了個表率,老百姓們也希望各大城市能正視公攤問題,早日取消公攤面積,讓老百姓買的實實在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