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少年(散文故事)

題記:這是一段快樂時光的追憶,沒有動人心魄的情節,沒有五味雜陳的雞湯,有的只是大山、草原、奔馳的駿馬、純真的歡樂、真摯的友情、浪漫的情懷,你可以慢慢品讀,感受那份新奇的場景和淺淺的愉悅。

—— 河西醉客

牧馬少年(散文故事)

清晨的陽光爬上樹梢翻過院牆,鳥兒們在樹枝間飛來飛去啁啾歌唱。我從馬廄裡牽出大黃馬,仔細地刷去粘在它身上的草葉,然後把行囊搭在馬背上。馬兒跟著我來到村外的池塘邊,吱兒吱兒喝足了水,愉快地打著響鼻。這時候,早已相約的伴兒們陸陸續續聚齊了,大家跨上各自的坐騎整裝出發,一天美好的時光就這樣開始了。

沐浴在朝陽、晨風和潮潤的氣息中,馬蹄兒嘚嘚,伴著我們的歡聲笑語,打破山路上悠長的寧靜。 “駕——”,突然有人一聲吆喝,一匹馬兒甩開四蹄向前奔跑,緊接著大家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一隊人馬在山谷裡狂奔,身後騰起滾滾飛塵。到了山腳下,略作歇息,開始爬山,沿著S形的羊腸小路緩緩前行,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喧鬧累了的時候,大家會安靜一會兒,但很快又熱鬧起來。有人會突然亮開嗓子唱起山歌,或者對著遠山大吼一聲,聲音在山谷間久久迴響。

你一定會問,這是去幹什麼呢?哈哈,告訴你吧,這不是度假,不是郊遊,這是我們少年時常做的一樣農活——放牧。每年暑假,各家交給牧馬人集體放養的牲口被送回來了,學生娃就理所當然承擔起放牧的責任。要去的地方是平嶺窪、野麥嶺或是後臺,那裡比較開闊又有背陰的草坡,馬兒有草吃,走遠一點也看得見,不怕跑丟了。解了韁繩的馬兒撒幾步歡兒,找個地方低頭享受美食。我們也開始做自己的事了,在乾燥的地方鋪上塑料布、麻袋片,打撲克牌的,看書的,舞拳弄棒的,追逐嬉戲的,山野變成了我們的遊樂場。愛唱歌的銀成拿出自己心愛的竹笛,嘹亮悠長的笛聲傳得很遠很遠,我對他羨慕地近乎崇拜,很多次央求他教我,卻總是學不會。但我也有拿手好戲,有時把書上看來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很受歡迎。我還會採來寬寬的馬蘭草葉編出惟妙惟肖的馬駒、長頸鹿、小狗等小動物,他們不會。那是我更小的時候跟媽媽學的,可惜現在忘了,有一次想要教給女兒,苦思冥想卻怎麼也編不出來了,總覺得有點遺憾。

馬兒們漸行漸遠,快要脫離視線了,我們也要像遊牧民族一樣跟著“遷徙”。一陣忙亂之後,新的歡樂又開始了,似乎從來就沒有無聊的時候。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大家開始張羅吃午飯,當然沒有什麼豐盛的野炊了,只有饅頭、烙餅、炒麵(豆麥炒熟後磨的粉)等乾糧,再加一壺白開水。偶爾有人帶來韭菜盒子或者一壺甜茶,就算是很不錯了。物質無疑是貧乏的,但從來沒有人為此煩惱和抱怨。有時也會打“野食”,山地裡的麥子飽滿的時候,我們會去偷來燒著吃,運氣好的時候還能碰到豆田。乾草燃起熊熊大火,我們拿著麥稈圍著火堆燒烤,等到燒熟了的麥穗一個個從麥稈上掉落到火堆裡,算是大功告成。從灰燼中拔出燙手的麥穗,放在手掌間揉搓一會兒,然後在兩手間交換著吹去麥殼,一仰頭,噴香的青糧食進了口,腮幫子甩的煞是有勁。等到吃完了,都變成了黑花貓,你看我,我看你,大笑一陣,那份感覺大概比今天吃一頓大餐要愜意。

