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在境外發幣,粉絲賣房賣車追捧|五部門聯合發文當心這個投資

“網紅”在境外發幣,粉絲賣房賣車追捧|五部門聯合發文當心這個投資

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繫。

日前,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提示稱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網紅”在境外發幣,粉絲賣房賣車追捧|五部門聯合發文當心這個投資

案例

“網紅”稱在境外發幣

拉粉絲投資之後失聯

“我是在網上認識他的。”兩年前,市民小陳認識了一個“網紅”林先生。林先生很喜歡和網友們分享自己“高大上”的生活,看上去經常全國到處跑,在不少城市有房產,擁有價值數百萬元的車,談的都是大生意。

今年,林先生開始在社交平臺上給粉絲們普及“區塊鏈”和數字貨幣,並稱自己在三個月內能靠數字貨幣賺1億元。“有粉絲詢問說能不能一起投資,起先他擺出一副數字貨幣不是誰都做的姿態,後來稱,他與合作伙伴即將在境外發幣。”小陳說。

不久,林先生突然稱可以帶著大家一起賺錢,並建了一個微信群。小陳也加了群,群裡一共有20多人。林先生稱自己馬上就要發幣了,大家可以儘量投資,並稱他的女朋友已經準備賣掉別墅一起投資。

“他說這是穩賺不賠的生意,這時候投資,就像買原始股,以後漲起來了,我們想買也買不起了。”小陳趕緊拿出所有積蓄共5萬元,轉給林先生幫忙購買。群裡的人紛紛投資,甚至有正在讀書的學生,也拿出幾千元來買。一些粉絲動起了賣車賣房的念頭,有粉絲真的把房子或車賣了來投資。

“我和賣車的那個粉絲私底下聊過,他對林先生很有信心,還說有朋友就是投資數字貨幣賺了錢,現在已經辭職享受生活去了。”小陳說。

過了一段時間,林先生稱自己已經在東南亞某個國家順利發幣。隨後幾天,他每天都會在群裡發佈最新消息。群裡的粉絲們也很激動,短短几天,從林先生提供的數據裡看,已經有了不少收益。

可是一個月後,林先生開始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一些情緒比較低落的信息,似乎投資不順利。“後來,他告訴群裡的粉絲,幣跌了,自己的別墅和車都沒了。”小陳說。

幾天後,林先生徹底從微信群裡消失了,在社交平臺上也不再發布消息。這時粉絲們才意識到,自己很可能是被騙了。

風險提示

五部門聯合發風險提示

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

非法集資

網絡化、跨境化明顯

依託互聯網、聊天工具進行交易,利用網上支付工具收支資金,風險波及範圍廣、擴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租用境外服務器搭建網站,實質面向境內居民開展活動,並遠程控制實施違法活動。一些個人在聊天工具群組中聲稱獲得了境外優質區塊鏈項目投資額度,可以代為投資,極可能是詐騙活動。這些不法活動資金多流向境外,監管和追蹤難度很大。

欺騙性、誘惑性、隱蔽性較強

利用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編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論,有的還利用名人大V“站臺”宣傳,以空投“糖果”等為誘惑,宣稱“幣值只漲不跌”“投資週期短、收益高、風險低”,具有較強蠱惑性

實際操作中,不法分子通過幕後操縱所謂虛擬貨幣價格走勢、設置獲利和提現門檻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還以ICO、IFO、IE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以IMO方式進行虛擬貨幣炒作,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

存在多種違法風險

不法分子通過公開宣傳,以“靜態收益”(炒幣升值獲利)和“動態收益”(發展下線獲利)為誘餌,吸引公眾投入資金,並利誘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不斷擴充資金池,具有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徵。

據央行網站、泉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