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阳窑曜变天目盏“鹊桥相会”,美丽又吉祥!

宋代建阳窑曜变天目盏“鹊桥相会”,美丽又吉祥!


“曜变天目”盏是产于我国宋代福建建阳地区、属于建窑的特殊品种,现在的名称来源于日本,在我国宋代也被称为“异毫盏”或“毫变盏”。在宋代,有关建盏记载最重要的著述是《方舆胜览》,作者祝穆写到:“兔毫盏,出鸥宁之水吉。……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宋代灭亡后,“曜变天目”也随之失传。目前,三件“曜变天目”盏珍藏在日本。在我国目前只存世一件,在安徽“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宋代建阳窑曜变天目盏

“鹊桥相会”,美丽又吉祥!

口径:10.5cm 高:4.2cm

宋代建阳窑曜变天目盏“鹊桥相会”,美丽又吉祥!



评价

《收藏拍卖导报》2月19日刊登的徐巍先生的文章《宋代黑釉独具诱色》一文,对曜变天目作了进一步介绍,说世界陶瓷史上,这种曜变天目被奉为至高无尚的珍品,世界上仅有4件曜变天目碗,被列为国宝级文物,收藏在日本。"曜变就是黑瓷器物在光照下,从器表的薄膜上所焕发出来的黄蓝绿紫等色融揉在一起的彩光。黑瓷产生曜变的局限性更大,除产生窑变的条件外,玻璃质感强的黑亮釉,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这种釉在烧制过程中,在特殊条件的作用下,更能形成一种极薄的铁结晶膜。没有这层薄膜,迎光就不会出现如虹一样的异彩。"天目盏,是一种茶器,一只顶级的天目盏,据说可以换一座城池。有人说"南宋时期的曜变天目,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妖异瑰奇得不像是人间之物"。凝视一只精致的曜变天目盏,恍如一片星空,繁星点点,神秘莫测……令人心潮起伏。

天目釉特征

天目釉是瓷器家族里的特殊成员,耀变天目又是最为珍贵的品种。耀变天目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釉下一次高温烧成的耀斑,在阳光和一定温度条件下会闪耀出七彩光晕。此次亮相的同类耀变天目,目前只有日本三家博物馆的藏品。我国目前还没有收藏的记录。 曜变天目釉的特点:在黑釉里自然浮现着大大小小的斑点,围绕着这些斑点四周还有红、绿、天蓝等彩色光晕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闪耀。而且从器皿的整体来看,也会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现大面积的色彩变幻,就仿佛是一只变色龙一样。


宋代建阳窑曜变天目盏“鹊桥相会”,美丽又吉祥!



珍藏地点

日本的都道府县各博物馆和美术馆,皆有相当数量的天目珍藏,并将其列为国宝级文物。唯独东京静嘉堂文库收藏的建窑「曜变天目」茶碗(南宋);大阪腾田美术馆收藏的建窑「曜变天目」茶碗(南宋)及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和镰仓大佛次郎先生所收藏曜变天目等,这些都是建窑黑釉器不可多得的精湛佳作,为世所珍。其中大佛次郎先生所收藏曜变天目的宋代黑釉盏,因黑釉面上受窑变的作用,产生了大大小小的圈形结晶斑点,由于斑点周围有一些蓝绿色的光环,曜变天目是根据光线变化的反射方向而改变其颜色,若垂直观看,斑点成蓝色色;若斜着关看,其斑点成金黄光折,日本人称此盏为「曜变天目」并列为国宝。这种曜变天目在世界陶瓷史上也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珍品,因为是从数十万个或百万个黑釉中偶然产生的稀有品种,是自然的窑变所形成,绝非人为预先设定而弥足希罕。


历史记载

2010年时,于杭州古董商暨收藏家所经营的古越会馆,偶然见到杭州出土的〈曜变天目茶碗〉,无疑是笔者至今所见最具冲击性的新资料,当时的兴奋与感动,即使到今天也难以忘怀。随后于2011年5月,笔者陪同大坂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馆长出川哲朗,以及该年11月与名誉馆长伊藤郁太郎、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的栗建安、台北鸿喜美术馆的廖桂英和舒佩琦等人,一同调查此件〈曜变天目茶碗〉,后来更在2012年8月获得拍摄照片和录影的机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朱乐耕透露,实际上目前中国福建有人正在研究恢复曜变天目瓷,但是目前的工艺还是和中国古代存在差异。

民间至少存有一至两件,虽然公开的资料上没有完整的曜变天目瓷的记载,但是李知宴透露,他曾在中国某位藏家家里看到过,也就是说实际上民间至少存有一至两件。


工艺价值

据福建省保藏家协会的丁建南说,建窑是中国古陶瓷中黑釉瓷系的中间代表,是宋代八大窑系之一的中间窑场,也是宋代重要的宫殿贡瓷之一,直到宋末元初,建窑式微停烧,其烧制工艺也就此失传。建窑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它烧造的碗称为建盏,胎骨呈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故又称“兔毫盏”。依据釉彩不一样,“兔毫盏”大致分为金兔毫、银兔毫、乌金釉、油滴兔毫和曜变兔毫,其间金兔毫存世量最多,银兔毫次之,油滴兔毫更少,而曜变兔毫则是少之又少。日前,在厦门恒升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特1号拍品“耀变天目盏”以1300万元高价落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