雖然快樂很多,但畢竟是一項勞動,也有煩惱甚至危險。我第一年開始放馬的時候,很長時間不敢和大家一樣解了馬韁繩,生怕馬兒會跑了沒法追回來。一開始總是把韁繩牽在手裡,後來聽了同伴的話,把韁繩接長一點,找一叢芨芨草,把韁繩栓在上面,這樣的好處是把我從牽韁繩的差事中解脫了出來。可是有一天卻出事了,不知是沒有拴牢還是馬兒咬斷了芨芨草,反正它是跑了。等我突然發現的時候,它正在遠處的一個山峁上吃草,我趕忙跑過去追。這討厭的傢伙似乎在故意逗我,我離它遠的時候,它若無其事的低頭吃草,等我快靠近了,它就跑。反反覆覆好幾次,我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口喘氣,心中充滿了孤獨無助的恐懼。正在這時突然聽見馬蹄聲和喊叫聲,原來是柱子哥騎馬追了上來。跳下馬來,他假裝很悠閒的慢慢走近大黃馬,趁它不注意,突然衝過去抓住韁繩。大黃馬拼命甩開四蹄,把柱子哥拉到在地上,拉了好幾米遠,但最終還是停下了。等柱子哥把馬韁繩遞給我的時候,我看見他的胳膊上被蹭出一片血印,我第一次恨大黃馬,恨不得有個皮鞭狠狠抽它一頓。後來,柱子哥對我說:馬兒栓的久了,一旦脫韁就會跑,生怕再被拴住;要是不拴了,反倒會放心的和別的牲口夥在一塊兒吃草,也不會想著跑了。事實證明柱子哥的話是對的,第二天上山,我和大家一樣解掉馬韁繩,馬兒真沒有再跑掉過。原來放馬也是能悟出學問和哲理來的啊!

牧馬少年(散文故事)

回憶那段時光,快樂中藏著淺淺的憂傷。一起放牧的夥伴很多,柱子哥、銀成、雙娃、寶元、順子……,如今,打工的,務農的,做了官的,發了財的,總之是各奔前程,但彼此相伴相助的那份情誼永遠難忘。最讓我難以忘記的當是喜娃。其實在往常,喜娃是最不讓大家待見的,他很少說話,也很少和大家一起玩,很多時候忙著割馬草、拔芨芨(可以編筐、搓繩、扎掃帚),要麼就呆呆坐著看別人玩。可是經歷過一件事以後,喜娃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山裡的天氣一向涼爽,有一天卻猛扎扎熱的出奇。到了大後晌的時候,帶來的水都已經喝完了,一個個口乾舌燥的躺著、坐著,無奈的接受太陽的炙烤。突然,福元翻起來哇哇的嘔吐,吐完後軟軟的臥倒一動不動了。柱子哥過去把福元扶起來,看了一會兒說:”福元可能中暑了,我們得想辦法找水!”大家面面相覷,荒山野嶺哪裡來的水呢?柱子哥讓大夥往福元的水壺裡尿尿,可水壺在每個人胯下輪了一圈,卻只有淺淺一層渾黃的液體。這時候,一直沒有做聲的喜娃說:“我去找水,前面那個溝裡有泉水”。柱子哥聽了連連搖頭,他也知道那個溝裡有水,可那溝太深,兩邊是懸崖,只有在山下面可以進去,但路程太遠來不及。但喜娃堅持要去,他要從溝崖下去!喜娃背了幾個水壺就要走,大家阻攔,他紅著眼睛說:“福元要死了!你們不要管我!”沒辦法,柱子哥讓幾個人跟著喜娃去了。

那溝的確太深,我撿了塊石頭扔進去,好一會兒才聽到迴響。銀成帶著哭音說:“喜娃,別下去了吧,下去就上不來了!”但喜娃沒有理睬,從崖邊一個陡峭的斜坡上爬了下去。我們努力的向下張望,有時能看見喜娃兩手扣著石壁,雙腳摸索著向下踩,有時就只聽得亂石滾下谷底的聲音,我突然擔心掉下去的是不是喜娃。後來漸漸聽不到聲音也看不見喜娃了,時間就像凝固了一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等我們再次聽到聲音的時候,那是水壺碰撞的聲音!天哪,喜娃從另一個地方冒出了腦袋!等他終於艱難的爬上懸崖,我們看見他的臉上被劃了幾個血道子,褲子的膝蓋和屁股部位磕破了好幾處,褲腿扯成了兩片。我們接過喜娃綁在腰裡的水壺,簇擁著他返回駐地,柱子哥老遠迎過來,緊緊抱住喜娃,眼圈紅紅的。福元喝了清涼的泉水慢慢好起來,我們也分享了喜娃的勞動成果,大家都說那泉水很甜很甜,那的確是我至今喝過的最甘美的泉水了!

牧馬少年(散文故事)

我高中畢業的那年,大黃馬死了。它本來已經很老了,又吃了曬蔫的青草,得了結症,沒有救過來。等我放學回到家裡,只看見一張剝下來不久的馬皮,父親坐在馬皮旁邊默默地抽著旱菸卷。我看看空蕩蕩的馬廄,再看看那張軟踏踏的馬皮,心裡一陣一陣的難受。晚飯時,全村人都在吃馬肉,我們一家都沒有吃,我知道父親心裡比我難過,因為大黃馬是父親艱難歲月裡的好夥伴、好幫手,陪父親度過了十多個春秋。

如今多少年過去了,我還常常夢迴西山,駕著我的大黃馬盡情馳騁,但知道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偶爾回老家給父母親上墳,呆呆的站在山腳遙望遠山,心中充滿揮不去的惆悵。後來也有過騎馬的經歷,雖然短暫的只有片刻,但回憶起來仍覺得美好。一次是蘭州的黃河邊上,有人在一條坡地上經營騎馬的生意,上坡下坡每次兩元。當時上學期間,雖然囊中羞澀,但還是經不住誘惑騎了一把。我跨上馬背,從馬老闆手裡結果韁繩,突然就有了感覺,“駕——”,兩腿一夾,韁繩在馬屁股上抽了幾下,馬兒就狂奔起來,下坡上坡,只聽得耳邊呼呼作響,似乎還有圍觀者的喝彩聲。跑了兩個來回之後,突然意識到這不是自家的大黃馬,只好極不情願的勒住馬頭,這時候真真切切聽到了周圍的喝彩聲。馬老闆興奮的拍拍我的肩膀說:“不錯啊小夥子,再騎兩趟,免費!”喜出望外,我又迫不及待的跨上馬背,揚鞭策馬,意氣飛揚,馬兒疾馳如電,一切皆如夢中。等再次到坡頂時,斜刺裡突然衝出一個人,死死拽住了馬籠頭,原來是馬老闆。“行了行了,你把我的馬惹出性子了,幸虧我的馬訓的好,要不會衝到黃河裡!你看都衝到哪裡了?”順著馬老闆的手看去,我倒吸一口冷氣,天哪,離黃河不到十米的地方有清晰的馬蹄印!有驚無險,我過了把癮,馬老闆的生意也火了起來,圍觀的好多人過來騎馬,皆大歡喜。等我走的時候,馬老闆還笑著打招呼:“有空再來啊,讓你多騎兩趟”。還有一次,是在興隆山森林裡的一塊坡道上,也是做騎馬生意的那裡,同樣過癮。

不知什麼緣故,那段時光的記憶總是真真切切,也許是因為,置身於大自然中的自由和歡樂是我內心最深的渴望。也不知道,整天在鋼筋叢林裡忙忙碌碌的現代人是不是和我有著同樣的夢想?工業化的文明註定讓人們遠離自然,如今就連老家山區的孩子們也沒有馬兒放了。城裡的孩子們更不用說,節假日和課餘時間更多的泡在手機裡、電視前,那裡面有多少純真的友誼和歡樂呢?我一直有個偏執的想法:離開了廣闊的原野、雄偉的大山、奔騰的江河,人們能不能永遠保持無窮的智慧、深沉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懷呢?

放馬西山,我永遠的夢啊!

(作者河西醉客,致力於原創故事、心情美文、熱點視角,誠求關注支持,多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